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连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408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领域,公开了一种管道连通结构,其包括用于连接主管道(1)和支管道(2)的连通管(3),连通管(3)包括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第一管体(31)的上端设有上开口,上开口与支管道(2)的流出端连通,上开口的下方设有防反流组件(4),第一管体(31)的下端设有下开口,第二管体(32)的上部由第一管体(31)的下开口伸入第一管体(31)的下部管腔内,第一管体(31)的下部内壁与第二管体(32)的上部外壁形成环形的沉淀槽(3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反流组件和沉淀槽的设置,能有效利用防反流组件的结构,在实现放反流目的的同事,也对支管道内的杂质进行沉淀,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连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管道连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保护城市水环境,控制水体污染,人们采取了许多方法和工程措施,主要有:完善 城市废水排水管网收集系统,提高废水处理水平和排放标准。尽管如此,城市水体环境质量依然不够理想,研究发现,城市雨天径流造成的污水管网溢流,以及雨水管网泵站启动废水排放水体,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中雨水管道中容易堆积雨水带来的杂质沉淀,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对雨水进行初步沉淀并方便清理的管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管道连通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管道连通结构,包括主管道和多个支管道,还包括用于连接主管道和支管道的连通管,连通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上端设有上开口,上开口与支管道的流出端连通,上开口的下方设有防反流组件,第一管体的下端设有下开口,第二管体的上部由第一管体的下开口伸入第一管体的下部管腔内,第一管体的下部内壁与第二管体的上部外壁形成环形的沉淀槽。
[0006]作为优选,沉淀槽的宽度大于第二管体的直径。
[0007]作为优选,沉淀槽的高度为30mm~120mm;沉淀槽的高度为第一管体高度的30%~55%。
[0008]作为优选,沉淀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环。
[0009]作为优选,第一管体上设有侧开口,侧开口位于沉淀槽上方,第一管体外壁上铰接有与侧开口密封配合的侧盖。
[0010]作为优选,侧盖为透明盖体。
[0011]作为优选,第一管体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圆周分布在第一管体的上开口处,防反流组件包括挡块和固装在挡块上的安装杆,安装杆与安装槽配合并在安装槽内滑动,挡块与第一管体的上开口密封配合。
[0012]作为优选,安装槽的槽口设有第一定位凸环,安装杆的安装端位于安装槽内并设有第二定位凸环,第一定位凸环的内径大于安装杆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定位凸环的外径。
[0013]作为优选,挡块和安装杆为一体成型的橡胶组件。
[0014]作为优选,挡块的上部为圆锥形。
[001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防反流组件和沉淀槽的设置,能有效利用防反流组件的结构,在实现放反流目的的同事,也对支管道内的杂质进行沉淀,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8]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主管道、2—支管道、3—连通管、4—防反流组件、30—沉淀槽、31—第一管体、32—第二管体、33—侧盖、34—安装槽、301—凸环、311—侧开口、341—第一定位凸环、41—挡块、42—安装杆、421—第二定位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管道连通结构,如图所示,包括主管道1和多个支管道2,还包括用于连接主管道1和支管道2的连通管3,连通管3包括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第一管体31的上端设有上开口,上开口与支管道2的流出端连通,上开口的下方设有防反流组件4,当水流反向时,防反流组件4移动并堵住上开口,从而起到防反流的目的,第一管体31的下端设有下开口,第二管体32的上部由第一管体31的下开口伸入第一管体31的下部管腔内,第二管体32的外直径小于第一管体31的内直径,第一管体31的下部内壁与第二管体32的上部外壁形成环形的沉淀槽30。由于防反流组件4设置在上开口下方,因此支管道2上的水通过上开口流出后,受到防反流组件4的阻挡作用,从而由防反流组件4的边缘流出并流入沉淀槽30内,沉淀槽30具有一定的储水作用,使部分杂质沉积在沉淀槽30底部,当沉淀槽30储满水后,水通过第二管体32的上口流出并汇集到主管道1中。
[0022]沉淀槽30的宽度大于第二管体32的直径。
[0023]沉淀槽30的高度为80mm;沉淀槽30的高度为第一管体31高度的40%。
[0024]实施例2
[0025]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沉淀槽3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环301。通过凸环301的设置,能使水排出沉淀槽30的过程中,受到凸环301的阻挡,实现扰流并防止沉淀物随水流一同排出。
[0026]实施例3
[0027]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管体31上设有侧开口311,侧开口311位于沉淀槽30上方,第一管体31外壁上铰接有与侧开口311密封配合的侧盖33。
[0028]侧盖33为透明盖体。
[0029]通过侧盖33可观察沉淀槽30的情况,也可打开侧盖33对沉淀槽30的底部进行清淤。
[0030]实施例4
[0031]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管体31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槽34,安装槽34为与第一管体31的上端面上,安装槽34的槽口朝下设置,安装槽34圆周分布在第一管体31的上开口处,防反流组件4包括挡块41和固装在挡块41上的安装杆42,安装杆42与安装槽34配合并在安装槽34内滑动,挡块41与第一管体31的上开口密封配合。
[0032]安装槽34的槽口设有第一定位凸环341,安装杆42的安装端位于安装槽34内并设有第二定位凸环421,第一定位凸环341的内径大于安装杆42的直径且小于第二定位凸环
421的外径。因此安装杆42能在安装槽34中滑动,通过第一定位凸环341和第二定位凸环421的配合保证安装杆42被限制滑动位置,安装杆42无法从安装槽34中滑出,当水正向流动时,安装杆42上的第二定位凸环421与第一定位凸环341接触,并使挡块41与上开口之间存在间隙;当水流方向时,挡块41被向上顶起并密封上开口。
[0033]挡块41和安装杆42为一体成型的橡胶组件。
[0034]挡块41的上部为圆锥形。圆锥形可适配多种尺寸的支管道2。
[0035]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1)和多个支管道(2),还包括用于连接主管道(1)和支管道(2)的连通管(3),连通管(3)包括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第一管体(31)的上端设有上开口,上开口与支管道(2)的流出端连通,上开口的下方设有防反流组件(4),第一管体(31)的下端设有下开口,第二管体(32)的上部由第一管体(31)的下开口伸入第一管体(31)的下部管腔内,第一管体(31)的下部内壁与第二管体(32)的上部外壁形成环形的沉淀槽(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沉淀槽(30)的宽度大于第二管体(32)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沉淀槽(30)的高度为30mm~120mm;沉淀槽(30)的高度为第一管体(31)高度的30%~5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沉淀槽(3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环(3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管体(31)上设有侧开口(311),侧开口(311)位于沉淀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官芳郑云飞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交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