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259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包括:地下室、疏散口、栅栏、通风孔、第二通风窗、第一弹簧、限位机构和爬梯,地下室内设有楼梯间和风井,且风井顶部伸出至地面,疏散口设置在风井下端,且风井通过疏散口与地下室连通,栅栏固定在疏散口内部,栅栏一端铰接有第一门体,通风孔设置在风井伸出至地面的一端,其中三个通风孔内壁固定有第一通风窗,第二通风窗铰接在其中一个通风孔内壁,两个第一弹簧对称固定在第二通风窗一侧,且第一弹簧另一端与风井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人们快速打开第二通风窗,减少打开时间,从提高逃生速度,且爬梯倾斜设置,提高安全性,便于人们使用。便于人们使用。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室风井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中预留的通道,主要用于通风或者防水,危急时刻也可用于逃生与消防;
[0003]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一般包括地下室、设置在地下室中且与外界连通的楼梯间以及与楼梯间相邻的风井,风井上端与外界连通,风井下端与地下室连通,楼梯间靠近风井一侧的墙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楼梯间与风井的逃生门;风井在逃生门处设置有停留平台;风井靠近停留平台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爬梯,爬梯上端延伸至风井上端处于侧壁上的出风口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风井在使用时,人们不方便打开出风口的通风窗,操作不当还容易导致通风窗无法打开,从而耽误逃生,且爬梯安装在风井侧壁,人们爬升困难,安全性较低。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包括:地下室、疏散口、栅栏、通风孔、第二通风窗、第一弹簧、限位机构和爬梯,所述地下室内设有楼梯间和风井,且风井顶部伸出至地面,所述疏散口设置在风井下端,且风井通过疏散口与地下室连通,所述栅栏固定在疏散口内部,所述栅栏一端铰接有第一门体,所述通风孔设置在风井伸出至地面的一端,其中三个所述通风孔内壁固定有第一通风窗,所述第二通风窗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通风孔内壁,两个第一弹簧对称固定在第二通风窗一侧,且第一弹簧另一端与风井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安装在靠近第二通风窗的一个通风孔内壁底部,所述爬梯固定在风井内壁。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块、滑槽、滑块、第二弹簧、滑道和连接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一个所述通风孔内壁底部,所述滑槽开设在固定块内部,所述滑槽顶部开设有滑孔,所述第二通风窗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壁,所述滑块顶部固定有卡块,且卡块穿过滑孔与卡槽卡接,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在滑槽内壁,且第二弹簧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道对称开设在固定块两端,且滑道与滑槽连通,所述连接块对称固定在滑块两端,且连接块穿过滑道。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一端穿过滑道固定有驱动部。
[0009]优选的,所述卡块一端呈斜面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风井的内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解锁杠杆,所述解锁杠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一侧接触,另一端位于所述限位机构的下方以供爬梯挤
压。
[0011]优选的,所述爬梯呈倾斜放置,所述爬梯一侧对称固定有扶手。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风窗底部设有倒角。
[0013]优选的,所述风井靠近楼梯间的休息平台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门体。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门体上方设有第三通风窗。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门体向风井内部开启。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可使用爬梯挤压解锁杠杆使其转动,进而挤压驱动部下滑,通过连接块带动滑块滑动,进而带动卡块从卡槽内滑出,解除对第二通风窗的限位,然后第二通风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内翻转收回,将通风孔打开,然后通过爬梯向上爬到第二通风窗处,使得人们可以从通风孔爬出逃生,在使用完成后,直接将第二通风窗向下翻转,使得第二通风窗挤压卡块,并在卡槽与卡块重合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下将卡块卡进卡槽内,对第二通风窗进行限位即可恢复,此装置方便人们快速打开第二通风窗,减少打开时间,从提高逃生速度,且爬梯倾斜设置,提高安全性,便于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解锁杠杆和驱动部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地下室;2、楼梯间;3、风井;4、疏散口;5、栅栏;6、第一门体;7、通风孔;8、第一通风窗;9、第二通风窗;10、第一弹簧;11、限位机构;111、固定块;112、滑槽;113、卡槽;114、滑块;115、卡块;116、第二弹簧;117、滑道;118、连接块;12、爬梯;13、驱动部;14、扶手;15、第二门体;16、第三通风窗;17、解锁杠杆;171、转轴;17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包括:地下室1、疏散口4、栅栏5、通风孔7、第二通风窗9、第一弹簧10、限位机构11和爬梯12,所述地下室1内设有楼梯间2和风井3,且风井3顶部伸出至地面,所述疏散口4设置在风井3下端,且风井3通过疏散口4与地下室1连通,所述栅栏5固定在疏散口4内部,所述栅栏5一端铰接有第一门体6,所述通风孔7设置在风井3伸出至地面的一端,其中三个所述通风孔7内壁固定有第一通风窗8,所述第二通风窗9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通风孔7内壁,所述第二通风窗9底部设有倒角,防止第二通风窗9在翻转时与通风孔7干涉,两个第一弹簧10对称固定在第二通风窗9一侧,且第一弹簧10另一端与风井3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11安装在靠近第二通风窗9的一个通风孔7内壁底部,所述爬梯12固定在风井3内壁,所述爬梯12一侧
对称固定有扶手14,所述爬梯12呈倾斜放置,方便人们向上爬行。
[0026]参考图3和图4所示,所述限位机构11包括:固定块111、滑槽112、滑块114、第二弹簧116、滑道117和连接块118,所述固定块111固定在一个所述通风孔7内壁底部,所述滑槽112开设在固定块111内部,所述滑槽112顶部开设有滑孔,所述第二通风窗9底部开设有卡槽113,所述滑块114滑动连接在滑槽112内壁,所述滑块114顶部固定有卡块115,且卡块115穿过滑孔与卡槽113卡接,所述卡块115一端呈斜面设置,所述第二弹簧116固定在滑槽112内壁,且第二弹簧116一端与滑块114固定连接,所述滑道117对称开设在固定块111两端,且滑道117与滑槽112连通,所述连接块118对称固定在滑块114两端,且连接块118穿过滑道117,所述连接块118一端穿过滑道117固定有驱动部13。
[0027]其中请参照图2和图5,所述风井3的内壁上通过转轴171转动设置有解锁杠杆17,所述解锁杠杆17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13远离所述第二弹簧116的一侧接触,另一端位于所述限位机构11的下方以供爬梯12挤压,从而能使用爬梯12挤压解锁杠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1),所述地下室(1)内设有楼梯间(2)和风井(3),且风井(3)顶部伸出至地面;疏散口(4),所述疏散口(4)设置在风井(3)下端,且风井(3)通过疏散口(4)与地下室(1)连通;栅栏(5),所述栅栏(5)固定在疏散口(4)内部,所述栅栏(5)一端铰接有第一门体(6);通风孔(7),所述通风孔(7)设置在风井(3)伸出至地面的一端,其中三个所述通风孔(7)内壁固定有第一通风窗(8);第二通风窗(9),所述第二通风窗(9)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通风孔(7)内壁,第一弹簧(10),两个第一弹簧(10)对称固定在第二通风窗(9)一侧,且第一弹簧(10)另一端与风井(3)内壁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机构(11),所述限位机构(11)安装在靠近第二通风窗(9)的一个通风孔(7)内壁底部;爬梯(12),所述爬梯(12)固定在风井(3)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风井楼梯间的组合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1)包括:固定块(111),所述固定块(111)固定在一个所述通风孔(7)内壁底部;滑槽(112),所述滑槽(112)开设在固定块(111)内部,所述滑槽(112)顶部开设有滑孔,所述第二通风窗(9)底部开设有卡槽(113);滑块(114),所述滑块(114)滑动连接在滑槽(112)内壁,所述滑块(114)顶部固定有卡块(115),且卡块(115)穿过滑孔与卡槽(113)卡接;第二弹簧(116),所述第二弹簧(116)固定在滑槽(112)内壁,且第二弹簧(116)一端与滑块(114)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达文康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傲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