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水型湖泊应急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水环境治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浅水型湖泊应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浅水湖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多功能的特性,致使其污染物质来源广泛,种类复杂,污染程度更为严重,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的危害,威胁周围居民健康。水环境治理首先应开展控源截污,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城市浅水湖泊周边存在很多暗排口,在暴雨等恶劣天气下存在污水入湖现象,城市浅水湖泊多为封闭缓流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再加上暴雨天大量污水入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骤增,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环境治理及长治久安的水生态系统构建。目前水环境治理工艺较多,包含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方法,但针对浅水型湖泊污水口应急处理,尚未形成一套较成熟的系统。因此,设计一种浅水型湖泊污水口应急处理系统对于控源截污未完成以及湖泊的水生态系统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 112093900 A记载了一种湖泊外源污水净化系统,通过第一截流部、截流管道、污水处理部对污水进行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水型湖泊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控制区(3)、调蓄区(4)和主湖区(5),控制区(3)、调蓄区(4)和主湖区(5)之间分别通过不透水生态挡件(11)间隔,控制区(3)的一侧设有格栅(2),格栅(2)和入湖排口(1)连接,格栅(2)的一侧设有多个浮床(6),控制区(3)和调蓄区(4)内还设有水生植物(7),水生植物(7)用于生物量的累积,控制区(3)和调蓄区(4)之间设有连通口(10),连通口(10)内设有用于检测水质的自动监测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水型湖泊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区(3)包括从下到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围隔(301)、第二围隔(302)、第三围隔(303)和第四围隔(304),第一围隔(301)和第三围隔(303)同侧设置,第二围隔(302)和第四围隔(304)同侧设置,多个浮床(6)分别设置在第一围隔(301)和第二围隔(302)与第三围隔(303)及第四围隔(304)形成的间隔区域内,水生植物(7)位于第四围隔(304)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浅水型湖泊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浮床(6)的上部设有挺水植物,浮床(6)的下部设有碳素纤维生态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水型湖泊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格栅(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管体(201),多个管体(201)之间通过固定套组件(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浅水型湖泊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管体(201)的上部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清杨,王龙涛,李鉴,罗小东,汪发红,王亚超,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国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