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一体化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97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一体化控制模块,包括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芯片电路和充电电路;电源电路包括有电池组;市电作为主电输入经降压整流模块后,可通过电源电路为控制电路和芯片电路进行供电,还可通过充电电路为电池组进行充电;电池组可在主电输入切断时作为备用电源启动;充电电路包括有两个N沟道的MOS管,且通过降压与升压的方式实现电压输出;并通过搭建自举升压电路,升压后来驱动两个N沟道MOS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集中式设计,让信号传输更加稳定,优化外置布线数量,大大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同时能使用N沟道的MOS管,并通过搭建自举升压电路来进行驱动。进行驱动。进行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一体化控制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应急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一体化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原有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存在着以下问题:
[0003]第一:因采用分布式设计引起的信号传输不稳定、布线复杂;
[0004]第二:充电电路采用单端反激电路,使用高频变压器进行能量转换,转换过程中存在漏磁,效率不高一般在80%~87%范围;变压器和功率管发热较严重,必须添加铝散热器和散热风扇,风扇长期工作线路板易积灰,环境稍有潮湿就有短路风险,返修机大多是此处故障;
[0005]第三:充电电路选用P沟道的MOS管,市场供货渠道单一、采购周期长,为保障日常生产,需要占用资金大量备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一体化控制模块,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一体化控制模块,包括有:
[0008]供电用的电源电路;
[0009]与应急照明控制器、灯具通讯连接的控制电路;
[0010]作为控制中心的芯片电路;
[0011]以及为电源电路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
[0012]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有电池组;
[0013]市电作为主电输入经降压整流模块后,可通过电源电路为控制电路和芯片电路进行供电,还可通过充电电路为电池组进行充电;
[0014]所述的电池组可在主电输入切断时作为备用电源启动;
[0015]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有两个N沟道的MOS管,且通过降压与升压的方式实现电压输出;并通过搭建自举升压电路,升压后来驱动两个N沟道MOS管。
[0016]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有电解电容E7、电解电容E8、电解电容E9、电解电容E12、电容C24、电容C25、电阻R34、电阻R53、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8、电阻R98、电阻R105、电位器RV1、保险丝F10、电感L8、三极管Q26、二极管D7、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39,两个所述的N沟道的MOS管分别为MOS管Q11和MOS管Q19;
[0017]电解电容E8的正极与电解电容E12的正极、电容C24的一端和MOS管Q11的漏极,该端同时还连接在经降压整流模块后的消防主电上,电解电容E8的负极、电解电容E12的负极和电容C24的另一端均接地,MOS管Q11的栅极连接在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55的另一端连接
在低压充电端;MOS管Q11的源极连接在二级管D10的负极和电感L8的一端,二级管D10的正极接地,电感L8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7的正极和MOS管Q19的漏极,MOS管Q19的源极接地,MOS管Q19的栅极连接在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58的另一端连接在高压充电端;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在电解电容E9的正极、电容C25的一端、电解电容E7的正极和电阻R53的一端,电解电容E9的负极、电容C25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E7的负极均接地,电阻R53的另一端连接在电位器RV1的一端和电阻R98的一端,电位器RV1的另一端和电阻R98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电阻R34的一端和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6的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26的集电极,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6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105的一端,电阻R105的另一端连接在芯片电路的使能端;
[0018]电解电容E7的正极还连接在保险丝F10的一端,保险丝F10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39的正极,二极管D39的负极接地;
[0019]通过高压充电端和低压充电端的脉冲信号来驱动MOS管Q11和MOS管Q19,进而实现高精度的电压输出。
[0020]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充电电路还包括有电解电容E11、电容C28、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54、电容C56、电容C57、电容C58、电容C59、电容C60、电容C61、电阻R82、电阻R102、电阻R103、电阻R106、电阻R107、电阻R1、电阻R109、电阻R110、电阻R111、电阻R123和脉宽调制芯片U8,所述的脉宽调制芯片U8的型号为TL494IDR;
[0021]电解电容E11的正极连接在12.3V供电端、电容C59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和脉宽调制芯片U8的8脚、11脚和12脚,电解电容E11的负极、电容C59的另一端和电容C28的另一端均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8的1脚连接在电阻R56和电阻R34之间,用于对电池组充满电压的检测;脉宽调制芯片U8的2脚连接在电阻R109的一端,电阻R109的另一端连接在脉宽调制芯片U8的13脚和14脚,该端同时连接在电容C58的一端,电容C58的另一端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8的16脚连接在电容C33的一端和电阻R82的一端,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充组上用于电流检测;脉宽调制芯片U8的15脚连接在电阻R102的一端、电容C54的一端、电容C60的一端、电阻R110的一端和电阻R111的一端,电阻R102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34的一端,电容C34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54的另一端、脉宽调制芯片U8的3脚和电容C56的一端,电容C56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06的一端,电阻R106的另一端连接在脉宽调制芯片U8的2脚;电容C6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0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1的另一端连接在脉宽调制芯片U8的13脚;脉宽调制芯片U8的4脚连接在电阻R107的一端、电容C61的一端、电阻R123的一端,电阻R10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1的另一端和电阻R123的另一端均连接在脉宽调制芯片U8的13脚;脉宽调制芯片U8的7脚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8的5脚连接在电容C57的一端,脉宽调制芯片U8的6脚连接在电阻R103的一端,电容C57的另一端和电阻R103的另一端均接地。
[0022]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自举升压电路包括有电阻R101、电阻R104、三极管Q24和三极管Q25;脉宽调制芯片U8的9脚和10脚均连接在电阻R101的一端,电阻R101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04的一端、三极管Q24的基极和三极管Q25的基极,阻R104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4的集电极连接在12.3V供电端,三极管Q25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2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5的发射极相接,该端同时连接在所述的高压充电端;
[0023]所述的自举升压电路还包括有电阻R54、电阻R59、电阻R127、三极管Q18、三极管
Q20、三极管Q21和三极管Q39;所述的低压充电端连接在三极管Q18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0的发射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接地,三极管Q18的集电极连接在电池组的充电线路上,该端同时还连接在电阻R54的一端和电阻R127的一端,电阻R54的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18的基极、三极管Q20的基极和三极管Q21的集电极,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1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一体化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供电用的电源电路;与应急照明控制器、灯具通讯连接的控制电路;作为控制中心的芯片电路;以及为电源电路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有电池组;市电作为主电输入经降压整流模块后,可通过电源电路为控制电路和芯片电路进行供电,还可通过充电电路为电池组进行充电;所述的电池组可在主电输入切断时作为备用电源启动;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有两个N沟道的MOS管,且通过降压与升压的方式实现电压输出;并通过搭建自举升压电路,升压后来驱动两个N沟道MOS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一体化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有电解电容E7、电解电容E8、电解电容E9、电解电容E12、电容C24、电容C25、电阻R34、电阻R53、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8、电阻R98、电阻R105、电位器RV1、保险丝F10、电感L8、三极管Q26、二极管D7、二极管D10和二极管D39,两个所述的N沟道的MOS管分别为MOS管Q11和MOS管Q19;电解电容E8的正极与电解电容E12的正极、电容C24的一端和MOS管Q11的漏极,该端同时还连接在经降压整流模块后的消防主电上,电解电容E8的负极、电解电容E12的负极和电容C24的另一端均接地,MOS管Q11的栅极连接在电阻R55的一端,电阻R55的另一端连接在低压充电端;MOS管Q11的源极连接在二级管D10的负极和电感L8的一端,二级管D10的正极接地,电感L8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7的正极和MOS管Q19的漏极,MOS管Q19的源极接地,MOS管Q19的栅极连接在电阻R58的一端,电阻R58的另一端连接在高压充电端;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在电解电容E9的正极、电容C25的一端、电解电容E7的正极和电阻R53的一端,电解电容E9的负极、电容C25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E7的负极均接地,电阻R53的另一端连接在电位器RV1的一端和电阻R98的一端,电位器RV1的另一端和电阻R98的另一端均连接在电阻R34的一端和电阻R56的一端,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6的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26的集电极,三极管Q2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6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105的一端,电阻R105的另一端连接在芯片电路的使能端;电解电容E7的正极还连接在保险丝F10的一端,保险丝F10的另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39的正极,二极管D39的负极接地;通过高压充电端和低压充电端的脉冲信号来驱动MOS管Q11和MOS管Q19,进而实现高精度的电压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一体化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电路还包括有电解电容E11、电容C28、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54、电容C56、电容C57、电容C58、电容C59、电容C60、电容C61、电阻R82、电阻R102、电阻R103、电阻R106、电阻R107、电阻R1、电阻R109、电阻R110、电阻R111、电阻R123和脉宽调制芯片U8,所述的脉宽调制芯片U8的型号为TL494IDR;电解电容E11的正极连接在12.3V供电端、电容C59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和脉宽调制芯片U8的8脚、11脚和12脚,电解电容E11的负极、电容C59的另一端和电容C28的另一端均接
地;脉宽调制芯片U8的1脚连接在电阻R56和电阻R34之间,用于对电池组充满电压的检测;脉宽调制芯片U8的2脚连接在电阻R109的一端,电阻R109的另一端连接在脉宽调制芯片U8的13脚和14脚,该端同时连接在电容C58的一端,电容C58的另一端接地;脉宽调制芯片U8的16脚连接在电容C33的一端和电阻R82的一端,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82的另一端连接在电充组上用于电流检测;脉宽调制芯片U8的15脚连接在电阻R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林朋徐明友黄贤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