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0067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加工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和排烟口、炉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炉体内部沿竖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层炉盘,位于最下层的所述炉盘的下方设置有接料盘,所述接料盘与炉体的内腔相配合,且与送料推进器的推进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位于接料盘顶部一侧的炉体侧壁上;所述接料盘与炉体的底部之间构成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内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管上设置有若干朝上的冷却喷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具有水冷功能的接料盘承接物料,接料盘具备较大的冷却换热面,能够在物料排出的过程中,充分的对物料进行冷却。充分的对物料进行冷却。充分的对物料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加工
,具体涉及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热再生法是经过高温依次对废活性炭进行干燥、炭化、活化处理,以恢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一种活性炭再生方法;其具有再生效率高、时间短、对吸附质无选择性等优势,目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活性炭再生法。常用的活性炭热再生设备包括回转炉、移动层炉、流动层活化炉及多段耙式炉等;多段耙式炉也称作多膛炉,其通常包括炉体,炉体内由上至下设置若干个炉盘,从而形成多段炉膛,各段炉膛可独立适配燃烧器、空气喷射器、蒸汽喷射器等,实现独立的炉内控制,建立局部的独立反应环境;物料由顶部的进料口进入,在通过一系列炉膛时,其反应环境可以被精确控制,尤其适合用于制备高品质的活性炭。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现有多膛炉的基础上,针对下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几大问题进行改良,以提高活性炭再生用多膛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综合性能。
[0003]1、现有多膛炉在应用过程中,在对物料进行推进时,主要依靠设置在炉体中心的转轴带动对应炉膛内的耙臂转动,耙臂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耙叶运动,进而将物料在炉盘上从内朝外或从外朝内推送,相邻两层炉盘的落料口分别设置在中心和外缘,通过对转轴回转速度的控制,就可以实现对物料在炉膛内停留时间的控制。但这种方式仅能通过对转速的控制实现对总体推料速度的控制;却无法独立实现对某一个炉膛的推料速度的控制,理论上,通过改变耙叶的角度,来改变每一个回转的推送距离,是可以实现推料速度的控制的。但由于转轴处于回转状态,且炉体内处于高温工况下,因此要想利用设置在耙臂上的气缸、电机等对耙叶的角度进行调整,极为困难。因此,实现多膛炉推料速度的分段调节,至今仍然是本领域的一大难题;
[0004]2、多膛炉在完成对活性炭的再生活化后,活性炭由于具有较高的物料温度,还需要对活性炭进行降温处理,以缩短其冷却时间,便于进行后续的制粒、包装等工序;现有多膛炉采用的方式通常是在多膛炉出料口处后接一带冷却水夹套的滚筒,物料在沿着滚筒输送的过程中,单纯通过冷却水与物料的热交换带走物料中的热量,但这种方式散热效果实则有待提升,往往需要设置一个很长的滚筒,将暂用大量的场地空间。
[0005]3、多膛炉虽然相较于传统的回转炉和其他活性炭再生炉具有更加的清洁环保,但由于活性炭热再生法的特性,其仍然会有大量的烟气产生,且这些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成分和未燃尽成分;在本领域中一般通过对这些烟气进行二次燃烧,以实现对烟气的净化处理;现有的二次燃烧室通常就是设置在炉膛一侧的一个独立炉室,在二次燃烧的过程中,燃烧产生的热量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若能充分进行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多膛炉整体的热能效,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排放的清洁性和环保性。
[0006]4、多膛炉排出的烟气在经过二次燃烧室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中含有一定的烟尘等杂质,传统方式中一般会通过喷淋的方式对尾气进行除尘处理,但这种简单的利用喷淋水冲洗的方式不仅耗水量大,且取得的除尘效果不甚理想。另外,由于尾气中
也含有一定的余热,若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对该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也将极大的提升多膛炉总体的热能效,起到节能减排、环保经济的积极效应。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膛炉,从上述几大方面对现有的多膛炉整体结构进行改良改进,在提升多膛炉综合性能的目标上取得了极为显著、突出的成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活性炭高效冷却的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
[0009]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和排烟口、炉体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炉体内部沿竖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层炉盘,所述炉盘将炉体内分隔为多段炉腔,炉盘包括第一炉盘和第二炉盘,所述第一炉盘和第二炉盘上下交错分布;所述第一炉盘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落料口,第二炉盘的靠近边沿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落料口;所述炉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将物料由炉盘的盘体朝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进行推送的送料推进器;
[0010]位于最下层的所述炉盘的下方设置有接料盘,所述接料盘与炉体的内腔相配合,且与送料推进器的推进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位于接料盘顶部一侧的炉体侧壁上;所述接料盘上方的炉体内侧壁上还设置有朝炉体内部倾斜延伸的出料刮板,所述出料刮板的下边沿与接料盘相接触;所述接料盘与炉体的底部之间构成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与外界的冷却水源连接,冷却管上设置有若干朝上的冷却喷头,所述冷却喷头与冷却管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冷却管包括多圈环管,相邻的两圈环管之间通过短接管连通,且相邻两层短接管相互交错,位于最外层的环管上设置进水接头。
[0012]优选的,所述接料盘的底面设置有若干纵横交错的散热条,所述散热条与接料盘焊接。
[0013]优选的,所述冷却室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蒸汽排出口。
[0014]优选的,所述蒸汽排出口与蒸汽回收装置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横向的第一螺旋输送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器的进口端与出料口连通、第一螺旋输送器的出口端通过落料管与位于炉体下方的第二螺旋输送器的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器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冷却水套。
[0016]优选的,所述送料推进器包括设置在炉体中心的、竖向的推进主轴,所述推进主轴的下端伸出炉体外并与主轴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推进主轴上对应每一层炉盘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推送耙;所述推送耙包括连接套、耙臂和耙叶,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推进主轴外,并与推进主轴固定连接;所述耙臂固定设置在连接套的侧壁上,且沿连接套的径向延伸;所述耙臂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朝耙臂的一侧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悬伸端设置有铰接座;每一个所述安装板上均设置有一张耙叶,所述耙叶和安装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倾斜相交,且倾斜方向与物料推送方向相适配;所述耙叶与铰接座铰接,且铰接中心沿竖向延伸;所述耙叶的下边沿与炉盘的盘体相接触;所述推送耙还包括叶片角度调整器,所述耙叶能够在叶片角度调整器的带动下绕铰接中心旋转;
[0017]所述耙臂顶部设置有沿耙臂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槽,所述叶片角度调整器包括设置在长槽内且能够沿长槽长度方向滑动的调整杆;所述长槽内沿长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
若干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调整杆相配合的杆孔,所述调整杆穿设在杆孔内;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安装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短槽,所述短槽内设置有能够沿短槽宽度方向移动的、沿短槽长度方向延伸的短杆,所述短杆与调整杆固接;短杆上设置有沿短杆长度方向延伸的销孔,所述耙叶靠近短杆的一端设置有与销孔相配合的传动销,所述传动销穿设在销孔内并与销孔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叶片角度调整器还包括能够驱动调整杆沿长槽的长度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
[0018]优选的,所述推进主轴为空心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推进主轴中心的、竖向的驱动丝杆,所述推进主轴下端的内表面中心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段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座;所述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和排烟口(3)、炉体(1)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4);所述炉体(1)内部沿竖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层炉盘,所述炉盘将炉体(1)内分隔为多段炉腔,炉盘包括第一炉盘(5)和第二炉盘(6),所述第一炉盘(5)和第二炉盘(6)上下交错分布;所述第一炉盘(5)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落料口(7),第二炉盘(6)的靠近边沿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落料口(8);所述炉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将物料由炉盘的盘体朝第一落料口(7)和第二落料口(8)进行推送的送料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层的所述炉盘的下方设置有接料盘(55),所述接料盘(55)与炉体(1)的内腔相配合,且与送料推进器的推进主轴(9)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4)位于接料盘(55)顶部一侧的炉体(1)侧壁上;所述接料盘(55)上方的炉体(1)内侧壁上还设置有朝炉体(1)内部倾斜延伸的出料刮板(56),所述出料刮板(56)的下边沿与接料盘(55)相接触;所述接料盘(55)与炉体(1)的底部之间构成冷却室(57),所述冷却室(57)内设置有冷却管(58),所述冷却管(58)与外界的冷却水源连接,冷却管(58)上设置有若干朝上的冷却喷头(59),所述冷却喷头(59)与冷却管(58)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8)包括多圈环管(60),相邻的两圈环管(60)之间通过短接管(61)连通,且相邻两层短接管(61)相互交错,位于最外层的环管(60)上设置进水接头(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盘(55)的底面设置有若干纵横交错的散热条(63),所述散热条(63)与接料盘(55)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57)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蒸汽排出口(6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口(64)与蒸汽回收装置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4)处设置有横向的第一螺旋输送器(65),所述第一螺旋输送器(65)的进口端与出料口(4)连通、第一螺旋输送器(65)的出口端通过落料管(66)与位于炉体(1)下方的第二螺旋输送器(67)的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器(67)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冷却水套(6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活性炭再生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推进器包括设置在炉体(1)中心的、竖向的推进主轴(9),所述推进主轴(9)的下端伸出炉体(1)外并与主轴驱动器(10)传动连接;所述推进主轴(9)上对应每一层炉盘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推送耙(11);所述推送耙(11)包括连接套(12)、耙臂(13)和耙叶(14),所述连接套(12)套设在推进主轴(9)外,并与推进主轴(9)固定连接;所述耙臂(13)固定设置在连接套(12)的侧壁上,且沿连接套(12)的径向延伸;所述耙臂(1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朝耙臂(13)的一侧延伸的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的悬伸端设置有铰接座(16);每一个所述安装板(15)上均设置有一张耙叶(14),所述耙叶(14)和安装板(15)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倾斜相交,且倾斜方向与物料推送方向相适配;所述耙叶(14)与铰接座(16)铰接,且铰接中心沿竖向延伸;所述耙叶(14)的下边沿与炉盘的盘体相接触;所述推送耙(11)还包括叶片角度调整器,所述耙叶(14)能够在叶片角度调整器的带动下绕铰接中心旋转;所述耙臂(13)顶部设置有沿耙臂(13)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槽(17),所述叶片角度调整器包括设置在长槽(17)内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金燕陆中吴昭莹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一霖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