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007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形成储物室的内胆、设于所述储物室内的隔板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储物室内且与内胆配合设置的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与内胆之间形成有制冷风道;其中所述隔板组件内设置有除露风道,且所述隔板组件上设置隔板进风口以使除露风道和制冷风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设备在隔板组件内设置除露风道,并且在隔板组件上设置隔板进风口以将除露风道和制冷风道连通,进而通过引入制冷风道内的空气在隔板组件内部循环,带走隔板组件内部的湿气,并且空气在隔板组件内部流动过程中减小了隔板内外温差,进而实现了对隔板组件除露,同时减小隔板组件的厚度,增大储物室的储藏空间,并且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容积制冷设备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为了人们的使用方便,大容积制冷设备中设置有中隔板装置,将制冷设备内的储物空间分隔开来。现有中隔板装置由前梁组件和隔板组件组合而成。隔板组件包括左隔板、右隔板和中隔板泡沫。为了防止中隔板装置产生凝露,一般需要在前梁组件的位置设置有防凝露管,为了对防凝露管进行安装,现有前梁组件结构复杂,一般包括用于容纳防凝露管的前梁座、前梁泡沫、前梁盖板和前梁板,前梁组件和冰箱箱体提前预装好后发泡,发泡后再安装隔板组件。因此造成现有的隔板组件装配件很多,预装复杂,并且造成隔板组件厚度增加,减少了用户可以使用的容积。
[0003]综上,亟需一种防止隔板凝露的制冷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以解决制冷设备中隔板出现凝露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形成储物室的内胆、设于所述储物室内的隔板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储物室内且与内胆配合设置的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与内胆之间形成有制冷风道。其中所述隔板组件内设置有用以隔板组件内部除露的除露风道,并且所述隔板组件上设置有隔板进风口以使除露风道和制冷风道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将储物室分隔为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且所述隔板进风口与第一间室回风口连通以将第一间室内的回风引入除露风道。
[0007]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以连接第二隔板的安装座,所述第二隔板和安装座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隔板与安装座通过风道连通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二隔板和安装座内部形成除露风道。
[0008]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连通口设置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风道盖板的一端。
[0009]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进风口设于所述安装座朝向风道盖板的一端,所述隔板组件上设置的隔板回风口设于所述第二隔板朝向风道盖板的一端。
[0010]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风道内还设置有蒸发器,并且所述隔板组件上设置的隔板回风口与蒸发器进风口连通以将除露风道内的空气引入蒸发器。
[0011]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盖板上还设置有连通储物室与制冷风道的除露进风口,所述除露进风口靠近所述隔板组件的外侧设置以将制冷风道内的空气引到隔板组件的侧面。
[0012]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露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制冷风道中的回风通道。
[0013]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风通道内设有与所述除露进风口对应的引流槽以将回风通道内的空气引入隔板组件的侧面。
[0014]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盖板上设有用以安装隔板组件的限位台阶,且所述隔板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限位台阶配合的限位卡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设备在隔板组件内设置除露风道,并且在隔板组件上设置隔板进风口以将除露风道和制冷风道连通,进而通过引入制冷风道内的空气在隔板组件内部循环,带走隔板组件内部的湿气,并且空气在隔板组件内部流动过程中减小了隔板内外温差,进而实现了对隔板组件的除露,同时减小隔板组件的厚度,增大储物室的储藏空间,并且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制冷设备的主视图。
[0018]图3是图2中沿A

A的剖视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的制冷设备中去除内胆后的的立体图。
[0020]图5是图1所示的制冷设备中去除内胆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中隔板组件、风道盖板的立体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中风道盖板的立体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中隔板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前”、“后”、“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形成储物室10的内胆20、设于所述储物室10内的隔板组件30以及位于所述储物室10内且与内胆20配合设置的风道盖板40,所述风道盖板40与内胆20之间形成有制冷风道50。其中所述隔板组件30内设置有除露风道31,并且所述隔板组件30上还设置有隔板进风口311以使除露风道31与制冷风道50连通,使得所述制冷风道50内的空气流入所述隔板组件30内,带走隔板组件30内部的湿气,进而防止所述隔板组件30内部凝露。其中,引入隔板组件30的空气在隔板组件内部的流动示意图如图3所示。并且通过引入制冷风道50内的空气进行隔板组件内部除露
能够减小隔板组件30的厚度,增大储物室的储藏空间,进而提升用户满意度。
[0027]进一步地,所述制冷风道50被风道隔板51分隔为送风通道52和回风通道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除露风道31与回风通道53连通,以使制冷设备内储物室10的回风流入所述隔板组件30内,带走隔板组件30内部的湿气,并且减小隔板组件30的内外温差,避免隔板组件30内部凝露。同样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除露风道31也可以与所述送风风道52连通,从而在隔板组件30内引入流动的空气,带走隔板组件30内部的湿气,减小隔板组件30内外温差,进而避免隔板组件30内部凝露,凡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方案均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隔板组件30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隔板32和第二隔板33,其中所述第一隔板32将储物室10分隔为第一间室11和第二间室12,所述第二隔板33将第二间室分隔为左间室121和右间室122。可选地,所述第一间室11可设置为冷藏室,所述第二间室12可设置为冷冻室或变温室。
[0029]进一步地,为了合理利用第一间室11内的回风,所述隔板进风口311与所述第一间室回风口112连通以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形成储物室的内胆、设于所述储物室内的隔板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储物室内且与内胆配合设置的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与内胆之间形成有制冷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内设置有除露风道,且所述隔板组件上设置隔板进风口以使除露风道和制冷风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其中所述第一隔板将储物室分隔为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且所述隔板进风口与第一间室回风口连通以将第一间室内的回风引入除露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以连接第二隔板的安装座,所述第二隔板和安装座设置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隔板与安装座通过风道连通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二隔板和安装座内部形成除露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连通口设置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风道盖板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丽燕孔德强李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