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面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73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8
一种导电面膜,设置有面膜本体和用于产生中频交流脉冲的中频激励部,中频激励部和面膜本体通过磁吸电连接。所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1KHz~10KHz。该导电面膜还设置有用于与使用者耳部穿套的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一体连接于所述面膜本体的两侧;且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产生中频交流脉冲作用于面部,因为中频交流脉冲对皮肤刺激较小和对皮肤电解质作用较小,从而能减少皮肤的不适现象。该导电面膜通过挂耳部与使用者耳部穿套,增加面膜本体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并提高面部牢固紧贴程度。而且挂耳部的厚度大于面膜本体的厚度,作用是增加挂耳部与使用者的耳部的接触面积,提高舒适度。提高舒适度。提高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面膜


[0001]本技术涉及美容
,特别涉及一种导电面膜。

技术介绍

[0002]美容市场上使用的面膜类产品大都是以无纺布等材料浸透营养溶液,通过皮肤与面膜接触一定时间,在自然状态下实现药物营养和水分的吸收的。但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上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不充分,水分也存在着大量的蒸发,整个过程耗时长,吸收速度慢,效率低。
[0003]目前,市面上出现导电面膜进行电疗美容,这种导电面膜是以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脸部皮肤,达到面部整体提拉紧致、改善肤质和延缓衰老的美容效果的一种方法。一方面,电脉冲作用于皮肤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得到改善,细胞代谢加快,活力增强;另一方面,电脉冲作用于面部可以打开皮肤细胞的间隙,形成有效成分的输入通道,让护肤品的精华物质,如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直接导入到真皮层,帮助面膜或护肤品完全发挥出其高效美肌的功效。然而在使用这些导电面膜后,皮肤容易出现不适,如发红现象、皮肤刺痛。
[0004]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导电面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导电面膜。该导电面膜能够减少皮肤不适现象。
[000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7]提供一种导电面膜,设置有面膜本体和用于产生中频交流脉冲的中频激励部,中频激励部和面膜本体通过磁吸电连接。
[0008]优选的,上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1KHz~10KHz。
[0009]优选的,上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3.3KHz。
[0010]优选的,上述中频激励部设置有蓝牙微处理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分别与蓝牙微处理模块连接。
[0011]本技术的导电面膜,还设置有用于与使用者耳部穿套的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一体连接于所述面膜本体的两侧。且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
[0012]将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定义为A,将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定义B,存在5B≤A≤15B,且3.0mm≤A≤5.0mm,0.2mm≤B≤0.5mm。
[0013]10B≤A≤12B;且3.0mm≤A≤5.0mm;0.2mm≤B≤0.5mm。
[0014]本技术的导电面膜,还设置有多个导电扣和导电层,所述导电扣固定装配于所述面膜本体,所述导电层层设于所述面膜本体,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导电扣所在区域重
叠,所述导电扣与所述中频激励部通过磁吸电连接。
[0015]优选的,上述导电层为导电油墨或导油银浆。
[0016]优选的,上述蓝牙微处理模块设置有芯片U4、接口P3、接口P4、晶振Y1、晶振Y2、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和电容C19,芯片U4的1脚串连晶振Y1与2脚连接,芯片U4的3脚串连电容C16接地,芯片U4的3脚还与22脚和4脚连接,芯片U4的5脚串连电容C17接地,芯片U4的5脚还与VCC

3V端连接,芯片U4的7脚与降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8脚与接口P3的3脚连接,芯片U4的9脚与接口P3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0脚与自检模块连接,芯片U4的11脚、12脚、13脚和25脚分别与充电模块连接,芯片U4的12脚还与接口P4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还与接口P4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4脚与指示模块连接,芯片U4的15脚与按键模块连接,芯片U4的16脚与蜂鸣器模块连接,芯片U4的17脚接地,芯片U4的18脚与晶振Y2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9脚与晶振Y2的1脚连接,芯片U4的20脚串连电容C19接地,芯片U4的21脚与外部天线连接,芯片U4的22脚串连电容C18接地,芯片U4的26脚与电池升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27脚和28脚与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连接,芯片U4的29脚接地,接口P3的4脚和接口P4的4脚与VCC

3V端连接,接口P3的1脚和接口P4的1脚接地,晶振Y2的2脚和4脚接地。
[0017]优选的,上述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设置有电极片P1、电极片P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5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VCC

30V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12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0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5的集地极与E

GND端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VCC

30V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13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1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6的集地极与E

GND端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极片P1与一部分的所述导电扣磁吸电连接,所述电极片P2与另一部分的导电扣磁吸电连接。
[0018]优选的,上述升压模块设置有芯片U3、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感L1、电阻R16、电阻R18和二极管D3,芯片U4的26脚与芯片U3的4脚连接,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1接地,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2接地,芯片U3的5脚与VCC—BAT端连接,芯片U3的5脚还串连电感L1与1脚连接,芯片U3的1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芯片U3的2脚接地,芯片U3的3脚分别串连电容C13和电阻R18接地,芯片U3的3脚还串连电阻R16与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VCC

BOOST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还串连电容C10接地。
[0019]优选的,上述降压模块设置有三极管Q9、三极管Q10、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31、二极管D4和电容C9,芯片U4的7脚串连电阻R17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5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VCC

BOOST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与VCC

30V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串连电容C9接地,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串连电阻R31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面膜本体和用于产生中频交流脉冲的中频激励部,中频激励部和面膜本体通过磁吸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1KHz~10KHz。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交流脉冲的频率为3.3KHz。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激励部设置有蓝牙微处理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指示模块、降压模块、电池升压模块、充电模块、自检模块、蜂鸣器模块和按键模块分别与蓝牙微处理模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用于与使用者耳部穿套的挂耳部,所述挂耳部一体连接于所述面膜本体的两侧;且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挂耳部的厚度定义为A,将所述面膜本体的厚度定义B,存在5B≤A≤15B,且B≥0.1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10B≤A≤12B;且3.0mm≤A≤5.0mm;0.2mm≤B≤0.5mm。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多个导电扣和导电层,所述导电扣固定装配于所述面膜本体,所述导电层层设于所述面膜本体,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导电扣所在区域重叠,所述导电扣与所述中频激励部通过磁吸电连接;所述导电层为导电油墨或导油银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微处理模块设置有芯片U4、接口P3、接口P4、晶振Y1、晶振Y2、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和电容C19,芯片U4的1脚串连晶振Y1与2脚连接,芯片U4的3脚串连电容C16接地,芯片U4的3脚还与22脚和4脚连接,芯片U4的5脚串连电容C17接地,芯片U4的5脚还与VCC

3V端连接,芯片U4的7脚与降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8脚与接口P3的3脚连接,芯片U4的9脚与接口P3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0脚与自检模块连接,芯片U4的11脚、12脚、13脚和25脚分别与充电模块连接,芯片U4的12脚还与接口P4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3脚还与接口P4的2脚连接,芯片U4的14脚与指示模块连接,芯片U4的15脚与按键模块连接,芯片U4的16脚与蜂鸣器模块连接,芯片U4的17脚接地,芯片U4的18脚与晶振Y2的3脚连接,芯片U4的19脚与晶振Y2的1脚连接,芯片U4的20脚串连电容C19接地,芯片U4的21脚与外部天线连接,芯片U4的22脚串连电容C18接地,芯片U4的26脚与电池升压模块连接,芯片U4的27脚和28脚与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连接,芯片U4的29脚接地,接口P3的4脚和接口P4的4脚与VCC

3V端连接,接口P3的1脚和接口P4的1脚接地,晶振Y2的2脚和4脚接地;所述中频交流脉冲输出模块设置有电极片P1、电极片P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5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3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VCC

30V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12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0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
管Q5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1连接,三极管Q5的集地极与E

GND端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8脚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4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VCC

30V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地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芯片U4的27脚串连电阻R13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串连电阻R11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极片P2连接,三极管Q6的集地极与E

GND端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极片P1与一部分的所述导电扣磁吸电连接,所述电极片P2与另一部分的导电扣磁吸电连接;所述升压模块设置有芯片U3、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感L1、电阻R16、电阻R18和二极管D3,芯片U4的26脚与芯片U3的4脚连接,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1接地,芯片U3的5脚串连电容C12接地,芯片U3的5脚与VCC—BAT端连接,芯片U3的5脚还串连电感L1与1脚连接,芯片U3的1脚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芯片U3的2脚接地,芯片U3的3脚分别串连电容C13和电阻R18接地,芯片U3的3脚还串连电阻R16与二极管D3的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襄平郑锦清陈俊升宁远福余荣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臻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