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双模态荧光温度传感的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059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双模态荧光温度传感的发光材料,该发光材料组成式为:(ALn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双模态荧光温度传感的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发光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双模态荧光温度传感的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科技研究与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准确测量与监控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随着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能源信息、纳米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温度传感技术及设备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比如,实现亚微米乃至纳米尺度的温度探测、实现移动物体的非接触式温度监控等。相比于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如水银计、热电偶、热电阻等),荧光温度传感技术因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可实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等优点已成为了研究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通常,荧光温度传感器是通过某些稀土离子或过渡族金属离子在基质中的温敏荧光参数(如荧光寿命或荧光强度比)与温度之间关系,来测定目标物的温度。其中,荧光强度比(FIR)技术是根据两个具有不同温度响应特点的荧光峰的强度比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获得温度标定曲线,从而实现温度传感的;该测试方法受激发光波动、发光离子浓度和分布变化等的影响较小,能有效地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双模态荧光温度传感的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材料组成为(ALn1‑
x
Pr
x
)MgMO6@g

C3N4,其中,A为Li、Na或K中的一种,Ln为Y或La中的一种,M为W或Mo中的一种;x为元素摩尔分数,x=0.002~0.020。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双模态荧光温度传感的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分别将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粉末分散于90℃的去离子水中搅拌10~20min,再将两者按摩尔比1:1混合,在90℃保温5~7h,通过共聚反应得到白色沉淀物;将得到的沉淀物通过去离子水清洗、离心分离三次后,在真空环境下,于50~70℃干燥一段时间,获得超分子前体;将超分子前体在研钵中研磨10min后,放入刚玉坩埚中,加上坩埚盖;将坩埚置于通有(95%)N2/(5%)H2保护气氛的管式炉中,以一定速率升温至500~600℃,保温2~3h;之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制备出g

C3N4超分子;(2)将上述步骤(1)得到的g

C3N4超分子充分研磨后,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连续超声10~12h,将所得悬浮液进行离心处理以去除未剥离的g

C3N4沉淀物;将收集的上清液通过水相微孔膜进行过滤处理,得到g

C3N4纳米片备用;(3)根据(ALn1‑
x
Pr
x
)MgMO
6 (0.002≤x≤0.020)化学式配置各类溶液,即取A离子(A=Li
+
、Na
+
、K
+
)对应的碳酸盐与稀硝酸溶液混合,经磁力搅拌后完全溶解,再加热去掉多余硝酸,得到相应的硝酸盐溶液A;取Ln离子(Ln=La
3+
、Y
3+
)相应的稀土硝酸盐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获得硝酸盐溶液B;取Pr(NO3)3·
6H2O粉末在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Pr(NO3)3溶液;取MgO粉末与稀硝酸溶液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热去除多余硝酸,得到Mg(NO3)2溶液;钨源和钼源分别为水溶性的钨酸铵和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若姗李海麒王焕平黄飞飞徐时清冯清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