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632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其包括至少两个叠合连接的预制模块,任意两个相邻的预制模块包括第一预制模块和第二预制模块,第二预制模块位于第一预制模块的上方,第一预制模块和第二预制模块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节点固定相连,连接节点包括安装洞口、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均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第一连接部分通过锚固钢筋锚固于相应的预制模块中,第二连接部分均置于安装洞口内;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钢板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分之间通过螺栓结构固定连接;第一预制模块和第二预制模块之间还设多个有可便拆卸的抗剪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稳定性好,同时具有便捷安装和拆除的优点。同时具有便捷安装和拆除的优点。同时具有便捷安装和拆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模块化建筑的分案申请,母案的申请日为2022年8月11日,申请号为202210961792.3。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

技术介绍

[0003]模块化建筑是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均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空腔),这种建筑结构能够极大地提高建筑的工业化水平,使得建筑的绝大多数生产任务得以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完成,能够让建筑的施工方式转变为类似于堆积木的方式,现场施工效率将得到极大地提升。
[0004]与传统建筑相比,模块化建筑因其建设快速高效、品质卓越、施工过程安全、施工时间可预测、资源浪费少和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等优点而受到推广。
[0005]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13952507U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上下连接节点,其包括第一下方预制模块、第二下方预制模块、第一上方预制模块和第二上方预制模块,第一下方预制模块、第二下方预制模块的顶板内均预埋有预埋套筒,所述第一、第二上方预制模块内均预埋有连接盒,每一个所述预埋套筒中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一上方预制模块和第二上方预制模块的连接盒内;第一下方预制模块和第二下方预制模块的预埋套筒中的连接件均同时贯穿所述连接板。该专利的连接节点可解决上下预制模块顶板和底板的连接问题,使得上下相邻的预制模块连接变得简单,可减少现场施工难度,提升模块化建筑的整体性。但是该专利的连接节点设置在四个相邻的预制模块连接处,预制模块进行安装时,四个相邻预制模块的定位安装难度大,耗时长,一个连接节点的固定需要在不同的预制模块内进行固定操作,施工效率低。而且该专利的连接节点不可进行便捷拆卸,模块化建筑周转不便。
[0006]因此,本领域有必要开发一种既可保证上下两个相邻预制模块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可方便安装和拆卸的模块化建筑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该模块化建筑既可保证上下两个相邻预制模块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可提高模块化建筑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叠合连接的预制模块,任意两个相邻的预制模块包括第一预制模块和第二预制模块,第二预制模块位于第一预制模块的上方;第一预制模块和第二预制模块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节点固定相连,所述连接节点包括安
装洞口、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的底板之间沿板厚方向贯穿设有所述的安装洞口,
[0010]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顶板上设有所述的第一连接钢板,所述第二预制模块的底板上设有所述的第二连接钢板,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和所述第二连接钢板上均固定连接有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锚固于相应的预制模块中;
[0011]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的底板之间还设有多个可便拆卸的抗剪连接结构;
[0012]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和所述第二连接钢板之间通过螺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结构包括第一腰型孔、第二腰型孔和螺栓;所述第一连接钢板上设有所述的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二连接钢板上设有所述的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和所述第二腰型孔之间穿设有所述的螺栓。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四周角部的顶端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四周角部的底端之间均设有所述的连接节点。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钢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顶端面齐平;所述第二连接钢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预制模块的底端面齐平。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腰型孔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0016]进一步的,所述抗剪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的底板之间的第一连接孔和销轴,以及第三连接钢板;所述第三连接钢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三连接钢板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钢板的上端面向下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钢板的下端面向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有所述的第三连接钢板。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钢板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之和。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连接钢板均为L形。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和所述第二连接钢板均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均固定连接有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锚固于相应的预制模块中,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均置于所述安装洞口内;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和所述第二连接钢板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分之间通过螺栓结构固定连接。
[0021]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均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锚固钢筋包括第一锚固钢筋和第二锚固钢筋;各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一锚固钢筋锚固于相应的楼板和侧板中,各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二锚固钢筋锚固于相应的楼板中。
[0022]以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3]一种模块化建筑,其包括至少两个叠合连接的预制模块,任意两个相邻的预制模块包括第一预制模块和第二预制模块,第二预制模块位于第一预制模块的上方;第一预制模块和第二预制模块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
[00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节点固定相连,所述连接节点包括安装洞口、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的底板之间沿板厚方向贯穿设有所述的安装洞口;
[0025]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顶板上设有所述的第一连接钢板,所述第二预制模块的底板
上设有所述的第二连接钢板;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和所述第二连接钢板均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均通过穿孔塞焊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有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锚固于相应的预制模块中,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均置于所述安装洞口内;
[0026]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和所述第二连接钢板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分之间通过螺栓结构固定连接;
[0027]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的底板之间还设有多个可便拆卸的抗剪连接结构,所述抗剪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预制模块的顶板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的底板之间的第一连接孔和销轴。
[0028]上述一种模块化建筑,安装时,首先在第一预制模块的顶端安装好销轴,然后将第二预制模块与第一预制模块叠合对齐安装,安装完成后,销轴置于第一连接孔中;叠合对齐安装完成后,施工人员可通过安装洞口对第一连接钢板和第二连接钢板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均采用螺栓结构进行固定,由此,即可完成上下两个预制模块的装配安装。上述连接节点的抗剪连接结构和螺栓结构可保证模块化建筑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叠合连接的预制模块,任意两个相邻的预制模块包括第一预制模块(A)和第二预制模块(B),第二预制模块(B)位于第一预制模块(A)的上方;第一预制模块(A)和第二预制模块(B)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第一侧板(2)、顶板和第二侧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模块(A)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B)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节点固定相连,所述连接节点包括安装洞口(6)、第一连接钢板(7)和第二连接钢板(8),所述第一预制模块(A)的顶板(3)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B)的底板(1)之间沿板厚方向贯穿设有所述的安装洞口(6),所述第一预制模块(A)的顶板(3)上设有所述的第一连接钢板(7),所述第二预制模块(B)的底板(1)上设有所述的第二连接钢板(8),所述第一连接钢板(7)和所述第二连接钢板(8)上均固定连接有锚固钢筋(11),所述锚固钢筋(11)锚固于相应的预制模块中;所述第一预制模块(A)的顶板(3)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B)的底板(1)之间还设有多个可便拆卸的抗剪连接结构(12);所述第一连接钢板(7)和所述第二连接钢板(8)之间通过螺栓结构(13)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结构(13)包括第一腰型孔(131)、第二腰型孔(132)和螺栓(133);所述第一连接钢板(7)上设有所述的第一腰型孔(131),所述第二连接钢板(8)上设有所述的第二腰型孔(132),所述第一腰型孔(131)和所述第二腰型孔(132)之间穿设有所述的螺栓(1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模块(A)四周角部的顶端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B)四周角部的底端之间均设有所述的连接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钢板(7)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预制模块(A)的顶端面齐平;所述第二连接钢板(8)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预制模块(B)的底端面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型孔(13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腰型孔(13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良才丁佳段子东黄海高晶叶插柳
申请(专利权)人:三能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