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装配式建筑及其建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024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装配式建筑及其建筑方法。所述全装配式建筑的基础与预制柱经灌浆套筒工艺连接;预制叠合梁的预制层两侧分别预制楼板搭接区;预制楼板的预制叠合梁连接处预制搭界支座;预制梁的两端分别与预制柱连接,且预制梁的梁面筋及梁结构钢筋分别伸入预制柱的上面,并与预制柱的柱结构钢筋纵横交错连接;预制楼板经搭界支座搭接在预制梁的楼板搭接区,且预制楼板的板构造钢筋伸入预制梁的现浇层内,并与现浇层内的箍筋及梁面筋纵横交错连接;相邻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对称设置企口及后浇带,后浇带内放置延伸到相邻预制梁现浇层内的附加钢筋;预制梁现浇层、预制梁与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及后浇带一体现浇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制作简单,组装快速。组装快速。组装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装配式建筑及其建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特别是一种全装配式建筑及其建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即,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在工厂将房屋构件(梁、板、柱等)预制好,再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相对传统建筑的现浇作业大大减少,建筑效率更高、施工更为环保,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0003]但现有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设计复杂,组装速度慢,还存在不少的现浇作业,模板使用量大,使现场施工速度受到影响,施工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结构复杂,组装慢,现浇作业多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装配式建筑及其建筑方法,其生产制作简单,组装快速,对现场施工影响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装配式建筑,其包括基础、预制柱、预制梁及预制楼板,并具有如下结构特点:
[0006]所述预制柱的底部预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装配式建筑,包括基础、预制柱(1)、预制梁(2)及预制楼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的底部预埋灌浆套筒(11),上部伸出柱结构钢筋(13),且所述预制柱上与所述预制梁连接的侧面内预埋第一内螺纹套筒(12);所述预制梁为预制叠合梁,所述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层(21)、现浇层和钢筋骨架(22),所述预制层的两侧分别一体预制有用于搭接所述预制楼板(3)的楼板搭接区(211),所述预制层的两端底面分别预埋第二内螺纹套筒(212);所述预制楼板包括全预制混凝土板体,所述板体的四周分别伸出板构造钢筋(33),所述板体的预制叠合梁连接处一体预制有用于搭接在所述预制层上的搭界支座(31);所述基础上预埋与所述预制柱的底部灌浆套筒匹配的连接钢筋,且所述基础的连接钢筋与所述预制柱的灌浆套筒经灌浆套筒工艺连接;建筑过程中,所述预制梁的第二内螺纹套筒和所述预制柱的第一内螺纹套筒通过钢角码临时连接,且所述预制梁的梁面筋及梁结构钢筋分别伸入所述预制柱的上面,并与所述预制柱的柱结构钢筋纵横交错连接;所述预制楼板经所述搭界支座搭接在所述预制梁的楼板搭接区,且所述预制楼板的板构造钢筋伸入所述预制梁的现浇层内,并与所述现浇层内的箍筋及梁面筋纵横交错连接;多块所述预制楼板相互拼接形成建筑结构的整层楼板,且相邻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对称设置企口(32),相邻预制楼板的拼接缝侧之间设置后浇带(5),所述后浇带内放置延伸到相邻预制梁的现浇层内的附加钢筋;所述预制梁的现浇层、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及所述后浇带经混凝土浇筑而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的柱结构钢筋高于所述预制梁的上表面,并与下一层建筑的所述预制柱通过灌溉套筒工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预制楼板的企口下部间距为50mm,企口上部间距不小于3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延伸到所述相邻预制楼板的企口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钢筋包括贴近预制楼板企口平台放置的附加构造钢筋(51)、贴近后浇带上表面放置的附加板面筋(52)和沿后浇带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丹
申请(专利权)人:三能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