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廊道净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1694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廊道净化处理系统,包括缓冲区,缓冲区一侧连通入湖口,缓冲区另一侧设有调蓄区,缓冲区和调蓄区外围均设有用于与主湖区隔绝的生态围隔,缓冲区上设有第一种植区域和过滤区,调蓄区上设有多个种植区域,种植区域之间设有多个生物网膜;生物网膜上可喷洒有微生物菌剂,过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入湖口处的格栅和过滤区能缓冲雨水,沉淀、过滤污染物,挺水植物能够起二次沉淀、过滤及净化作用。沉水植株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营养盐浓度。喷洒了微生物菌剂的生物网膜过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喷洒装置在水的推力下喷洒,对水源进行利用,免去人工在生物网膜上喷洒的工序,节约了人力物力。节约了人力物力。节约了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廊道净化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水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廊道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湖区用水过度,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还未成熟,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入湖,在入湖污染物超出水体自净能力后,水体中污染物沉积到底泥中,形成沉积物,成为水体污染物的储存场所,水体溶解氧迅速降低,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在诸多水体中,特别是浅水型湖泊。由于其自净能力弱、水动力不足、易发生再悬浮等原因,导致浅水湖泊的污染治理难度更大,目前浅水湖泊的内源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底泥清淤、生态修复和原位控制技术等。其中底泥清淤由于投入成本大,对底栖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当前更多的是基于环境友好型物理、化学和营养菌剂等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而暴雨初期混流水入湖又是湖泊水生态系统构建的一大难题,如何在上游未完成雨污分流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对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 212532444 U记载了一种适用于大型入湖雨水排口原位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廊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缓冲区(7),缓冲区(7)一侧连通入湖口(1),缓冲区(7)另一侧设有调蓄区(9),缓冲区(7)和调蓄区(9)外围均设有用于与主湖区(11)隔绝的生态围隔(3),缓冲区(7)上设有第一种植区域(701)和过滤区(702),调蓄区(9)上设有多个种植区域(901),种植区域(901)区域之间设有多个生物网膜(8);生物网膜(8)上可喷洒有微生物菌剂,过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廊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第一种植区域(701)用于种植挺水植物(5),过滤区(702)的材料为多个鹅卵石(6)铺设,第一种植区域(701)和过滤区(702)之间设有第一木桩(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廊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缓冲区(7)和调蓄区(9)之间设有第二木桩(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廊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缓冲区(7)一侧设有格栅(2);格栅(2)高度高于缓冲区(7)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廊道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过滤区(702)、第一种植区域(701)和调蓄区(9)在竖直方向上依次成阶梯式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清杨王龙涛刘涛峰王亚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国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