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光伏瓦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312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薄膜光伏瓦片,薄膜光伏瓦片包括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与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固定在一起的导水檩条(2)和安装挂梁(3);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包括:前板钢化玻璃(11)、粘合胶片(12)、密封条层(13)、薄膜光伏发电层(14)和背板玻璃(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薄膜光伏瓦片光伏组件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并具备了屋面瓦片同等功能,且同时也兼具光伏电站的发电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不同风格的建筑做出不同风格的产品,比如傣式建筑,中式建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替代瓦片铺装在建筑屋顶表面,相比传统屋顶光伏电站可以节省安装时间及支撑材料,大大减少了普通在屋面安装光伏电站的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光伏瓦片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屋顶建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光伏瓦片。

技术介绍

[0002]有限的化石能源日渐减少甚至将近枯竭及环境治理的需要,人类需要更多绿色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在光伏发电领域,由于受土地的限制及用电不均衡(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但土地资源少,西部地区用电量少,多余电能输送成本高)等问题。导致用电多的东部地区没有太多土地资源用来建设地面光伏电站。这样一来房屋建筑屋面就成了丰富而又优质的光伏电站建设资源,实现光伏建筑屋面一体化,进而更多的利用屋顶闲置资源建设更多的光伏电站,实现节能减排及经济效益,是未来建筑的一种趋势。
[0003]光伏建筑一体化又称为BIPV,即光伏组件本身就是建筑材料的与部分。光伏建筑一体化让建筑不仅是一个耗能单元,还是一个自己创造电能的绿色建筑。
[0004]目前,传统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系统主要是在已有屋顶上建设,且必须等屋顶施工完毕才能进行光伏组件的安装,增加了施工成本,且会因为二次施工损坏屋顶,降低屋顶的使用寿命。
[0005]技术专利CN 104120817 A申请公开日期2014年10月29日,专利名称:一种模块化太阳能光伏屋顶,该专利公开专利涉及一种模块化太阳能光伏屋顶。该模块包含井字形网格梁架、水泥浇筑的混凝土薄板、窗框、光伏组件。
[0006]该模块化太阳能光伏屋顶存在的问题是:1、其需要现场制作,水泥浇筑的混凝土薄板需要现场浇筑,制作及安装质量难以保证,制作安装过程复杂,对安装人员技术要求高;2、由于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制作,原材料采购分散,采购成本高,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3、此种结构难以实现大面积安装,对于现代大型厂房的采光保暖防尘等要求难以达到。
[0007]专利技术专利号:CN 104022720 A申请公开日期:2014年9月3号。专利名称: 光伏屋顶隐框安装结构。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顶隐框安装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简化光伏屋顶的结构,本专利技术包括设置在屋顶的横梁,横梁之间设有纵梁,横梁与纵梁连结后构成具有网格状结构的龙骨,所述龙骨的网格上方分别设有将网格覆盖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紧固件与横梁连接固定;所述紧固件由设置在光伏组件下方、与横梁位置相对应的C型铝合金条和通过自供螺栓将其紧固在横梁上的压块组成,所述C型铝合金条通过结构胶与光伏组件粘接,在相邻的两块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耐候胶。
[0008]该光伏屋顶隐框安装结构存在的问题是:1、此结构下部支撑横梁与纵梁需要现场制作,制作误差大不易控制,难以达到此种安装精度要求。2、不具备保温功能,应用场景受限。3、只有一层防水,对于渗漏下来的的没有导流排出结构。
[0009]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人已申请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屋顶的光伏一体发电模块及屋顶安装结构单元,该光伏一体发电模块可以进行工厂标准化生产,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大面积安装,可以直接应用于运动场馆、厂房等大型建筑屋顶。另外该光伏一体发电模块构建的屋顶安装结构单元,使安装过程也模块化,直接选用吊运安装,节省安装时间提
高安装精度,直接现场安装,解决建筑屋顶光伏系统二次安装的问题。
[0010]然而这种光伏一体发电模块面积较大,结构固定,更适合于前述提到的对于建筑风格没有要求,且建筑面积较大的运动场馆、厂房等大型建筑屋顶,相对比而言,日常居民居住的房子具有更多样的风格,尤其是不同地区风格差异特别大,这种具有固定形状的大面积光伏一体发电模块难以满足日常居住建筑风格多样化的需求。
[0011]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可以使光伏电站与建筑完美结合的在一起,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让光伏组件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并具备了屋面瓦片同等功能,且同时也兼具光伏电站的发电功能。本技术可以根据不同风格的建筑做出不同风格的产品,比如傣式建筑,中式建筑。本技术可以替代瓦片铺装在建筑屋顶表面,相比传统屋顶光伏电站可以节省安装时间及支撑材料,大大减少了普通在屋面安装光伏电站的成本。
[0013]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薄膜光伏瓦片,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为四边形瓦片,其包括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与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固定在一起的导水檩条2和安装挂梁3;
[0015]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前板钢化玻璃11、粘合胶片 12、密封条层13、薄膜光伏发电层14和背板玻璃15;
[0016]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一侧边具有所述导水檩条2;
[0017]与所述导水檩条2相邻的一侧边具有所述安装挂梁3,且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和所述安装挂梁3具有防雨水胶条4。
[0018]所述四边形瓦片是指,其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当然也不仅仅限于这三种形状,其他为了便于安装和美观的设计形状均可。
[0019]前板钢化玻璃11是镀有抗反射膜的超白透明钢化玻璃,背板玻璃也是透明的。其中,前板钢化玻璃11镀抗反射膜是为了照射在玻璃上的阳光更多的吸收,不被反射回去,超白透明玻璃就是要把更多的阳光透进发电层使发出更多的电。另外由于前板钢化玻璃11和背板玻璃15都是透明的,本技术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颜色的粘合胶片,让光伏平面瓦呈现不同颜色来匹配建筑设计效果。
[0020]优选地,所述安装挂梁3下方具有安装孔31,其与屋顶上的安装钉32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薄膜光伏瓦片安装于屋顶上。
[0021]优选地,所述安装孔31为多个,其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挂梁3下方,且与屋顶上的安装钉32的位置和数量对应。
[0022]优选地,所述导水檩条2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位于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 1的所述背板玻璃15下方的安装部21,另一部分为向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 外伸出的导水部22。
[0023]优选地,所述安装部21为立体柱形结构,所述导水部22为圆弧形柱结构。
[0024]优选地,所述导水部22上还具有导水平台23。
[0025]优选地,相邻两个薄膜光伏瓦片通过所述导水部22进行搭接,其中一块所述薄膜光伏瓦片安装有导水檩条2的对侧边的背板玻璃15搭接在相邻的另一块所述薄膜光伏瓦片
向外伸出的导水部22上,该背板玻璃15与所述导水部22上的导水平台23之间形成导水槽24。这样使得,即便有雨水通过两者搭接处的缝隙中渗漏下来,其也可以顺着所述导水槽24排出屋顶。
[0026]本技术所述的薄膜光伏瓦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1)选取表面已经镀上薄膜光伏芯片的背板玻璃15,所述薄膜光伏芯片即为薄膜光伏发电层14,并将其裁切为薄膜光伏瓦片设计需求尺寸;
[0028]2)取裁切好的镀有薄膜光伏芯片的背板玻璃15,将薄膜光伏芯片四周用激光清边机进行第一次清边,将薄膜光伏芯片四周边缘发电膜层及背极导电层钼层清除干净,第一次清边区域用于封边,封边用的是丁基胶,宽度在8

1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光伏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为四边形瓦片,其包括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与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固定在一起的导水檩条(2)和安装挂梁(3);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前板钢化玻璃(11)、粘合胶片(12)、密封条层(13)、薄膜光伏发电层(14)和背板玻璃(15);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一侧边具有所述导水檩条(2);与所述导水檩条(2)相邻的一侧边具有所述安装挂梁(3),且所述薄膜光伏瓦片主体(1)和所述安装挂梁(3)具有防雨水胶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光伏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挂梁(3)下方具有安装孔(31),其与屋顶上的安装钉(32)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薄膜光伏瓦片安装于屋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光伏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31)为多个,其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挂梁(3)下方,且与屋顶上的安装钉(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荣王宏吕河江
申请(专利权)人:乙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