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强比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20082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高峰强比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正极材料的通式为LiNi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峰强比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高峰强比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层状R

3m正极材料LiMO2中,过渡金属离子通常占据八面体的3a位置,Li离子占据八面体的3b位置,但由于过渡金属中的Ni
2+
与Li
+
的离子半径相近,导致Ni
2+
与Li
+
相互占据对方位点的情况,即发生锂镍混排。正极材料中锂镍混排程度过高会造成锂离子脱嵌的通道阻塞,从而导致材料克容量的显著降低。
[0003]通常,层状正极材料的(003)与(104)的峰强比可以定性的判断层状正极材料中锂镍混排的程度。当I(003)/I(104)峰强比大于1.2,则表明层状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程度较低;而当I(003)/I(104)峰强比小于1.2,则表明层状正极材料中阳离子混排程度较高,材料的锂离子的脱嵌受阻,克容量将明显降低,从而降低电池材料的能量密度,因此制备出低阳离子混排的正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的化学通式为LiNi1‑
x

y
Co
x
Mn
y
M
a
N
b
O2,其中0≤x≤0.5,0≤y≤0.6,a>0,b>0,且0.002≤a+b≤0.04;所述M为Ni、Co、Mn、Zr、Nb、Sb、Y、Mo、P、S或B中的至少两种;所述N为Al、Mg、Ti、Si、La、Ga、Sr、Co、Mn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x的取值范围为0≤x≤0.3,y的取值范围为0≤y≤0.5;所述M为Ni、Zr、Nb、Sb、Y、Mo、P或B中的至少两种;所述N为Al、Mg、Ti、Si、Ga、Sr、Co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iNi1‑
x

y
Co
x
Mn
y
M
a
N
b
O2的(003)衍射峰与(104)衍射峰的强度比大于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iNi1‑
x

y
Co
x
Mn
y
M
a
N
b
O2的(003)衍射峰与(104)衍射峰的强度比大于2小于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为LiNi
0.5457
Co
0.12
Mn
0.33
(ZrTi)
0.0028
Al
0.0015
O2、LiNi
0.5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乾李长东阮丁山刘伟健刘婧婧蔡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