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叫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55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叫铃,包括:基板;转动套筒,其一端转动连接于基板上,转动套筒内设置有旋转通道与止转通道,转动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通道相互连通的入线孔,基板上正对旋转通道的位置设置有出线孔;止转轴,其穿设于转动套筒内,止转轴包括止转段与按压段,按压段伸出止转通道,基板上正对止转段的位置设置有止转口,止转段配合连接于止转口内,止转段的形状与止转通道的形状相互适配,止转轴可在转动套筒内沿轴向运动并使得止转段进入或退出止转通道;连接电线,其卷绕在转动套筒外侧,连接电线的一端电连接有呼叫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地调节呼叫器的放线长度,患者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布置呼叫器,使用更加方便。更加方便。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叫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呼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呼叫铃。

技术介绍

[0002]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呼叫铃的电线长度是固定的,无法按需调整长度,并且电线的长度一般较短,无法满足非活动灵活的患者使用,当患者病情变化需要呼叫医护人员时,难以自主及时按铃呼叫医护人员,如患者自己改变体位或移动按呼叫铃,容易发生坠床或者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患者需要等医护人员巡视病房才能发现病情变化及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叫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呼叫铃,包括:基板;转动套筒,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转动套筒内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旋转通道与止转通道,所述转动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通道相互连通的入线孔,所述基板上正对所述旋转通道的位置设置有出线孔;止转轴,其穿设于所述转动套筒内,所述止转轴包括沿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连接的止转段与按压段,所述按压段伸出所述止转通道,所述基板上正对所述止转段的位置设置有止转口,所述止转段配合连接于所述止转口内,所述止转段的形状与所述止转通道的形状相互适配,所述止转轴可在所述转动套筒内沿轴向运动并使得所述止转段进入或退出所述止转通道;连接电线,其卷绕在所述转动套筒外侧,所述连接电线的一端电连接有呼叫器。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不需要收放连接电线时,止转段的两端分别位于止转口与止转通道内,限制转动套筒与止转轴之间的相对转动,连接电线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呼叫医护人员的呼叫器,连接电线本身卷绕在转动套筒外侧,连接电线的另一端则可从入线孔穿入到转动套筒内,再从出线孔引出,以连接外设的电源,当需要收放连接电线时,通过按压段将止转段压向基板,使得止转段退出止转通道,此时止转段位于止转口与旋转通道内,转动套筒与止转轴之间可产生相对转动,旋转转动套筒,即可进行收放线,完成收放线后,通过按压段带动止转段进入止转通道即可,如此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地调节呼叫器的放线长度,患者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布置呼叫器,使用更加方便。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转段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环,所述止转段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相抵,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环相抵,所述弹簧具有将所述止转段压入所述止转通道的趋势。通过按压段将止转段压向基板时,弹簧被压缩,止转段退出止转通道,当撤去外力后,弹簧恢复原状并将止转段压入止转通道,从而使得绕线套筒保持不可转动的状态。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转段的外侧壁设置有滚珠座,所述滚珠座绕所述止转段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滚珠座与所述旋转通道的内周壁相抵。止转段通过
滚珠座与旋转通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滑动的配合连接,从而使得止转轴在转动套筒内沿轴向滑动时更加稳定。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转通道的形状为内六角孔。由于止转段可与止转通道相互配合,同样的止转段为六棱柱状,止转口的形状亦为内六角口。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套筒上设置有拨杆。当需要收线时,通过拨杆旋转转动套筒,使用更加方便。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套筒的外侧套设有绕线套筒,所述绕线套筒的外径由两端向中部逐渐缩小。连接电线卷绕在绕线套筒的外侧,由于绕线套筒的外形由两端向中部逐缩小,使得连接电线在卷绕时可更好地卷绕在绕线套筒的外周,而不脱出绕线套筒。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背离所述转动套筒的一侧面设置有永磁体。基板通过永磁体可方便地固定在外设的结构上,如直接固定在床架上,提高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止转段退出止转通道后基板与转动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止转段进入止转通道后基板与转动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100

基板、200

转动套筒、210

入线孔、220

出线孔、300

止转轴、310

止转段、320

按压段、410

限位环、420

弹簧、500

滚珠座、600

拨杆、700

绕线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8]参照图1与图2,一种呼叫铃,包括:基板100;转动套筒200,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板100上,所述转动套筒200内沿远离所述基板100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旋转通道与止转通道,所述转动套筒200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通道相互连通的入线孔210,所述基板100上正对所述旋转通道的位置设置有出线孔220;止转轴300,其穿设于所述转动套筒200内,所述止转轴300包括沿远离所述基板100的方向依次连接的止转段310与按压段320,所述按压段320伸出所述止转通道,所述基板100上正对所述止转段310的位置设置有止转口,所述止转段310配合连接于所述止转口内,所述止转段310的形状与所述止转通道的形状相互适配,
所述止转轴300可在所述转动套筒200内沿轴向运动并使得所述止转段310进入或退出所述止转通道;连接电线,其卷绕在所述转动套筒200外侧,所述连接电线的一端电连接有呼叫器。
[0019]由上述可知,在不需要收放连接电线时,止转段310的两端分别位于止转口与止转通道内,限制转动套筒200与止转轴300之间的相对转动,连接电线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呼叫医护人员的呼叫器,连接电线本身卷绕在转动套筒200外侧,连接电线的另一端则可从入线孔210穿入到转动套筒200内,再从出线孔220引出,以连接外设的电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在止转口处转动连接有碳刷或导电触片,连接电线连接至碳刷或导电触片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叫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0);转动套筒(200),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板(100)上,所述转动套筒(200)内沿远离所述基板(100)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旋转通道与止转通道,所述转动套筒(200)的侧壁上设置有旋转通道相互连通的入线孔(210),所述基板(100)上正对所述旋转通道的位置设置有出线孔(220);止转轴(300),其穿设于所述转动套筒(200)内,所述止转轴(300)包括沿远离所述基板(100)的方向依次连接的止转段(310)与按压段(320),所述按压段(320)伸出所述止转通道,所述基板(100)上正对所述止转段(310)的位置设置有止转口,所述止转段(310)配合连接于所述止转口内,所述止转段(310)的形状与所述止转通道的形状相互适配,所述止转轴(300)可在所述转动套筒(200)内沿轴向运动并使得所述止转段(310)进入或退出所述止转通道;连接电线,其卷绕在所述转动套筒(200)外侧,所述连接电线的一端电连接有呼叫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叫铃,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宝珍林斯环邱小蕾袁少枝程燕冰易阳谢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