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羽专利>正文

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20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粒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粘合剂提高产出的秸秆粒成型效果的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技术方案是: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包括有外壳、出料盖、第一凸块和第一滑块,外壳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盖,出料盖左侧中间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出料盖左侧中间活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滑块不断左右移动,使得第一滑块不断撞击出料盖,带动出料盖震动,达到了使得秸秆呈颗粒状地被抖落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粒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机械生产越来越普及,秸秆越来越少作为燃料去使用,导致每年收割季节,全国各地均将秸秆就地燃烧,作为田地的肥料,但是,大量的燃烧秸秆,既造成能源的浪费,又对空气造成污染,导致严重雾霾的产生,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0003]专利申请CN207042425U,公开日为2018年02月27日,公开了一种生物秸秆制粒设备,包括主体、主体盖,所述主体上表面设有主体盖,所述主体包括进料口、一级粉粹机构、过滤网Ⅰ、二级粉粹机构、过滤网Ⅱ、粉粹仓、储料仓,所述主体盖下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下依次设有一级粉粹机构、过滤网Ⅰ、二级粉粹机构、过滤网Ⅱ,所述一级粉粹机构左侧设有显示屏,所述过滤网Ⅱ下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Ⅰ下设有物料仓,所述物料仓左、右两侧均设有出料通道,所述物料仓下设有粉粹仓,所述粉粹仓内设有粉粹机构,所述粉粹仓下表面设有出料口,所述粉粹仓下设有储料仓,所述储料仓内设有出料板,所述储料仓右侧设有出料门,所述主体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滑轮,该生物秸秆制粒设备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有效解决了制粒机产能低的困难,燃烧利用率高,成本低廉,但是该生物秸秆制粒设备产出的秸秆粒成型效果差、易碎,容易碎裂产生粉末造成浪费。
[0004]因此现在研发一种使用粘合剂提高产出的秸秆粒成型效果的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设备产出的秸秆粒成型效果差、易碎,容易碎裂产生粉末造成浪费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粘合剂提高产出的秸秆粒成型效果的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
[0006]技术方案是: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包括有外壳、出料盖、第一凸块、第一滑块、第一弹簧、挤压机构和过滤机构,外壳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盖,外壳顶部右侧开有进料口,出料盖左侧中间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出料盖左侧中间活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右侧和出料盖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在第一滑块上,外壳内部左侧设有挤压机构,外壳内部中间设有过滤机构。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挤压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丝杆和螺旋叶片,外壳右侧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左侧固定连接有丝杆,丝杆左侧与第一滑块滑动式连接,丝杆与外壳右侧转动式连接,丝杆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位于第一滑块右侧。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过滤机构包括有第一滑杆、第二弹簧、滤网和第二凸块,外壳上部左侧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下侧固定连接有滤网,第一滑杆上套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顶部与外壳内顶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底部和滤网顶部固定连接,滤网
下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螺旋叶片转动后与第二凸块接触。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粉碎机构,外壳内部右侧设有粉碎机构,粉碎机构包括有第一直齿轮、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转杆、研磨板和研磨块,丝杆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丝杆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位于第一直齿轮右侧,外壳内部的右上侧转动式连接有研磨板,研磨板左侧均匀分布地固定连接有大量研磨块,研磨板右侧中间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右侧也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一直齿轮均位于外壳内部右侧,第一皮带轮之间绕有第一平皮带。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进料机构,外壳内部中间设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有空心筒、第二滑块、第一空心管、第一活塞、第二空心管、第二活塞和料箱,外壳内底壁中间固定连接有料箱,料箱上侧固定连接有空心筒,空心筒左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管,第一空心管和空心筒之间卡有第一活塞,丝杆中间螺纹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位于空心筒内部右侧,空心筒左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管,第二空心管下侧与料箱左下侧固定连接,空心筒和第二空心管之间卡有第二活塞。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刮料机构,外壳内部右侧设有刮料机构,刮料机构包括有第二直齿轮、第二皮带轮、第二平皮带和刮板,外壳内部右侧转动式连接有刮板,刮板与转杆转动式连接,刮板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外壳内部右侧壁中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啮合,第二直齿轮左侧也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之间绕有第二平皮带,上侧的第二皮带轮与转杆转动式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角度机构,外壳右上侧设有角度机构,角度机构包括有第二滑杆、光伏板、连杆和第三滑块,外壳右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右侧转动式连接有光伏板,第二滑杆中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上侧转动式连接有连杆,连杆上侧与光伏板左下侧转动式连接。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由轻质材料制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滑块不断左右移动,使得第一滑块不断撞击出料盖,带动出料盖震动,达到了使得秸秆呈颗粒状地被抖落的效果。
[0015]2、本专利技术在研磨块和研磨板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了使得秸秆被研磨粉碎,进而无需提前将秸秆手动粉碎,节省人工劳动力的效果。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粘合剂,使得已粉碎的秸秆被挤压成条状并移动至外壳外侧时形状能够保持,达到了方便挤压秸秆时对秸秆的塑形的效果。
[0017]4、本专利技术通过刮板转动,从而将外壳内壁上的已被粉碎的秸秆刮下,达到了防止已被粉碎的秸秆长时间粘在外壳内壁而发霉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挤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粉碎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粉碎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进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进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刮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角度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

外壳,2

出料盖,3

第一凸块,4

第一滑块,5

第一弹簧,6

挤压机构,60

伺服电机,61

丝杆,62

螺旋叶片,7

过滤机构,70

第一滑杆,7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出料盖(2)、第一凸块(3)、第一滑块(4)、第一弹簧(5)、挤压机构(6)和过滤机构(7),外壳(1)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料盖(2),外壳(1)顶部右侧开有进料口,出料盖(2)左侧中间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3),出料盖(2)左侧中间活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4),第一滑块(4)右侧和出料盖(2)左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套在第一滑块(4)上,外壳(1)内部左侧设有挤压机构(6),外壳(1)内部中间设有过滤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挤压机构(6)包括有伺服电机(60)、丝杆(61)和螺旋叶片(62),外壳(1)右侧放置有伺服电机(60),伺服电机(60)输出轴左侧固定连接有丝杆(61),丝杆(61)左侧与第一滑块(4)滑动式连接,丝杆(61)与外壳(1)右侧转动式连接,丝杆(61)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62),螺旋叶片(62)位于第一滑块(4)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过滤机构(7)包括有第一滑杆(70)、第二弹簧(71)、滤网(72)和第二凸块(73),外壳(1)上部左侧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杆(70),第一滑杆(70)下侧固定连接有滤网(72),第一滑杆(70)上套有第二弹簧(71),第二弹簧(71)顶部与外壳(1)内顶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1)底部和滤网(72)顶部固定连接,滤网(72)下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73),螺旋叶片(62)转动后与第二凸块(73)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用太阳能的秸秆加工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粉碎机构(8),外壳(1)内部右侧设有粉碎机构(8),粉碎机构(8)包括有第一直齿轮(80)、第一皮带轮(81)、第一平皮带(82)、转杆(83)、研磨板(84)和研磨块(85),丝杆(61)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80),丝杆(61)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81),第一皮带轮(81)位于第一直齿轮(80)右侧,外壳(1)内部的右上侧转动式连接有研磨板(84),研磨板(84)左侧均匀分布地固定连接有大量研磨块(85),研磨板(84)右侧中间固定连接有转杆(83),转杆(83)右侧也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81),第一皮带轮(81)和第一直齿轮(80)均位于外壳(1)内部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羽
申请(专利权)人:邓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