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93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包括内筒和套装于内筒外部的夹套,所述内筒的厚度小于夹套的厚度;内筒与夹套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处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一端与内筒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夹套内壁相抵接;还包括上封头和下封头,下封头与内筒和夹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上封头与内筒和夹套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内筒的侧壁薄,热阻小,大幅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导流板的设置加强了对于内筒的径向支撑,满足了内筒厚度降低后的强度需求;内筒和夹套均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承受轴向热应力,避免较薄的内筒受力,增加了整个聚合釜的强度和耐用性。加了整个聚合釜的强度和耐用性。加了整个聚合釜的强度和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反应釜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

技术介绍

[0002]聚合釜在工作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聚合釜正常工作,需要将大量的热量传递出去,然而由于聚合釜内压力较高,使聚合釜内筒需要有较厚的厚度,这样就极大地阻碍了热量的传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聚合釜热量传导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能够实现采用较薄的内筒,热阻小,换热系数高。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包括内筒和套装于内筒外部的夹套,所述内筒的厚度小于夹套的厚度;内筒与夹套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处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一端与内筒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夹套内壁相抵接;还包括上封头和下封头,下封头与内筒和夹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上封头与内筒和夹套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铸造件。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案,第一连接件包括内环、外环以及连接于内环与外环之间的中间部;内环连接于所述内筒与下封头的内层之间,外环连接于所述夹套与下封头的外层之间。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中间部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面,中间部底部具有向上凹陷的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两端分别连接至内筒的外侧面和夹套的内侧面;第二弧形面两端分别与内环的外侧面和外环的内侧面过渡衔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中间部的厚度不小于内环的厚度或外环的厚度。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案,第二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为一体的内筒连接部、夹套连接部和上封头连接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案,内筒连接部与夹套连接部之间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三弧形面,第三弧形面两端分别连接至内筒的外侧面和夹套的内侧面。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导流板为螺旋导流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内筒和夹套均为整板成型。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内筒的侧壁薄,热阻小,大幅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内筒外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呈螺旋状,并抵接在夹套内侧,加强了对于内筒的径向支撑,满足了内筒厚度降低后的强度需求;由于内筒厚度降低后,内筒和夹套的热膨胀率差异进一步增大,为了避免热膨胀对于内筒强度以及导流板强度的影响,导流板抵接于夹套,允许导流板边缘与夹套内壁之间有一定的轴向位移;内筒和夹套均
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承受轴向热应力,避免较薄的内筒受力,增加了整个聚合釜的强度和耐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0016]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内筒,2、夹套,3、导流板,4、第一连接件,401、内环,402、外环,403、中间部,404、第一弧形面,405、第二弧形面,5、第二连接件,501、内筒连接部,502、夹套连接部,503、上封头连接部,504、第三弧形面,6、上封头,7、下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区分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包括内筒1和套装于内筒1外部的夹套2,所述内筒1的厚度小于夹套2的厚度;
[0022]内筒1与夹套2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处设有导流板3,导流板3一端与内筒1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夹套2内壁相抵接;优选的,所述导流板3为螺旋导流板,所述螺旋导流板焊接在所述内筒1外侧面,内筒1和夹套2之间的介质沿着螺旋导流板流动,对内筒1内的反应物进行换热;
[0023]还包括上封头6和下封头7,下封头7与内筒1和夹套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4连接;上封头6与内筒1和夹套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5连接。
[0024]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聚合釜内筒和夹套均为分段结构,或者内筒分段,或者夹套分段,将导流板分别与内筒和夹套焊接,焊接处应力集中,容易出现损坏。本实施例中,导流板3只与内筒1焊接,避免热应力引起焊接处的损坏;内筒1和夹套2均为整板成型,内筒1内为反应物,夹套2相当于安全壳,所以,内筒1和夹套2的整体性非常重要,而焊缝相当于设备的天然缺陷,本实施例中,极大的避免了焊缝的出现,进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0025]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均为铸造件,铸造件的强度远大于焊接件,中间部强度高,可以承受整个聚合釜在工作时由于热应力产生的轴向力。
[0026]所述的第一连接件4,包括内环401、外环402以及连接于内环401与外环402之间的
中间部403;所述中间部403的厚度不小于内环401的厚度或外环402的厚度;内环401连接于所述内筒1与下封头7的内层之间,外环402连接于所述夹套2与下封头7的外层之间;
[0027]所述中间部403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面404,第一弧形面404朝向所述导流板3;中间部403底部具有向上凹陷的第二弧形面405,第二弧形面朝向所述下封头7;
[0028]第一弧形面404两端分别平滑连接至内筒1的外侧面和夹套2的内侧面;第二弧形面405两端分别与内环401的外侧面和外环402的内侧面平滑过渡衔接;
[0029]第一连接件4为一个完整部件,没有焊缝,通过中间部403,承受径向和轴向的力,保证聚合釜力学结构完整。
[0030]第二连接件5包括相互连接为一体的内筒连接部501、夹套连接部502和上封头连接部503;内筒连接部501与夹套连接部502之间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三弧形面504,第三弧形面504两端分别平滑连接至内筒1的外侧面和夹套2的内侧面。
[0031]本实施例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采用较薄的内筒1,内筒1越薄,热阻越小,换热系数越高,较薄的内筒1大幅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为了满足内筒1厚度降低后的强度需求,内筒1外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1)和套装于内筒(1)外部的夹套(2),所述内筒(1)的厚度小于夹套(2)的厚度;内筒(1)与夹套(2)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处设有导流板(3),导流板(3)一端与内筒(1)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夹套(2)内壁相抵接;还包括上封头(6)和下封头(7),下封头(7)与内筒(1)和夹套(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4)连接;上封头(6)与内筒(1)和夹套(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均为铸造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4)包括内环(401)、外环(402)以及连接于内环(401)与外环(402)之间的中间部(403);内环(401)连接于所述内筒(1)与下封头(7)的内层之间,外环(402)连接于所述夹套(2)与下封头(7)的外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薄壁内筒的高效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403)顶部具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弧形面(404),中间部(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景纯赵石军杜婧昕杨夫裕臧红武赵任胜
申请(专利权)人:一重集团大连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