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119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6:48
一种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包括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第一钢板墙沿左右方向竖直设置,第二钢板墙沿前后方向竖直设置,第一钢板墙的右端与第二钢板墙的前端固定连接并形成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施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钢板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简称钢板剪力墙,作为一种新型抗侧力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土建、机电与钢结构专业相互配合互相穿插相互影响,共同完成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施工。
[0003]对于内嵌单片式钢板墙,往往在混凝土墙端部设计有暗柱和配筋加密区的边缘构件,暗柱的箍筋都需要贯穿钢板墙,前期需要确定箍筋的绑扎方式;
[0004]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部位与钢板墙存在设计冲突,常规需要钢板墙上开穿筋孔,使水平分布筋穿过钢板墙的穿筋孔保证水平分布筋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构造要求,但这种方式施工操作困难;
[0005]钢板

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中为保证混凝土墙与钢板墙协同受力,增加贯穿钢板墙的对拉钢筋增强钢板墙对混凝土墙的约束,考虑到钢板墙开孔过多对钢板墙的结构强度削弱过大,因此需要对对拉钢筋进行优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本技术设计科学、施工简单、钢板墙结构强度高,降本增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包括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第一钢板墙沿左右方向竖直设置,第二钢板墙沿前后方向竖直设置,第一钢板墙的右端与第二钢板墙的前端固定连接并形成90
°
转角暗柱,第一钢板墙的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二钢板墙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设置有用于浇筑混凝土墙的墙体分布钢筋,第一钢板墙的右端和第二钢板墙的前端均设置有用于浇筑90
°
转角暗柱的封闭箍筋,第一钢板墙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第二钢板墙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焊接有若干根栓钉,第一钢板墙上的各根栓钉均与第一钢板墙垂直,第二钢板墙上的各根栓钉均与第二钢板墙垂直。
[0009]墙体分布钢筋包括若干根水平分布钢筋和若干根竖直分布钢筋,各根水平分布钢筋分别与各根竖直分布钢筋相互垂直并绑扎固定连接组成竖直钢筋网。
[0010]位于第一钢板墙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均与第一钢板墙平行且右端部均设置有与第二钢板墙平行的第一90
°
水平弯折段,位于第二钢板墙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均与第二钢板墙平行且前端部均设置有与第一钢板墙平行的第二90
°
水平弯折段,第一90
°
水平弯折段与第二钢板墙搭接并焊接固定,第二90
°
水平弯折段与第一钢板墙搭接并焊接固定。
[0011]位于第一钢板墙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与第一钢板墙之间以及位于第二钢
板墙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与第二钢板墙之间均通过V型钢筋拉结固定。
[0012]位于第一钢板墙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与第一钢板墙之间以及位于第二钢板墙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与第二钢板墙之间均通过水平钢板片焊接固定连接。
[0013]封闭箍筋由C型筋和L型筋组成,第一钢板墙的右侧部和第二钢板墙的前侧部均沿竖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穿筋孔,C型筋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过相应的穿筋孔后与L型筋的两端相互搭接并焊接成封闭箍筋。
[0014]封闭箍筋由C型筋和L型筋组成,C型筋和L型筋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90
°
水平弯折段,C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
°
水平弯折段分别对应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平行,L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
°
水平弯折段分别对应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平行,C型筋位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外侧,L型筋位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内侧,C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
°
水平弯折段分别对应搭接在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外侧面上并焊接固定,L型筋上的两段第三90
°
水平弯折段分别对应搭接在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内侧面上并焊接固定,C型筋和L型筋所在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5]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地说,本技术优化转角暗柱的封闭箍筋的绑扎形式,将封闭箍筋分段组合后再焊接形成封闭箍筋,水平分布钢筋的端部弯折分别与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搭接焊为一体,施工简单,对拉钢筋优化为V型钢筋或水平钢板片,无需在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上开孔,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的结构强度高,降本增效。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封闭箍筋的第一种绑扎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5是图4的俯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的封闭箍筋的第二种绑扎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钢板墙、第二钢板墙和墙体分布钢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图7的俯视图。
[0024]图9是本技术的墙体分布钢筋采用V型拉筋与第一钢板墙、第二钢板墙拉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的墙体分布钢筋采用水平钢板片与第一钢板墙、第二钢板墙拉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如图1

10所示,一种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包括第一钢板墙1和第二钢板墙2,第一钢板墙1沿左右方向竖直设置,第二钢板墙2沿前后方向竖直设置,第一钢板墙1的右端与第二钢板墙2的前端固定连接并形成90
°
转角暗柱,第一钢板墙1的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二钢板墙2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设置有用于浇筑混凝土墙的墙体分布钢
筋,第一钢板墙1的右端和第二钢板墙2的前端均设置有用于浇筑90
°
转角暗柱的封闭箍筋,第一钢板墙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第二钢板墙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焊接有若干根栓钉3,第一钢板墙1上的各根栓钉3均与第一钢板墙1垂直,第二钢板墙2上的各根栓钉3均与第二钢板墙2垂直。
[0028]墙体分布钢筋包括若干根水平分布钢筋4和若干根竖直分布钢筋5,各根水平分布钢筋4分别与各根竖直分布钢筋5相互垂直并绑扎固定连接组成竖直钢筋网。
[0029]位于第一钢板墙1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4均与第一钢板墙1平行且右端部均设置有与第二钢板墙2平行的第一90
°
水平弯折段6,位于第二钢板墙2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4均与第二钢板墙2平行且前端部均设置有与第一钢板墙1平行的第二90
°
水平弯折段7,第一90
°
水平弯折段6与第二钢板墙2搭接并焊接固定,第二9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板墙和第二钢板墙,第一钢板墙沿左右方向竖直设置,第二钢板墙沿前后方向竖直设置,第一钢板墙的右端与第二钢板墙的前端固定连接并形成90
°
转角暗柱,第一钢板墙的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二钢板墙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设置有用于浇筑混凝土墙的墙体分布钢筋,第一钢板墙的右端和第二钢板墙的前端均设置有用于浇筑90
°
转角暗柱的封闭箍筋,第一钢板墙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以及第二钢板墙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焊接有若干根栓钉,第一钢板墙上的各根栓钉均与第一钢板墙垂直,第二钢板墙上的各根栓钉均与第二钢板墙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墙体分布钢筋包括若干根水平分布钢筋和若干根竖直分布钢筋,各根水平分布钢筋分别与各根竖直分布钢筋相互垂直并绑扎固定连接组成竖直钢筋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钢板墙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均与第一钢板墙平行且右端部均设置有与第二钢板墙平行的第一90
°
水平弯折段,位于第二钢板墙的内侧的各根水平分布钢筋均与第二钢板墙平行且前端部均设置有与第一钢板墙平行的第二90
°
水平弯折段,第一90
°
水平弯折段与第二钢板墙搭接并焊接固定,第二90
°
水平弯折段与第一钢板墙搭接并焊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单片式转角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洋李斌田晓航贺超常耀峰余文龙张校源廖剑权林波张增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