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466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属于中药材及植保领域,特别公开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滇重楼种植期间,于每年苗完全出齐后,向茎叶喷施2~3次多效唑溶液;(2)在滇重楼种植期间,于每年雨季来临前,向茎叶喷施3~4次芸苔素内酯及水杨酸混合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滇重楼病害发生前期进行的一种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白霉病,褐斑病,根腐病,炭疽病、茎腐病、叶斑病、灰霉病、细菌性软腐病等滇重楼病害的发生,减轻发生症状,属于一种病害的广谱防治方法,不需要针对具体一种病害进行防治,同时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避免农药的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属于中药材及植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又名独角莲,重楼一枝箭等,为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七叶一枝花(P.polyphylla)下的一变种,它主要分布在云南大部分地区及其相邻的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福建、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亦有分布,生于海拔1400

3600m林下、灌丛及草坡。
[0003]滇重楼于2020年被云南省收录为云南“十大云药”品牌,以根茎入药,为《中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中药重楼原植物之一,为云南省各少数民族、民间常用中草药,是“云南白药”、“抗病毒冲剂”等品牌中药的主要原材料。21世纪以来,滇重楼价格逐年上涨,从最初的20元/千克,涨至最高的1300元/千克,近几年虽有一定的回落,但仍处于高价。由于市场价格的刺激,野生资源被无尽采挖至濒危,人工种植亦随之兴起,目前仅云南省各地,滇重楼种植面积就超15万亩。在滇重楼种植过程中,滇重楼病害繁多,主要有白霉病,褐斑病,根腐病,炭疽病、茎腐病、叶斑病、灰霉病、细菌性软腐病等,发生后可至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滇重楼病害防治技术主要采用的是药剂防治,以抑制或杀灭病原菌为主,但由于长期的杀菌抑菌农药使用,使得各病原菌产生了抗较强的抗药、耐药性,同时农用的过量使用导致了滇重楼种植产业的新问题——农残超标,严重制约了滇重楼种植产业的发展。
[0004]多效唑属于五大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植物生长延缓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矮化植株,增粗茎枝,推迟花期的作用,亦对部分植物有促进生根、促成花及坐果数、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变叶片结构等作用,目前在中药材方面的应用以麦冬最为广泛,主要为增产增质的作用。芸苔素内酯为第六类植物生长调节剂,1970年首次在油菜花粉中发现,并于1979年首次分离,其具有调节植物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叶的伸展、维管系统的发育,花粉管的生长等生理功能,目前主要在作物上应用为促产增收。水杨酸亦属于第六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各种应激反应,是植物防御反应尤其是系统获得性抗性的一种重要植物生长调节剂。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目前主要应用于粮食作物及水果,蔬菜等,除多效唑外,芸苔素内酯和水杨酸在中药材上应用较少,几乎未见相关报道。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滇重楼种植技术中现有病害防治技术的不足,特专利技术了一种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滇重楼自身抗性,减少减轻滇重楼病害发生的技术。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所述调节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多效唑、芸苔素内酯和水杨酸。
[0007]优选的,所述多效唑的浓度为80~100mg/L。
[0008]优选的,所述芸苔素内酯的浓度为300~350mg/L,水杨酸的浓度为60~80mg/L。
[0009]优选的,所述多效唑、芸苔素内酯和水杨酸在配制使用时,以质量比计,配合0.2~0.4%有机硅。
[0010]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滇重楼种植期间,向茎叶喷施2~3次多效唑溶液;(2)在滇重楼种植期间,向茎叶喷施3~4次芸苔素内酯及水杨酸混合溶液。
[0011]优选的,步骤(1)所述喷施适期为每年4~5月苗完全出齐后,每次喷施间隔10~15天,连续喷施2~3次。
[0012]优选的,步骤(2)所述喷施适期为每年5~6月雨季来临前,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3~4次。
[0013]优选的,步骤(1)(2)喷施时间为早上十点前。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多效唑、芸苔素内脂和水杨酸,在滇重楼病害的防御机制为缩短滇重楼植株高度,增加茎秆粗度,可有效避免滇重楼倒伏、茎秆弯折造成的茎基部伤口,减少病原菌伤口侵入途径;还能使滇重楼叶片增厚增绿,有效抵抗病原菌的直接侵入;同时诱导滇重楼防御性抗性,减少减轻病害发生。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不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不会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耐药性,是一种长期可持续的滇重楼病害防治手段。
[0015]2、本专利技术是在滇重楼病害发生前期进行的一种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白霉病,褐斑病,根腐病,炭疽病、茎腐病、叶斑病、灰霉病、细菌性软腐病等滇重楼病害的发生,减轻发生症状,属于一种病害的广谱防治方法,不需要针对具体一种病害进行防治,同时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避免农药的使用。
[0016]3、本专利技术的多效唑、芸苔素内酯以及水杨酸均为植物内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在植物体内本就具有,在滇重楼病害预防过程中使用剂量极低,且在土壤中残效期短,对人体及环境安全。
[0017]4、本专利技术能一定程度减轻蚜虫以及红蜘蛛等滇重楼有害昆虫的为害。
[0018]5、本专利技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滇重楼药材产量,改善滇重楼总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0]实施例11、滇重楼苗移栽后,于次年4月,苗完全出齐后,配制浓度为80mg/L多效唑溶液,并在其中加入0.2%的有机硅,于早上十点前喷施滇重楼茎叶,后隔10天再次配制浓度为80mg/L多效唑溶液,并在其中加入0.2%的有机硅,于早上十点前喷施滇重楼茎叶,后再隔10天再次配制浓度为80mg/L多效唑溶液,并在其中加入0.2%的有机硅,于早上十点前喷施滇重楼茎叶。
[0021]2、在多效唑溶液喷施后,于6月,滇重楼营养生长初期,于早上十点前向重楼茎叶喷施一次浓度为300mg/L的芸苔素内酯与浓度为60mg/L的水杨酸混合溶液,并在混合溶液中按质量比0.2%的量加入有机硅,后隔7天再次于早上十点前向重楼茎叶喷施一次浓度为300mg/L的芸苔素内酯与浓度为60mg/L的水杨酸混合溶液,并在混合溶液中按质量比0.2%
的量加入有机硅,连续喷施3次。
[0022]3、茎腐病、叶斑病、褐斑病、灰霉病、细菌性软腐病、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率均显著减少,为害减轻,其中以茎腐病与细菌性软腐病为最佳,茎腐病发生率仅为0.27%,细菌性软腐病仅为0.49%,且为害较轻。
[0023]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各病害的统计方法为五点取样法,单点统计量为0.25平方米,统计时期为各病害发生高峰期及秋季倒苗前,发生统计数据为以病状为指标,统计各病害的发生株数,占滇重楼统计株数的数量,即为滇重楼各病害发生率,本专利技术中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获得的数据为两年生滇重楼生长当年统计的数据。
[0024]实施例21、滇重楼苗移栽后,于次年4月,苗完全出齐后,配制浓度为100mg/L多效唑溶液,并在其中加入0.4%的有机硅,于早上十点前喷施滇重楼茎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剂的有效成分包括多效唑、芸苔素内酯和水杨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效唑的浓度为80~100mg/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芸苔素内酯的浓度为300~350mg/L,水杨酸的浓度为60~80mg/L。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滇重楼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效唑、芸苔素内酯和水杨酸在配制使用时,以质量比计,配合0.2~0.4%有机硅。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渝杨维泽起明菊许宗亮李纪潮李后江
申请(专利权)人:怒江昂可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