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64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耗电少的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包括壳体,壳体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安置槽,且安置槽内部嵌入有按键,壳体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延伸至壳体外部的红外模块、闪灯模块及摄像模块,且闪灯模块位于红外模块、摄像模块之间,壳体底部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雷达模块、语音模块,壳体底部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信号模块与蓄电池,壳体顶部内壁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主控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该门铃时,当有人接近雷达传感器,主控模块才会根据雷达传感器的检测控制该门铃启动,从而降低该设备对电力的浪费,之后在到达门铃处时,当到达红外传感器检测范围时,主控模块会控制语音模块响起,从而使得该门铃响起。使得该门铃响起。使得该门铃响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


[0001]本技术涉及门铃
,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

技术介绍

[0002]门铃即门上的铃,功能类似敲门,可以发出声音提醒主人有人来访。门铃这玩意在中国古代较少听说,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在大门上装有装饰性的门环,叫门的人可用门环拍击环下的门钉发出较大的响声,有现代“门铃”的作用。
[0003]目前,现有门铃需要需要人们按住才可以响起,在人们携带较多物品时不便于按动门铃,而且现有门铃一般会一直启动,较为浪费电力,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方便使用、耗电少的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设计一种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安置槽,且安置槽内部嵌入有按键,所述壳体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延伸至壳体外部的红外模块、闪灯模块及摄像模块,且闪灯模块位于红外模块、摄像模块之间,所述壳体底部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雷达模块、语音模块,所述壳体底部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信号模块与蓄电池,所述壳体顶部内壁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主控模块,且主控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信号模块、蓄电池呈电性连接。
[0007]所述壳体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基板,且基板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等距离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安装孔。
[0008]所述壳体与基板一侧外壁上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通孔,所述壳体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散热槽。
[0009]所述壳体底部内壁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风机,且风机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呈电性连接。
[0010]所述基板一侧外壁靠近顶部处嵌入有显示屏,所述基板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穿过基板的操作模块,且操作模块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呈电性连接。
[0011]所述基板一侧内壁靠近通孔处通过螺栓安装有对讲模块,且对讲模块通过导线与语音模块呈电性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设置的红外传感器与雷达传感器,在使用该门铃时,当有人接近雷达传感器,主控模块才会根据雷达传感器的检测控制该门铃启动,从而降低该设备对电力的浪费,之后在到达门铃处时,当到达红外传感器检测范围时,主控模块会控制语音模块响起,从而使得该门铃响起。
[0014](2)通过设置的摄像模块与显示屏,在门铃响起时,摄像模块会对门外的情况进行摄像,而后传递到显示屏上,以便于屋内人员对户外的情况进行观看,提高安全性能,避免不法分子进入。
[0015](3)通过设置的风机与散热槽,在该门铃运作时,散热槽可以提高壳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壳体散热,而且在风机的配合下,可以加快该设备散热,提高该门铃的散热效果。
[0016](4)通过设置的蓄电池,在使用该门铃设备时,当屋内断电时,蓄电池可以为门铃该设备供电,从而使得该门铃设备继续运作,提高该门铃的实用性,使得门铃可以持续运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设计的结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设计的主视结构背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设计的主视结构背面剖视图;
[0020]图4为本设计的控制流程图。
[0021]图中:1壳体、2散热槽、3基板、4安装孔、5显示屏、6操作模块、7通孔、8红外模块、9闪灯模块、10摄像模块、11安置槽、12按键、13对讲模块、14信号模块、15蓄电池、16雷达模块、17语音模块、18主控模块、19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一种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参见图1至图4,包括壳体1,壳体1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安置槽11,且安置槽11内部嵌入有按键12,按键12便于控制语音模块17响起,提醒屋内人,壳体1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延伸至壳体1外部的红外模块8、闪灯模块9及摄像模块10,红外模块8便于到有人到达门铃处时将信息传递到主控模块18上,使得主控模块18控制语音模块17响起,闪灯模块9便于使得该设备在夜晚亮起,以便于人找到该门铃,摄像模块10便于对门铃周围进行拍摄,以便于显示屏5显示屋外情况,且闪灯模块9位于红外模块8、摄像模块10之间,壳体1底部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雷达模块16、语音模块17,雷达模块16便于检测门铃周围是否有人,语音模块17便于播报对讲模块13讲出的语音,壳体1底部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信号模块14与蓄电池15,信号模块14便于门铃与屋内的人的手机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得手机可以操作该设备,蓄电池15可以为该设备供电,使得该设备在断电时继续运作,壳体1顶部内壁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主控模块18,主控模块18便于在操作模块6作用下控制该设备运行,且主控模块18通过导线分别与信号模块14、蓄电池15呈电性连接。
[0024]进一步的,本设计中,壳体1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基板3,基板3便于门铃设备卡在门体上的凹槽中,且基板3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等距离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安装孔4,安装孔4便于螺栓穿过基板3,从而将该设备安装在门体上,基板2一侧外壁靠近顶部处嵌入有显示屏5,显示屏5可以显示摄像模块10拍摄的画面,从而便于屋内人了解该屋外情况,基板2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穿过基板2的操作模块6,操作模块6便于屋内人对该门铃设备操作,使
得门铃运作,且操作模块6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18呈电性连接,基板2一侧内壁靠近通孔7处通过螺栓安装有对讲模块13,对讲模块13便于接受屋内人讲的话,以便于向屋外人发出声音,从而便于向屋外人进行交流或者警告,同时对讲模块13配合语音模块17便于使得屋外屋里人交流,且对讲模块13通过导线与语音模块13呈电性连接。
[0025]进一步的,本设计中,壳体1与基板3一侧外壁上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通孔7,通孔7便于气流进入壳体1,同时便于壳体1内部的声音传出该壳体1,壳体1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呈等距离结构分布的散热槽2,散热槽2可以加快壳体1内部散热,壳体1底部内壁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风机19,风机19可以将壳体1内部空气通过通孔7排出,加快该设备散热,且风机19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18呈电性连接。
[0026]本设计提供一种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在使用该设备时,可以先将该门铃设备安装在门体上,而后在将螺栓安装在安装孔4中,从而将该门铃安装在门体上,之后当有人接近雷达传感器16范围时,主控模块18才会根据雷达传感器16的检测控制语音模块17响起,使得该门铃启动,同时可以使得该设备在平时处于休眠状态,降低该设备对电力的浪费,之后在到达门铃位置处时,当到达红外传感器8检测范围时,主控模块18会控制语音模块17响起,从而使得该门铃响起,同时也可以通过按键12控制语音模块17连续响起,以便于屋内内部的人知道有人来,同时在门铃响起时,摄像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安置槽(11),且安置槽(11)内部嵌入有按键(12),所述壳体(1)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延伸至壳体(1)外部的红外模块(8)、闪灯模块(9)及摄像模块(10),且闪灯模块(9)位于红外模块(8)、摄像模块(10)之间,所述壳体(1)底部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雷达模块(16)、语音模块(17),所述壳体(1)底部内壁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信号模块(14)与蓄电池(15),所述壳体(1)顶部内壁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主控模块(18),且主控模块(18)通过导线分别与信号模块(14)、蓄电池(15)呈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式自动感应门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基板(3),且基板(3)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等距离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安装孔(4)。3.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耿忠赵红玲张松林先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红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