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14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涉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外周面一侧设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两端设有滑架,滑架的一侧连接有升降架,升降架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步进电机、丝杆、第一轴承、移动块、升降板和滑块,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转轴、第二轴承、搅拌杆和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不需要工作人员自行攀爬,省时省力,且不会存在安全隐患,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处理污染地下水,使化学反应修复剂与污染地下水充分反应,加快污染地下水的修复速率,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地下水的贮存犹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资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0003]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用于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需要人工自行攀爬爬梯至反应釜顶部进行操作,比较麻烦,没有防护措施,容易使工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且反应釜内化学反应修复剂不能与污染地下水充分混合反应,使污染地下水修复效率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大部分用于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需要人工自行攀爬爬梯至反应釜顶部进行操作,比较麻烦,没有防护措施,容易使工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且反应釜内化学反应修复剂不能与污染地下水充分混合反应,使污染地下水修复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包括底座及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周面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端设有滑架,所述滑架的一侧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
[000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步进电机、丝杆、第一轴承、移动块、升降板和滑块,所述升降架的顶部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端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升降架的内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周面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与升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的另一侧与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7]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转轴、第二轴承、搅拌杆和刮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周面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连接有刮板。
[0008]优选地,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与反应釜本体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防护栏呈圆环形。
[0009]优选地,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有两组引流管,两组所述引流管以驱动电机为中心对称分布。
[0010]优选地,所述底座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所述底座的两侧对称设有两组导流管。
[0011]优选地,所述滑架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活动设置于滑槽的内部。
[0012]优选地,所述升降架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丝杆活动设置于空腔的内部。
[0013]优选地,所述搅拌杆设有若干组,所述搅拌杆每六个为一组呈阵列分布于转轴的外周面,且在同一竖直面上的若干个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均与刮板的一侧相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中,通过启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丝杆通过第一轴承在空腔的内部转动,丝杆的转动带动移动块在丝杆上做升降运动,从而使升降板通过滑块和滑槽在升降架与滑架之间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自行攀爬,省时省力,且不会存在安全隐患,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处理污染地下水。
[0016]2.本技术中,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轴通过第二轴承在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搅拌杆在反应釜本体的内部转动,从而使化学反应修复剂与污染地下水充分混合,使化学反应修复剂与污染地下水充分反应,加快污染地下水的修复速率,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升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正视内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升降架侧视内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俯视内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反应釜本体;3、连接块;4、滑架;5、升降架;6、步进电机;7、丝杆;8、第一轴承;9、移动块;10、升降板;11、滑块;12、驱动电机;13、转轴;14、第二轴承;15、搅拌杆;16、刮板;17、防护栏;18、引流管;19、导流管;20、滑槽;21、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
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请参照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包括底座1及设置于底座1上方的反应釜本体2,反应釜本体2的外周面一侧设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两端设有滑架4,滑架4的一侧连接有升降架5,升降架5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反应釜本体2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
[0027]升降机构包括步进电机6、丝杆7、第一轴承8、移动块9、升降板10和滑块11,升降架5的顶部设有步进电机6,步进电机6的驱动端与丝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7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8与升降架5的内部连接,丝杆7的外周面套设有移动块9,移动块9的一侧与升降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升降板10的另一侧与滑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
[0028]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2、转轴13、第二轴承14、搅拌杆15和刮板16,反应釜本体2的顶部设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驱动端与转轴13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14与反应釜本体2的内部连接,转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污染地下水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及设置于底座(1)上方的反应釜本体(2),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外周面一侧设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两端设有滑架(4),所述滑架(4)的一侧连接有升降架(5),所述升降架(5)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步进电机(6)、丝杆(7)、第一轴承(8)、移动块(9)、升降板(10)和滑块(11),所述升降架(5)的顶部设有步进电机(6),所述步进电机(6)的驱动端与丝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7)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8)与升降架(5)的内部连接,所述丝杆(7)的外周面套设有移动块(9),所述移动块(9)的一侧与升降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10)的另一侧与滑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2)、转轴(13)、第二轴承(14)、搅拌杆(15)和刮板(16),所述反应釜本体(2)的顶部设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驱动端与转轴(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14)与反应釜本体(2)的内部连接,所述转轴(13)的外周面设有搅拌杆(15),所述搅拌杆(15)的一端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松强葛华李亭王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