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456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包括该方法整体采用的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包括感应识别模块、逻辑计算模块和处理主控模块,所述感应识别模块用于感应识别具体区域内的乘客或物品,以及实时测量相关距离,所述逻辑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感应识别的数据信息判断计算闸机扇门开合角度和开合速度,感应识别模块与逻辑计算模块电连接,所述逻辑计算模块与处理主控模块电连接,根据测量不同乘客的体型数据,控制闸机扇门的开合角度,再实时测量排队乘客间的距离以及乘客与扇门间的不同距离,计算在单位时间内闸机扇门的变化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闸机扇门通行速度快和节约时间的特点。通行速度快和节约时间的特点。通行速度快和节约时间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智慧边门
,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铁自助闸机主要是实现乘客自助进出站在非付费区和付费区间通行的检票设备,用于通过感应设备对即将通过的乘客进行放行和阻挡,面对数量较多的地铁乘客,如果由人工来进行检票,那么不只速度慢且会存在漏检情况,运用地铁自助闸机来进行检票,能确保每一个旅客在接受检票之后才能通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由于人工检票带来的压力,地铁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随着每日流转的人流量不断的增大,地铁自助闸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0003]现有的闸机通行方式是闸机一次只让通行一人,且每次人脸验证通过的人员通行前要打开闸门,人员通行后再关闭闸门,这样的方式,会增加待通行人员的等待时间,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性打开和关闭闸门,有时会导致闸门开关不灵敏,从而会出现需要通行人员退出闸门通道后,再刷一次人脸才会正常开门的情况,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闸机通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其次在通行过程中为了更节约人们的时间,目前的闸机不再只是单向通行,更多的是一个双向通行的结构,但在上下班高峰期人们为了更快通过闸机会出现拼手速的现象,双向的闸机两边就会出现同时刷卡的情况,此时闸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识别错误,更加浪费时间,因此,设计识别性高和感应性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包括该方法整体采用的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包括感应识别模块、逻辑计算模块和处理主控模块,所述感应识别模块用于感应识别具体区域内的乘客或物品,以及实时测量相关距离,所述逻辑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感应识别的数据信息判断计算闸机扇门开合角度和关合扩张速度,感应识别模块与逻辑计算模块电连接,所述逻辑计算模块与处理主控模块电连接。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感应识别模块包括预定区域感应模块、信息读取存储模块、区域距离监测模块和体型测量模块,所述预定区域感应模块对有人或物品进入特定区域进行感应识别,所述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扫描到的人脸信息,所述区域距离监测模块用于测量相应的距离信息,所述体型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即将通过乘客以及携带的孩子或行李的体型距离信息,所述预定区域感应模块与区域距离监测模块电连接。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预定区域感应模块包括第一感应模块和第二感应模块,
所述第一感应模块感应闸机上方区域的乘客,所述第二感应模块感应闸机下方区域的乘客随行的孩子或随身大型物品,所述区域距离监测模块包括第一区域监测子模块和第二区域监测子模块,所述第一区域监测子模块用于监测乘客排队区域内乘客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区域监测子模块用于监测乘客从站立位置到过闸机安全感应点的距离,所述第一感应子模块与第二感应子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监测子模块与第二区域监测子模块电连接。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逻辑计算模块包括分析判断模块、计时单元、扇门角度开合模块和速度计算模块,所述分析判断模块用于将扫描到的人脸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计算乘客从站立位置到过闸机安全感应点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扇门角度开合模块用于根据体型距离计算对应的扇门开合角度,所述速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不同的扩张角度和距离计算扇门关合扩张到下一乘客所需角度的变化速度,所述计时单元与扇门角度开合模块电连接,所述扇门角度开合模块与速度计算模块电连接。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处理主控模块包括角度控制模块和速度控制模块,所述角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计算出的扇门开合角度实时控制,所述速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计算出的关合扩张速度进行实时控制,所述角度控制模块与速度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为:
[0011]步骤S1:乘客进入地铁闸机边门区域,预定区域感应模块中的第一感应子模块和第二感应子模块启动,分别对各自识别区域内的乘客或物品进行感知识别;
[0012]步骤S2:乘客通过智能边门的人脸识别扫描人脸身份信息,信息读取存储单元同步启动,将识别的乘客人脸身份信息与智能客服中心的人脸注册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比判断,并将信息顺序存储,乘客依次进行人脸识别后排队按顺序通过;
[0013]步骤S3:区域距离监测模块中的第一区域监测子模块实时测量排队乘客间的距离,以及带有随身物品或小孩的乘客在第一区域内占用的位置距离,第二区域监测子模块实时测量乘客在第一区域的具体位置到过闸机后的安全距离,体型测量模块对第一区域内的排队乘客分别进行体型测量;
[0014]步骤S4:感应识别模块将实时收集的数据信息传输至逻辑计算模块,分析判断模块判断扫描录入的人脸信息是否存在于智能客服中心的人脸注册信息数据库中,当识别对比存在后,打开闸机扇门乘客快速通行,当不存在时,将人脸信息进行临时注册并记录,同步打开闸机扇门乘客快速通行;
[0015]步骤S5:扇门角度开合模块根据体型测量模块测量出的即将通行乘客的具体体型,以及第一区域监测子模块测量出乘客带有的行李和孩子所占的位置距离计算闸机扇门开启角度;
[0016]步骤S6:速度计算模块根据单位时间内,区域距离监测模块测量的距离边门扇叶最近的一位乘客与边门扇叶的距离,乘客在第一区域内的相邻排队距离,以及测量出的上一位乘客的扇门开合角度计算乘客通过后扇门关合再扩张到下一乘客扇门角度的变化速度;
[0017]步骤S7:处理主控模块根据计算出的相应变量控制扇门开合角度和关合速度。
[00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S41:乘客和工作人员在智能客服中心进行身份证信息和人脸信息采集记录,后台进行审核通过,将识别后的信息放入人脸识别信息数据库中,此人脸识别信息数据库
与智慧闸机边门系统网络连接;
[0020]步骤S42:乘客或工作人员在智能边门通过人脸识别扫描后,两个系统间进行对比判断,判断该人脸图像是否已注册,若已注册则查询该人员信息为付费人员还是非付费人员,若未注册则进行临时身份采集注册且传输至智能客服中心的人脸识别信息数据库中。
[00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S51:体型测量模块测量出即将通行乘客的具体体型,根据体型数据在原有获得的乘客站立时正面两手轴之间的最宽横截距离上上调2个单位系数,得到最终最宽距离L0,结合第二感应子模块感应出是否有随行的孩子或随身大型物品,若有同步获得孩子或物品的体型并测量相应的最宽距离L1;
[0023]步骤S52:若没有随行的孩子或随身大型物品,以测量的距离L0进行后续角度计算,若有随行的孩子或随身大型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整体采用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所述智能设备操作系统包括感应识别模块、逻辑计算模块和处理主控模块,所述感应识别模块用于感应识别具体区域内的乘客或物品,以及实时测量相关距离,所述逻辑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感应识别的数据信息判断计算闸机扇门开合角度和关合扩张速度,感应识别模块与逻辑计算模块电连接,所述逻辑计算模块与处理主控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识别模块包括预定区域感应模块、信息读取存储模块、区域距离监测模块和体型测量模块,所述预定区域感应模块对有人或物品进入特定区域进行感应识别,所述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扫描到的人脸信息,所述区域距离监测模块用于测量相应的距离信息,所述体型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即将通过乘客以及携带的孩子或行李的体型距离信息,所述预定区域感应模块与区域距离监测模块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区域感应模块包括第一感应模块和第二感应模块,所述第一感应模块感应闸机上方区域的乘客,所述第二感应模块感应闸机下方区域的乘客随行的孩子或随身大型物品,所述区域距离监测模块包括第一区域监测子模块和第二区域监测子模块,所述第一区域监测子模块用于监测乘客排队区域内乘客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区域监测子模块用于监测乘客从站立位置到过闸机安全感应点的距离,所述第一感应子模块与第二感应子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监测子模块与第二区域监测子模块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计算模块包括分析判断模块、计时单元、扇门角度开合模块和速度计算模块,所述分析判断模块用于将扫描到的人脸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计算乘客从站立位置到过闸机安全感应点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扇门角度开合模块用于根据体型距离计算对应的扇门开合角度,所述速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不同的扩张角度和距离计算扇门关合扩张到下一乘客所需角度的变化速度,所述计时单元与扇门角度开合模块电连接,所述扇门角度开合模块与速度计算模块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主控模块包括角度控制模块和速度控制模块,所述角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计算出的扇门开合角度实时控制,所述速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计算出的关合扩张速度进行实时控制,所述角度控制模块与速度控制模块电连接。6.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设备操作方法为:步骤S1:乘客进入地铁闸机边门区域,预定区域感应模块中的第一感应子模块和第二感应子模块启动,分别对各自识别区域内的乘客或物品进行感知识别;步骤S2:乘客通过智能边门的人脸识别扫描人脸身份信息,信息读取存储单元同步启动,将识别的乘客人脸身份信息与智能客服中心的人脸注册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比判断,并将信息顺序存储,乘客依次进行人脸识别后排队按顺序通过;步骤S3:区域距离监测模块中的第一区域监测子模块实时测量排队乘客间的距离,以及带有随身物品或小孩的乘客在第一区域内占用的位置距离,第二区域监测子模块实时测量乘客在第一区域的具体位置到过闸机后的安全距离,体型测量模块对第一区域内的排队乘客分别进行体型测量;
步骤S4:感应识别模块将实时收集的数据信息传输至逻辑计算模块,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金星夏勇张磊肖亮蒋占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鸿利成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