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及多级预警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0882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及多级预警方法,雷达传感器通过CAN总线同时与车载娱乐主机和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载娱乐主机与扬声器连接;车身控制器同时与车内门把手传感器、车内电子锁、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明确的语音信息代替蜂鸣音,使报警信息更加清晰易懂,并且让车辆前后排人员都能清楚的接收到开门预警的报警状态;当用户忽略报警信息后仍然继续开门时,能够将车辆车门锁住,禁止用户从车辆内部开门。当碰撞风险解除后,禁止开门功能解除,用户可操作车内门把手开门下车。通过上述优化,可以更可靠地避免车辆开门时发生碰撞风险,保障驾乘及周围人员安全。员安全。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及多级预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开门防碰撞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及多级预警方法,属于汽车主动安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也达到很高的水平,汽车在普通家庭中已经基本普及,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交通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汽车电子设备供应商及主机厂研发各种主被动安全系统,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及人员伤亡率。在这些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开门与后方驶来的摩托车、自行车、行人等碰撞事故经常发生,导致人员受伤,甚至死亡。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现有技术开发了多种汽车开门防碰撞技术,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布置在车辆后方的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及后摄像头,持续检测本车与后方骑行车辆或者行人运动信息,并判断与本车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当出现潜在的开门碰撞风险时,通过安装在车灯处的报警指示灯、车内仪表内的蜂鸣器进行报警,以及车门自动锁死实现,其预警流程见图2。此方案通过三级警示(一级报警指示灯、二级蜂鸣器、三级车门锁闭)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降低开门的碰撞风险,但也存在如下不足:1、布置在车灯处报警指示灯,车辆后排人员由于视野限制,不能很好的看到此指示灯的状态;2、二级报警虽然还增加仪表内蜂鸣器报警提示音,但对此功能不清楚的驾乘人员不理解此报警灯及蜂鸣器报警音要表达的信息,这种报警方式提示不清晰,不能充分发挥其警示作用;3、三级报警为伴随声光报警的同时,当乘客开门时会触发车辆一段时间的车门自动锁死,目前市面上的车辆大都是通过门锁内的微动开关检测门是否开启,此方式检测到信号发出时车门已经开启,使用此方式不满足对用户开门动作的检测并控制车门自动锁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及多级预警方法,本专利技术可以更可靠地避免车辆开门时发生碰撞风险,保障驾乘及周围人员安全。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传感器、车载娱乐主机、扬声器、车身控制器、车内门把手传感器、车内电子锁、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雷达传感器通过CAN总线同时与车载娱乐主机和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载娱乐主机与扬声器连接;车身控制器同时与车内门把手传感器、车内电子锁、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连接;雷达传感器用于感知及判断后方来车或者行人是否与本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将判断的信息发送到CAN总线上;车载娱乐主机用于检测CAN总线上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预警信号,并决定是否要驱动扬声器工作;扬声器用于发出报警提示语;车身控制器用于检测CAN总线上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预警信号,并基于此控制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及车内电子锁工作状态;车内电子锁用于将车门锁
住,使用户不能从车内打开车门;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位于外后视镜镜片上,灯光状态用于表征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车内门把手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是否有打开车门的意图,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车身控制器。
[0005]还包括氛围灯,氛围灯位于车辆四门内饰板上,车身控制器与氛围灯连接以控制氛围灯的工作状态,不同的工作状态用于表征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
[0006]所述雷达传感器为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多级预警方法,步骤如下,1)风险检测:当车辆处于停止状态,雷达传感器实时检测车辆后方和周围车辆及行人状态,并判断是否与本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如有,则发送开门碰撞预警信号到CAN总线上;2)一级预警:车身控制器及车载娱乐主机检测到CAN总线上的开门碰撞预警信号后,第一时间进行一级预警,此时车载娱乐主机驱动扬声器发出报警提示语;同时车身控制器驱动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点常并保持常亮;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位于外后视镜镜片上;3)二级预警:若CAN总线上存在开门碰撞预警信号,且车身控制器通过车内门把手传感器检测到车内门把手有拉动动作,第一时间进行二级预警;此时车载娱乐主机驱动扬声器按设定频率发出报警提示语,车身控制器驱动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按设定频率闪烁,同时驱动车内电子锁锁止开启,禁止打开车门;4)预警解除:当CAN总线上的开门碰撞预警信号消除时,车身控制器立即驱动车内电子锁锁止关闭,允许打开车门,同时解除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扬声器的预警提示,恢复到无报警的初始状态。
[0008]还包括氛围灯,氛围灯位于车辆四门内饰板上,车身控制器与氛围灯连接以控制氛围灯的工作状态,不同的工作状态用于表征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一级预警时,氛围灯常亮;二级预警时,氛围按设定频率闪烁。
[0009]二级预警时,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和氛围闪烁频率为4HZ。
[0010]二级预警时,扬声器发出报警提示语的频率为2HZ。
[0011]所述扬声器发出的报警提示语为“下车危险”、“开门危险”或者类似提示语。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首先对开门预警的提示信息进行优化,提供明确的语音信息代替蜂鸣音,使报警信息更加清晰易懂,并且让车辆前后排人员都能清楚的接收到开门预警的报警状态;其次当用户忽略报警信息后仍然继续开门后,通过车身控制器控制执行机构,将车辆车门锁住,禁止用户从车辆内部开门。当碰撞风险解除后,禁止开门功能解除,用户可操作车内门把手开门下车。在预警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形,实行了两级预警,且二级预警比一级预警力度更强。通过上述优化,可以更可靠地避免车辆开门时发生碰撞风险,保障驾乘及周围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组成框图。
[0014]图2为现有预警方案的流程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预警方案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详细描述。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组成框图,本系统由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车载娱乐主机、扬声器、车身控制器、车内门把手传感器、车内电子锁、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氛围灯等硬件组成。雷达传感器通过CAN总线同时与车载娱乐主机和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载娱乐主机与扬声器连接;车身控制器同时与车内门把手传感器、车内电子锁、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和氛围灯连接;车身控制器控制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和氛围灯的工作状态,不同的工作状态用于表征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
[0018]各部件作用如下:

后方毫米波雷达用于感知及判断后方来车或者行人是否与本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将判断的信息发送到CAN总线上;

车载娱乐主机用于检测CAN总线上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预警信号,并决定是否要驱动扬声器工作;

扬声器用于发出报警提示语;

车身控制器用于检测CAN总线上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预警信号,并决定是否要驱动灯光及车内电子锁工作状态;

车内电子锁用于将车门锁住,用户不能从车内打开车门;

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位于外后视镜镜片上,灯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传感器、车载娱乐主机、扬声器、车身控制器、车内门把手传感器、车内电子锁、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雷达传感器通过CAN总线同时与车载娱乐主机和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载娱乐主机与扬声器连接;车身控制器同时与车内门把手传感器、车内电子锁、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连接;雷达传感器用于感知及判断后方来车或者行人是否与本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将判断的信息发送到CAN总线上;车载娱乐主机用于检测CAN总线上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预警信号,并决定是否要驱动扬声器工作;扬声器用于发出报警提示语;车身控制器用于检测CAN总线上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预警信号,并基于此控制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及车内电子锁工作状态;车内电子锁用于将车门锁住,使用户不能从车内打开车门;开门预警报警指示灯位于外后视镜镜片上,灯光状态用于表征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车内门把手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是否有打开车门的意图,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车身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氛围灯,氛围灯位于车辆四门内饰板上,车身控制器与氛围灯连接以控制氛围灯的工作状态,不同的工作状态用于表征是否存在开门碰撞风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传感器为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发出的报警提示语为“下车危险”、“开门危险”或者类似提示语。5.一种汽车开门防碰撞多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风险检测:当车辆处于停止状态,雷达传感器实时检测车辆后方和周围车辆及行人状态,并判断是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奎周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