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去油渍的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76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无纺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去油渍的无纺布,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无纺布、吸油布料和第二无纺布,通过设置的凸点能够增大第二无纺布与工作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第二无纺布在工作台面上停留的时间,保证第二无纺布能够初步吸收较多的油渍,通过设置的吸油布料能够吸收第一无纺布初步吸收的油渍并存储,通过设置的锥形孔的小径端朝向吸油部,不仅能够保证油渍直接与吸油布料接触被吸油布料快速吸收,且能够减小在擦拭过程中吸油布料内的油渍溢出,提高擦拭效率,通过设置的阻隔层能够阻隔油渍与操作人员手掌直接接触,提高操作人员擦拭油渍时的洁净度,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清理油渍。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清理油渍。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清理油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去油渍的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纺布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去油渍的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
[0003]无纺布的应油渍用十分广泛,当工作台面上存在有油渍,通常需要采取无纺布对油渍进行清理,而现有无纺布吸油效果差,导致清理油渍的效果不佳,且油渍容易接触到操作人员手掌,不便于操作人员清理油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去油渍的无纺布,便于操作人员清理油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去油渍的无纺布,包括第一无纺布、吸油布料和第二无纺布,所述第一无纺布、吸油布料和第二无纺布自上而下依次堆叠,且所述第一无纺布、吸油布料和第二无纺布之间热合一体形成,所述第一无纺布顶面上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底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锥形孔,且每个所述锥形孔的小径端均朝向所述吸油布料,所述第一无纺布顶面上设置有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用以阻隔油渍与操作人员手掌接触,所述第二无纺布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点,且所述凸点与所述第二无纺布一体形成。
[0007]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阻隔层包括第一阻隔面料和第二阻隔面料,所述第一阻隔面料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无纺布顶面上,所述第二阻隔面料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阻隔面料上
[0008]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阻隔面料顶面上设置第一防滑纹。
[0009]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阻隔面料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阻隔面料的密度。
[0010]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吸油布料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容纳孔,且所述容纳孔与所述锥形孔一一对应,且所述容纳孔的孔径等于所述锥形孔小径端的直径。
[0011]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每相邻的两个凸点之间的间距为0.5cm至1cm。
[0012]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第二无纺布底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
[0013]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所述吸油布料的材料为亚麻纤维。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无纺布能够为阻隔层提供设置场所,通过设置的第二无纺布能够为凸点提供设置场所,通过设置的凸点能够增大第二无纺布与工作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第二无纺布在工作台面上停留的时间,保证第二无纺布能够初步吸收较多的油渍,通过设置的吸油布料能够吸收第一无纺布初步吸收的
油渍并存储,通过设置的锥形孔的小径端朝向吸油部,不仅能够保证油渍直接与吸油布料接触被吸油布料快速吸收,且能够减小在擦拭过程中吸油布料内的油渍溢出,提高擦拭效率,通过设置的阻隔层能够阻隔油渍与操作人员手掌直接接触,提高操作人员擦拭油渍时的洁净度,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清理油渍。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第一无纺布;2、吸油布料;3、第二无纺布;4、锥形孔;5、阻隔层;51、第一阻隔面料;52、第二阻隔面料;6、凸点;7、容纳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去油渍的无纺布,包括第一无纺布1、吸油布料2和第二无纺布3,第一无纺布1、吸油布料2和第二无纺布3自上而下依次堆叠,且第一无纺布1、吸油布料2和第二无纺布3之间热合一体形成,吸油布料2的材料为亚麻纤维,通过设置的吸油布材料为亚麻纤维其吸湿放湿速度快,由于油渍呈液态,油渍能够被快速吸收至吸油布料2中,通过设置的吸油布料2位于第一无纺布1和第二无纺布3之间能够保证通过二无纺布对油渍进行初步吸收并将油渍中的大颗粒阻隔在第二无纺布3表面上,再通过吸油布料2对液态的油渍进行吸收,提高吸收油渍的量,第一无纺布1顶面上和第二无纺布3底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锥形孔4,且每个锥形孔4的小径端均朝向吸油布料2,通过设置的锥形孔4能够保证油渍能够快速通过锥形孔4与吸油布料2直接接触吸收,且由于锥形孔4的小径端朝向吸油布料2,在擦拭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吸油布料2在擦拭过程中溢出,提高擦拭效率,第一无纺布1顶面上设置有阻隔层5,阻隔层5用以阻隔油渍与操作人员手掌接触,阻隔层5包括第一阻隔面料51和第二阻隔面料52,第一阻隔面料51固定连接在第一无纺布1顶面上,第二阻隔面料52固定连接在第一阻隔面料51上,通过设置的第一阻隔面料51和第二阻隔面料52两个厚度均相等,相比于单层阻隔油渍效果更好,因此设置第一阻隔面料51和
第二阻隔面料52来避免在擦拭过程中由于油渍的渗透与操作人员手掌接触,第二阻隔面料52的密度大于第一阻隔面料51的密度,通过设置的第二阻隔面料52的密度大于第一阻隔面料51的密度能够保证当部分油渍渗透过第一阻隔面料51后被第二阻隔面料52阻隔,从而避免操作人员手掌接触油渍;
[0022]第二阻隔面料52顶面上设置第一防滑纹,通过在第二阻隔面料52顶面上设置的第一防滑纹能够增大第二阻隔面料52与操作人员手掌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操作人对第二阻隔面料52施加力以使第二无纺布3在桌面上移动;
[0023]第二无纺布3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点6,且凸点6与第二无纺布3一体形成,每相邻的两个凸点6之间的间距为0.5cm至1cm,通过设置的每相邻的两个凸点6之间的间距为0.5cm至1cm之间能够保证第二无纺布3底面上分布足够的凸点6来增大第二无纺布3与工作台面接触,从而增大第二无纺布3在擦拭时与工作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第二无纺布3与油渍接触的时间,保证油渍能够被第二无纺布3充分接触吸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去油渍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无纺布(1)、吸油布料(2)和第二无纺布(3),所述第一无纺布(1)、吸油布料(2)和第二无纺布(3)自上而下依次堆叠,且所述第一无纺布(1)、吸油布料(2)和第二无纺布(3)之间热合一体形成,所述第一无纺布(1)顶面上和所述第二无纺布(3)底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锥形孔(4),且每个所述锥形孔(4)的小径端均朝向所述吸油布料(2),所述第一无纺布(1)顶面上设置有阻隔层(5),所述阻隔层(5)用以阻隔油渍与操作人员手掌接触,所述第二无纺布(3)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凸点(6),且所述凸点(6)与所述第二无纺布(3)一体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油渍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5)包括第一阻隔面料(51)和第二阻隔面料(52),所述第一阻隔面料(5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无纺布(1)顶面上,所述第二阻隔面料(5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兴农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