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和变流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370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和变流器。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机箱的内腔中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风道结构,沿进风方向,所述风道结构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和管道风机,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所述风道结构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风道结构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过滤外界气体的同时可降低风阻,增加风道结构内的进风量,提高机箱内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变流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流器。新型还提出一种变流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和变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变频器/变流器散热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和应用所述散热装置的变流器。

技术介绍

[0002]变流器以调节电流为主要目的,变频器以调节频率为主要目的,但两者可能都会改变系统/装置的输出、调节或控制频率,因此广义上讲,变频器、逆变器、变压器等等都可统称为变流器。
[0003]户外使用的变流器,主要包括各类机电控制装置和功能模块,为方便描述,以下统称为电控单元。实际使用时,由于电控单元工作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使用散热装置对其进行降温散热,提高其使用寿命。由于需要户外使用,为

避免风吹雨淋,常用的散热装置一般包括机箱,机箱设置有进风口,机箱内设置有与进风口连通的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内设置有管道风机和成排的过滤棉、百叶结构或过滤棉和百叶结构的组合结构,而上述电控单元设置在机箱内使用,风道结构直通至电控单元方向用于对电控单元进行散热降温。
[0004]如上所述的,成排的过滤棉、百叶结构或过滤棉和百叶结构的组合结构(以下统称为过滤件),该类结构设置,多个过滤件沿直线排列式设置,相邻两过滤件水平高度相同、相互紧靠,过滤件的结构尺寸与风道结构的内周壁相适配,可完全填堵在风道结构内,虽然对外界空气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但密集的过滤件也增加了风阻,影响了风道结构内的进风量,在相同有效进风量的使用条件下,需要配备体积较大,风压较高的管道风机进行抽排风工作,使用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旨在确保在过滤外界气体的同时可降低风阻,增加风道结构内的进风量,提高机箱内的散热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散热装置,应用于变流器,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机箱的内腔中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风道结构,沿进风方向,所述风道结构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和管道风机;
[0007]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所述风道结构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过滤组件沿所述进风方向在所述第一过滤组件所形成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
[0008]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风道结构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过滤组件沿所述进风方向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所形成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二开口。
[0009]可选地,沿所述进风方向,所述风道结构内还设置有第三过滤组件,所述第三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管道风机之间;
[0010]所述第三过滤组件沿所述进风方向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所形成的平面上的投影
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二开口;
[0011]所述第三过滤组件与所述风道结构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口。
[0012]可选地,沿所述进风方向,所述风道结构的长度为X,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安装间距不大于X/4,第一过滤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之间的安装间距不大于X/4,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和所述第三过滤组件之间的安装间距不大于X/4,所述第三过滤组件与所述管道风机之间的安装间距不大于X/4。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和所述第三过滤组件均为百叶通风结构。
[0014]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
[0015]可选地,所述滤网为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上的网孔直径小于1mm。
[0016]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表面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钢丝网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内侧面上,所述内侧面朝向所述第一过滤组件。
[0017]可选地,所述通风孔在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0018]可选地,所述风道结构内设置有导风圈结构,所述导风圈结构朝向所述管道风机的进风方向。
[0019]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变流器,包括所述的散热装置。
[0020]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第一、第二过滤组件与风道结构的内壁之间均留有供空气通过的开口,经过第一开口的空气可被靠后设置的第二过滤组件过滤,保证完全过滤进入风道结构内的空气,该类结构设置,在保证多层过滤作用的条件下,降低风阻,增加空气流动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名称标号名称标号机箱1第一开口1211进风口11第二过滤组件122钢丝网111第二开口1221盖板112管道风机123通风孔1121第三过滤组件124风道结构12导风圈结构125第一过滤组件121
ꢀꢀ
[002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应用于变流器(图中未画出),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设置有进风口11,所述机箱1的内腔中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11相连通的风道结构12,沿进风方向,所述风道结构12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121、第二过滤组件122和管道风机123;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21与所述风道结构1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1211,所述第二过滤组件122沿所述进风方向在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21所形成的平面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应用于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所述机箱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机箱的内腔中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风道结构,沿进风方向,所述风道结构内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和管道风机;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所述风道结构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过滤组件沿所述进风方向在所述第一过滤组件所形成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风道结构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过滤组件沿所述进风方向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所形成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二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进风方向,所述风道结构内还设置有第三过滤组件,所述第三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管道风机之间;所述第三过滤组件沿所述进风方向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所形成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过滤组件与所述风道结构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进风方向,所述风道结构的长度为X,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