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90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元件,包括设置有多个引脚孔的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变压器和电流互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流互感器上方的谐振电感;所述引脚孔包括用于穿过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的第一引脚孔、穿过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引脚的第二引脚孔,以及用于穿过所述谐振电感的引脚的第二引脚孔,其中,所述第一引脚为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形成的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小了变压器、电流互感器以及谐振电感空间的占用率,缩短了这三个元件之间的距离,降低能源损耗。降低能源损耗。降低能源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元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元件。

技术介绍

[0002]主变压器、谐振电感以及电流互感器是三个独立工作的元件。在带能源系统中,三者协同作用,实现对设备的供电,例如对服务器供电。
[0003]随着对设备轻量化以及小体积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设备都要求电源系统更小更稳定。此时,这三个独立元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降低空间利用率,限制了设备的体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主变压器、谐振电感以及电流互感器彼此独立占据较大空间,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元件。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集成元件,包括设置有多个引脚孔的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变压器和电流互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流互感器上方的谐振电感;
[0007]所述引脚孔包括用于穿过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的第一引脚孔、穿过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引脚的第二引脚孔,以及用于穿过所述谐振电感的引脚的第二引脚孔,其中,所述第一引脚为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形成的引脚。
[0008]所述集成元件,其中,所述谐振电感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磁芯,以及缠绕所述第一磁芯的第一线圈;
[0009]所述壳体中靠近所述变压器的一侧为平面,且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引线限位的第一凹槽。
[0010]所述集成元件,其中,所述底板设有用于对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电流互感器进行位置限制的若干个限位板。
[0011]所述集成元件,其中,所述限位板包括设置于所述变压器与所述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一限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谐振电感的磁芯边缘的第二限位板。
[0012]所述集成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板中接近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
[0013]所述集成元件,其中,所述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绕组以及磁芯结构,所述磁芯结构包括第二磁芯和第三磁芯;
[0014]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第三磁芯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套设所述变压器绕组的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第三磁芯的中柱与所述底板平行。
[0015]所述集成元件,其中,所述磁芯结构中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
[0016]所述集成元件,其中,所述变压器绕组包括若干个铜环、若干个绝缘片以及若干个第二线圈;
[0017]所述铜环与所述第一磁芯之间、所述铜环与所述第二磁芯之间以及所述铜环与所
述第二线圈之间设有绝缘片;
[0018]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线圈电性连接。
[0019]所述集成元件,其中,所述铜环包括环形本体,以及所述环形本体向远离所述环形本体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的铜环引脚。
[0020]所述集成元件,其中,所述底板包括绝缘底板,以及设于所述绝缘底板底部的铜板;
[0021]所述铜板包括铜板本体,以及所述铜板本体的末端向远离所述底板方向延伸形成的铜板引脚;
[0022]所述铜板本体设有若干个用于与所述铜环引脚套接的引脚卡孔;
[0023]所述绝缘底板设有与所述引脚卡孔的位置对应的第三引脚孔。
[002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元件,该集成元件包括设有多个引脚孔的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变压器和电流互感器,以及设置在电流互感器上方的谐振电感,并且在底板上设置用于穿过引线的引线孔。此外,变压器的一根引线还会穿过谐振电感,变压器和谐振电感协同工作,减少了三个元件的所占用的面积,缩短了变压器与谐振电感之间的距离,减少能源损耗,提高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元件的立体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元件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元件中底板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元件中变压器的爆炸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元件中底板的爆炸视图。
[0030]图中标注的含义为:
[0031]100,底板;110,铜板;111,铜板引脚;112,铜板本体;113,引脚卡孔;131,第一引脚孔;132,第二引脚孔;133,第三引脚孔;120,绝缘底板;141,第一限位板;142,第二限位板;11,第二凹槽;200,变压器;210,变压器绕组;211,铜环;21,环形本体;22,铜环引脚;212,绝缘片;213,第二线圈;23,第一引线;24,第二引线;220,磁芯结构;221,第二磁芯;222,第三磁芯;25,中柱;223,第三凹槽;300,谐振电感;310,壳体;311,第一凹槽;320,第一磁芯;330,第一线圈;400,电流互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元件,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经过研究发现,主变压器、谐振电感以及电流互感器这独立元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降低空间利用率,限制了设备的体型。
[003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变压器、谐振电感以及电流互感器结合为一体,得到一个空间利用率高的集成元件。
[003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
[0036]如图1所示,本实施提供了一种集成元件,所述集成元件包括底板100、变压器200、谐振电感300以及电流互感器400。
[0037]变压器200、谐振电感300以及电流互感器400都架设于底板100之上,其中,变压器200以及谐振电感300直接设置与底板100之上,而电流互感器400设置于谐振电感300上。
[0038]变压器200有引线,一方面变压器200的引线需要与电流互感器400相互协作,另一方面,变压器200的引线需要与其他元件连接。同时,谐振电感300也需要抽出引线,因此在底板100上设有多个引脚孔,用于将变压器200的引脚以及谐振电感300的引脚穿过引脚孔,与其他的元件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将变压器200穿过电流互感器400的引线称为第一引线23,将不需要穿过电流互感器400的引线称为第二引线24,将用于穿过变压器200的引脚称为第一引脚孔131,将穿过谐振电感300的引脚成为第二引脚孔132。
[0039]如图2所示,谐振电感300包括壳体310、第一磁芯320以及线缠绕第一磁芯320形成的第一线圈330。第一磁芯320设置于壳体310内。谐振电感300虽然设置于电流互感器400上方,但是在功能联系上,谐振电感300与变压器200之间的关联性更为强。因此本实施例中壳体310中靠近变压器200的一侧为平面,与常规的圆形的壳体310不同,这种设置可缩小谐振电感300与变压器200之间的距离,减少变压器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元件,包括设置有多个引脚孔的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变压器和电流互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流互感器上方的谐振电感;所述引脚孔包括用于穿过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引脚的第一引脚孔、穿过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引脚的第二引脚孔,以及用于穿过所述谐振电感的引脚的第二引脚孔,其中,所述第一引脚为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引线穿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形成的引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感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磁芯,以及缠绕所述第一磁芯的第一线圈;所述壳体中靠近所述变压器的一侧为平面,且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引线限位的第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用于对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电流互感器进行位置限制的若干个限位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集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包括设置于所述变压器与所述电流互感器之间的第一限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谐振电感的磁芯边缘的第二限位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集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中接近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集成元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庭周国强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