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及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90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及房屋,该采光屋面包括至少两个倾斜区,每个所述倾斜区内均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主梁,且所有的所述主梁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为低位端和高位端,任一所述主梁的高位端与相邻的另一个倾斜区内所述主梁的低位端之间通过过渡墙固定相连,所述主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主檩条,所述主檩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次檩条,所述次檩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光伏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采用光伏组件作为屋面,有助于解决一般直接在彩钢瓦上盖光伏板的结构屋面所存在的易生锈、荷载不足等问题,此外,当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在房屋内部就能观察到光伏组件,有效改善室内采光,达到节能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及房屋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

技术介绍

[0002]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发展光伏产业,推动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 Building Integrated PV,PV即Photovoltaic)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BAPV:Building Attached PV)的形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将光伏组件阵列直接作为建筑一部分融入到房屋建设中,避免二次投资的浪费,在这两种方式中,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比较常见,这种方式是将光伏方阵依附于建筑物上,建筑物作为光伏方阵载体起支承作用。现有技术中,传统彩钢瓦钢结构厂房屋顶功能单一,在彩钢瓦上盖光伏板结构屋面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使得屋顶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但是存在易生锈、荷载不足等问题,此外,当厂房室内温度很高时,除了安装空调等降温设备,一般的屋顶系统也没有有效的降温措施,而降温设备的使用又导致大量能量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及房屋,该采光屋面直接采用光伏组件作为屋面。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包括至少两个倾斜区,每个所述倾斜区内均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主梁,且所有的所述主梁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为低位端和高位端,任一所述主梁的高位端与相邻的另一个倾斜区内所述主梁的低位端之间通过过渡墙固定相连,所述主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主檩条,所述主檩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次檩条,所述次檩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光伏组件。
[0006]优选地,所述主梁的顶部焊接固定有多个檩托板,所述次檩条的底部焊接固定有多个主檩条,所述主檩条通过螺栓与所述檩托板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主檩条垂直于所述主梁,所述次檩条平行于所述主梁,靠近低位端的所述主梁顶部安装有边彩钢板,所述边彩钢板的位置处设有排水系统。
[0008]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边缘固定组件,靠近所述主梁的高位端处的所述的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设有所述第一边缘固定组件,靠近所述主梁的低位端处的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也设有所述第一边缘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边缘固定组件包括夹块、第一边固定件和第一L型加固件,所述第一边固定件通过所述夹块固定在所述光伏组件上,所述第一边固定件还通过所述第一L形加固件和螺栓固定在所述次檩条上。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边固定件上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第一边固定件顶部的两侧设有卡边,所述夹块卡在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且所述第一边固定件其中一侧的卡边位于所述光伏组件和所述夹块之间,所述第一边固定件的内侧设有第一L型加固件,所述第一L型加固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次檩条上。
[0010]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边缘固定组件,所述第二边缘固定组件设于所述主梁的低位端和高位端之间的所述光伏组件靠外的两侧边缘处,所述第二边缘固定组件包括边压块、第二边固定件和第二L型加固件,所述第二边固定件通过第二L型加固件和螺栓固定在所述次檩条上,所述第二边固定件上设有边T型槽,所述边压块位于边T型槽的上方,且所述边压块压在相邻的所述光伏组件的顶部,所述边压块通过安装在所述边T型槽处的螺栓与所述第二边固定件固定相连。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边缘固定组件靠外的一侧安装有屋面彩钢板,所述第二边固定件上设有两个第二U型槽,所述边T型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二U型槽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第二U型槽位于对应的所述光伏组件的下方,另一个所述U型槽位于所述屋面彩钢板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二U型槽的相向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L型加固件,所述第二L型加固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次檩条上。
[0012]优选地,还包括中间固定组件,所述中间固定组件设于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之间,所述中间固定件包括中压块、中固定件和第三L型加固件,所述中固定件通过第三L型加固件和螺栓固定在所述次檩条上,所述中间固定件上设有中T型槽,所述中压块位于所述中T型槽的上方,且所述中压块压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的顶部,所述中压块通过安装在所述中T型槽处的螺栓与所述中固定件固定相连。
[0013]优选地,所述中间固定件上设有两个第三U型槽,所述中T型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三U型槽之间,两个所述第三U型槽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三U型槽的相背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L型加固件,所述第三L型加固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次檩条上。
[0014]一种房屋,包括墙体以及位于所述墙体顶部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所述过渡墙上安装有电动通风窗,所述墙体上安装有低位通风窗。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的采光屋面直接采用光伏组件作为屋面,并利用主梁、主檩条、次檩条等结构进行支撑固定,有助于解决一般直接在彩钢瓦上盖光伏板的结构屋面所存在的易生锈、荷载不足等问题,此外,当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在房屋内部就能观察到光伏组件,有效改善了室内采光,达到节能目的,且光伏组件作为建筑物不可割的一部分,强化建筑物的美感与科技感;本专利技术的屋面呈锯齿状,包括多个倾斜区,主梁的高位端与相邻的另一个倾斜区主梁的低位端之间通过过渡墙固定相连,过渡墙上设有电动通风窗,墙体上安装有低位通风窗,电动通风窗位于高位,与低位通风窗相配合,形成热压效应,上部热空气从电动通风窗排出,下部冷空气从低位通风窗补入,让建筑自由“呼吸”,从而有效降低室温。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图1是设有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的房屋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节点I处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节点II处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中A

A方向的光伏组件与屋面彩钢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边缘固定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边缘固定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间固定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为:1、主梁;2、过渡墙;3、主檩条;4、次檩条;5、光伏组件;6、檩托板;7、第一边缘固定组件;71、夹块;72、第一边固定件;73、第一L型加固件;74、第一U型槽;75、卡边;8、第二边缘固定组件;81、边压块;82、第二边固定件;83、第二L型加固件;84、边T型槽;85、第二U型槽;9、中间固定组件;91、中压块;92、中固定件;93、第三L型加固件;94、中T型槽;95、第三U型槽;10、电动通风窗;11、低位通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倾斜区,每个所述倾斜区内均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主梁,且所有的所述主梁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为低位端和高位端,任一所述主梁的高位端与相邻的另一个倾斜区内所述主梁的低位端之间通过过渡墙固定相连,所述主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主檩条,所述主檩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次檩条,所述次檩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光伏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顶部焊接固定有多个檩托板,所述次檩条的底部焊接固定有多个主檩条,所述主檩条通过螺栓与所述檩托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檩条垂直于所述主梁,所述次檩条平行于所述主梁,靠近低位端的所述主梁顶部安装有边彩钢板,所述边彩钢板的位置处设有排水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边缘固定组件,靠近所述主梁的高位端处的所述的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设有所述第一边缘固定组件,靠近所述主梁的低位端处的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也设有所述第一边缘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边缘固定组件包括夹块、第一边固定件和第一L型加固件,所述第一边固定件通过所述夹块固定在所述光伏组件上,所述第一边固定件还通过所述第一L形加固件和螺栓固定在所述次檩条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固定件上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第一边固定件顶部的两侧设有卡边,所述夹块卡在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且所述第一边固定件其中一侧的卡边位于所述光伏组件和所述夹块之间,所述第一边固定件的内侧设有第一L型加固件,所述第一L型加固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次檩条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采光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边缘固定组件,所述第二边缘固定组件设于所述主梁的低位端和高位端之间的所述光伏组件靠外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鹏李新胜屠怡云
申请(专利权)人: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