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矩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50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矩转接头,涉及一种转接头,包括转接头本体,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底端为圆柱形,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底端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且所述转接头本体底端外壁上还开设有压缩孔,所述压缩孔内设弹簧和钢球,所述转接头本体的下方设有顶部开设了插入孔的二次转接头,所述二次转接头顶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槽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螺纹连接有限位柱,所述二次转接头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压缩孔对应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扭矩的大小,避免了超扭矩的发生,同时设备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矩转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接头,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输出扭矩的转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螺栓拧紧扭矩控制的使用工具有:普通的扭矩扳手、电动扭矩扳手和气动扭矩扳手。普通的扭矩扳手效率低,操作不方便,工件需要固定后才方便操作,而且手动效率很低。电动扭矩扳手和气动扭矩扳手成本高,一旦损坏整体就报废了,而且维修校验都比较困难。而常规的扳手、电动扳手和气动扳手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可靠性强,也不容易损坏。但是控制扭矩比较困难,常规扳手扭矩控制需要依赖人工判断,准确率低,而气动等扳手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扭矩转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扳手控制扭矩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扭矩转接头,包括转接头本体,所述转接头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其同轴分布用于外接的方形孔,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底端为圆柱形,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底端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且所述转接头本体底端外壁上还开设有压缩孔,所述压缩孔内依次设置有外径与其相同的弹簧和钢球,所述弹簧的内径小于钢球的外径,且所述弹簧的外端处设置有钢球,所述转接头本体的下方设有二次转接头,所述二次转接头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转接头本体底端插入的插入孔,所述二次转接头的底端连接有与其为一体的方形接头,所述二次转接头顶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槽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螺纹连接有限位柱,所述二次转接头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压缩孔对应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柱,且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底端插入到插入孔内时,所述限位柱的内端可深入所述环形槽内阻止所述转接头本体轴向运动,而所述调节柱的内端则紧顶所述钢球,且此时所述钢球不少于一半的部分处于所述压缩孔内其余部分中局部处于所述调节孔内而剩余的则处于所述转接头本体底端外壁与所述插入孔内壁之间,且所述钢球可在外力驱动所述转接头本体和二次转接头相对转动时收缩至压缩孔内。
[0006]进一步,所述调节柱朝向钢球的侧壁为可与所述钢球外端贴合的凹槽面。
[0007]进一步,所述弹簧为多个;所述弹簧和钢球均设于压缩孔内且钢球被调节柱中凹槽面紧顶至同一位置时,每个所述弹簧对所述钢球的作用力均不同。
[0008]进一步,所述调节柱具体为同轴分布的外部连接柱和内部压紧柱构成的一体结构,所述内部压紧柱的外径等于钢球的外径并小于外部连接柱的外径,且所述调节孔的外段与外部连接柱螺纹连接而内段则与内部压紧柱贴合,所述内部压紧柱的外端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调节孔的内壁上还开设有供限位块插入的限位槽,且限位槽阻止内部压紧柱沿径向向插入孔内移动。
[0009]进一步,当限位块处于限位槽内且所述内部压紧柱被外部连接柱紧顶时,所述内部压紧柱朝向钢球的侧壁与所述插入孔内壁处于同一曲面上,所述限位柱和调节柱的外壁上均开设有调节方孔。
[0010]进一步,所述限位孔和限位柱构成的限位整体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限位整体绕所述转接头本体轴向均匀分布。
[0011]进一步,所述压缩孔、弹簧、钢球、调节孔和调节柱构成调节整体,令所述调节整体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调节整体绕所述转接头本体轴向均匀分布。
[0012]进一步,所述调节柱的外端外套设有与其为一体的限位环,且所述二次转接头横截面的外缘为正多边形,且每个边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外径。
[0013]进一步,所述方形接头为第一方形接块和第二方形接块构成的一体结构,且所述第一方形接块横截面的边长大于第二方形接块横截面的边长,且第一方形接块处于第二方形接块的顶部。
[0014]进一步,所述转接头本体具体由圆柱形的上半部和圆柱形的下半部构成,所述上半部的顶部开设有所述方形孔,所述上半部的底端呈倒台阶状,且其底部连接有与其为一体的所述下半部,且所述下半部的顶端外径小于所述上半部的底部外径。
[0015]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扭矩转接头,通过压缩孔、弹簧、钢球、调节孔和调节柱的设置使得设备能够有效控制扭矩极值,避免了常规扳手控制扭矩需要人工判断的缺陷,提高了判断准确率;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扭矩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转接头本体;2、方形孔;3、环形槽;4、压缩孔;5、弹簧;6、钢球;7、二次转接头;8、插入孔;9、方形接头;10、限位块;11、限位柱;12、调节孔;13、调节柱;14、凹槽面;15、外部连接柱;16、内部压紧柱;17、限位孔;18、限位槽;19、调节方孔;20、限位环;21、第一方形接块;22、第二方形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扭矩转接头,其顶部开设有用于外接的方形孔2,其底端设为圆柱形,同时在扭矩转接头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二次转接头7,二次转接头7的底端连接有与其为一体的方形接头9;其中,为了便于连接转接头本体1和二次转接头7,在本实施例中,在二次转接头7的顶部开设有供转接头本体1底端插入的插入孔8,同时为了便于连接二者,在本实施例中,令转接头本体1的底端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3,在二次转接头7上开设对应的限位孔17,限位孔17内螺纹连接有限位柱11,在转接头本体1底端插入到插入孔8时,通过旋拧限位柱11,可令其内端插入环形槽3内,从而限制转接头本体1和二次转接头7
相对轴向运动,使得转接头本体1和二次转接头7只能做相对绕轴旋转运动;
[0021]特别的,为了限位时限位柱11对环形槽3的作用力均匀,在本实施例中,令限位柱11和限位块10构成的限位整体为多个,并绕轴均匀分布,从而多个限位柱11的内端插入环形槽3内,可有效对转接头本体1提供作用力,实现作用力均匀的目的;
[0022]特别的,为了达到在超过目标扭矩时转接头本体1和二次转接头7可通过相对旋转以避免过载,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转接头本体1的底端外壁上开设径向的压缩孔4,同时在压缩孔4内设置外径和压缩孔4内径相同的弹簧5和钢球6,同时弹簧5的内径小于钢球6的外径,钢球6处于弹簧5外端外;其次,在二次转接头7上开设有径向的调节孔12,调节孔12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柱13;在转接头本体1底端插入到插入孔8内时,旋拧调节柱13令调节柱13内端紧顶钢球6的外端时,弹簧5被压缩,同时此时钢球6不少于一半的部分处于压缩孔4内,其余部分中局部处于调节孔12内而剩余的则处于转接头本体1底端外壁与插入孔8内壁之间,即当二次转接头7受到的力顶端极限值时,一瞬间驱动钢球6处于调节孔12内的部分向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矩转接头,包括转接头本体,所述转接头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其同轴分布用于外接的方形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底端为圆柱形,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底端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且所述转接头本体底端外壁上还开设有压缩孔,所述压缩孔内依次设置有外径与其相同的弹簧和钢球,所述弹簧的内径小于钢球的外径,且所述弹簧的外端处设置有钢球,所述转接头本体的下方设有二次转接头,所述二次转接头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转接头本体底端插入的插入孔,所述二次转接头的底端连接有与其为一体的方形接头,所述二次转接头顶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环形槽对应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螺纹连接有限位柱,所述二次转接头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压缩孔对应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柱,且所述转接头本体的底端插入到插入孔内时,所述限位柱的内端可深入所述环形槽内阻止所述转接头本体轴向运动,而所述调节柱的内端则紧顶所述钢球,且此时所述钢球不少于一半的部分处于所述压缩孔内其余部分中局部处于所述调节孔内而剩余的则处于所述转接头本体底端外壁与所述插入孔内壁之间,且所述钢球可在外力驱动所述转接头本体和二次转接头相对转动时收缩至压缩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矩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朝向钢球的侧壁为可与所述钢球外端贴合的凹槽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扭矩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多个;所述弹簧和钢球均设于压缩孔内且钢球被调节柱中凹槽面紧顶至同一位置时,每个所述弹簧对所述钢球的作用力均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扭矩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具体为同轴分布的外部连接柱和内部压紧柱构成的一体结构,所述内部压紧柱的外径等于钢球的外径并小于外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源浩储昭永梁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力威汽车油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