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大燕专利>正文

基于斜支撑体系的建筑上层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016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斜支撑体系的建筑上层施工方法,在步骤S1后通过步骤S2用多套下层支撑装置限制上层楼板的叠合楼板预制部分的位移,并在步骤S3进行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吊装后,通过步骤S4用上层支撑装置以叠合楼板预制部分作为稳定的支点,对上层预制竖向构件提供有效的侧向支撑及抗倾覆支撑,使得步骤S5和步骤S6能够在上层预制竖向构件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下进行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以避免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后浇连接段的混凝土和上层楼板的现浇部分混凝土的一次性浇筑,有助于提高建筑的结构强度,并且,能够缩短施工周期。能够缩短施工周期。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斜支撑体系的建筑上层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预制件施工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斜支撑体系的建筑上层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工民建领域大力发展,预制柱和预制墙等预制竖向构件在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中也得到普遍的运用。
[0003]如图1所示,当前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施工时,在下层楼板和下层竖向构件2施工完成后,需要先将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吊装到下层竖向构件2的顶面,并在为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安装稳定的斜支撑也即图中的上撑杆8后,再浇筑混凝土以将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与下层竖向构件2结合成一体。
[0004]现有技术中,对于上层楼板4采用叠合楼板的情况,在叠合楼板的预制部分安装完成后,通过先浇筑叠合楼板的现浇部分,再在上层楼板4上安装图中的上撑杆8的方式,为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提供稳定的斜支撑,以避免上层楼板4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也即叠合楼板的预制部分无法为上撑杆8提供可靠的支点;该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0005]由于需要先完成上层楼板4的混凝土浇筑,等待混凝土的强度达标后,再安装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的斜支撑也即图中的上撑杆8,导致: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的施工周期长,影响建筑的施工速度,并且,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与下层竖向构件2之间的连接节点混凝土以及上层楼板4的现浇部分混凝土不能实现一体浇筑,影响建筑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斜支撑体系的建筑上层施工方法。
[000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基于斜支撑体系的建筑上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步骤S1、完成下层楼板和下层竖向构件的施工,并安装上层楼板的叠合楼板预制部分和叠合楼板现浇部分模板,其中,所述上层楼板为所述下层楼板的上一层楼板;
[0010]步骤S2、在所述上层楼板与下层楼板之间安装多套下层支撑装置;其中,每一套下层支撑装置均由板底安装件和下层支撑结构组成,所述板底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叠合楼板预制部分的底面,下层支撑结构安装在所述板底安装件、下层楼板和下层竖向构件之间,以通过所述多套下层支撑装置限制所述叠合楼板预制部分的位移;
[0011]步骤S3、将上层预制竖向构件吊装至所述下层竖向构件的顶面,以使得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底面与下层竖向构件的顶面之间形成后浇连接段,该后浇连接段的高度在所述上层楼板对应的梁柱节点所在的高度以上;其中,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底部设有支撑钢架,该支撑钢架的上部预埋固定于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预制混凝土部分中,该支撑钢架的下部从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底面伸出并坐落在所述下层竖向构件的顶面上;
[0012]其中,所述支撑钢架可以采用格构柱、型钢、钢管或其他形式的支撑结构;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与下层竖向构件在后浇连接段处完成搭接连接。
[0013]步骤S4、将上层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侧面与叠合楼板预制部分的桁架筋之间,使得所述上层支撑装置以所述叠合楼板预制部分作为稳定的支点对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进行支撑,以为上层预制竖向构件提供有效的侧向支撑及抗倾覆支撑,使得上层预制竖向构件能够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下述步骤S5和步骤S6的施工作业,以避免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其中,所述叠合楼板现浇部分模板预留有用于上层支撑装置穿过的过孔。
[0014]步骤S5、安装所述后浇连接段的连接段模板,使得该连接段模板与叠合楼板现浇部分模板连通;其中,连接段模板可以采用木模板、钢模板或者铝模板。
[0015]步骤S6、一次性浇筑所述后浇连接段的混凝土和所述上层楼板的现浇部分混凝土;
[0016]步骤S7、待步骤S6浇筑的混凝土达到目标强度后,拆除所述上层支撑装置、下层支撑装置、叠合楼板现浇部分模板和连接段模板。
[0017]从而,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后浇连接段的混凝土和上层楼板的现浇部分混凝土的一次性浇筑,有助于提高建筑的结构强度,并且,由于可以同时等待步骤S6所浇筑的混凝土达到目标强度,而无需在不同施工时间点分别等待浇连接段的混凝土和上层楼板的现浇部分混凝土达到目标强度,因而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0018]优选的:参见图2,对于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和下层竖向构件为立柱的情况:
[0019]所述上层楼板对应的上层梁采用部分预制部分现浇梁;
[0020]所述步骤S1中,在安装所述上层梁的预制部分后,再安装所述上层楼板的叠合楼板预制部分;
[0021]所述步骤S4中,对应每一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安装有两套所述上层支撑装置,且该两套上层支撑装置在水平面方向上呈90
°
间隔分布;
[0022]所述步骤S5中,所述连接段模板还与所述上层梁的现浇部分模板连通;
[0023]所述步骤S6中,一次性浇筑所述后浇连接段的混凝土、所述上层楼板的现浇部分混凝土和所述上层梁的现浇部分混凝土。
[0024]优选的:参见图3,对于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和下层竖向构件为墙体的情况:
[0025]所述步骤S4中,对应每一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安装有至少两套所述上层支撑装置,全部所述上层支撑装置沿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水平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层支撑结构包含三根下撑杆,其中一根下撑杆连接在所述下层竖向构件的侧面与板底安装件之间,其余两根下撑杆连接在所述下层楼板与板底安装件之间,并且,所述三根下撑杆互不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得三根下撑杆在水平面上的支点呈三角形方位布置,参见图4,能够提高下层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0027]优选的:参见图2、图3和图5,所述板底安装件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叠合楼板预制部分的底面,所述板底安装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根板底螺栓;所述下撑杆为可以调节并锁定长度的伸缩杆,所述下撑杆的上端部设有下撑杆端孔,该下撑杆端孔与所述板底螺栓的杆部可旋转配合,所述下撑杆的下端部可旋转的安装有下安装座,该下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下层竖向构件的侧面或下层楼板上。从而,所述步骤
S2中,通过调节下撑杆的长度,且对于板底安装件连接有多根板底螺栓的情况,还可通过选择与下撑杆连接的板底螺栓,能够在板底安装件处于不同水平位置、上下楼板之间的层高不同等情况下,均能够方便可靠的进行下层支撑结构的布设安装,具有适应性强、安装简单方便的优点。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层支撑装置包含两根上撑杆,该两根上撑杆均为可以调节并锁定长度的伸缩杆;所述上撑杆的上端部可旋转的安装有上安装座,该上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的侧面上,所述上撑杆的下端部设有可开合的扣环,该扣环紧扣在所述叠合楼板预制部分的桁架筋上;并且,所述两根上撑杆对应的两个上安装座处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从而,通过该两根上撑杆能够稳定的对上层预制竖向构件进行斜支撑。
[0029]优选的:所述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斜支撑体系的建筑上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完成下层楼板(1)和下层竖向构件(2)的施工,并安装上层楼板(4)的叠合楼板预制部分(4

1)和叠合楼板现浇部分模板,其中,所述上层楼板(4)为所述下层楼板(1)的上一层楼板;步骤S2、在所述上层楼板(4)与下层楼板(1)之间安装多套下层支撑装置;其中,每一套下层支撑装置均由板底安装件(5)和下层支撑结构组成,所述板底安装件(5)固定在所述叠合楼板预制部分(4

1)的底面(4

1a),下层支撑结构安装在所述板底安装件(5)、下层楼板(1)和下层竖向构件(2)之间,以通过所述多套下层支撑装置限制所述叠合楼板预制部分(4

1)的位移;步骤S3、将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吊装至所述下层竖向构件(2)的顶面,以使得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的底面与下层竖向构件(2)的顶面之间形成后浇连接段(S);其中,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的底部设有支撑钢架,该支撑钢架的上部预埋固定于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的预制混凝土部分中,该支撑钢架的下部从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的底面伸出并坐落在所述下层竖向构件(2)的顶面上;步骤S4、将上层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的侧面(3a)与叠合楼板预制部分(4

1)的桁架筋(4

1b)之间,使得所述上层支撑装置以所述叠合楼板预制部分(4

1)作为支点对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进行支撑;步骤S5、安装所述后浇连接段(S)的连接段模板(S1),使得该连接段模板(S1)与叠合楼板现浇部分模板连通;步骤S6、一次性浇筑所述后浇连接段(S)的混凝土和所述上层楼板(4)的现浇部分混凝土(4

2);步骤S7、待步骤S6浇筑的混凝土达到目标强度后,拆除所述上层支撑装置、下层支撑装置、叠合楼板现浇部分模板和连接段模板(S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斜支撑体系的建筑上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和下层竖向构件(2)为立柱的情况:所述上层楼板(4)对应的上层梁(10)采用部分预制部分现浇梁;所述步骤S1中,在安装所述上层梁(10)的预制部分后,再安装所述上层楼板(4)的叠合楼板预制部分(4

1);所述步骤S4中,对应每一所述上层预制竖向构件(3)安装有两套所述上层支撑装置,且该两套上层支撑装置在水平面方向上呈90
°
间隔分布;所述步骤S5中,所述连接段模板(S1)还与所述上层梁(10)的现浇部分模板连通;所述步骤S6中,一次性浇筑所述后浇连接段(S)的混凝土、所述上层楼板(4)的现浇部分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燕
申请(专利权)人:曹大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