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004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该系统包括生物滞留池和方便控制池体深度的组合滑轮装置;生物滞留池包括提拉环、方便池体上下滑动的定向轮、适用于寒地气候的外池体、内池体、海绵粘条和设置于池体内的填料层,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融雪层、蓄水层、种植换土层、砂土过滤层、过渡净化层和排水层;组合滑轮装置包括定滑轮、尼龙绳、滚筒、固定电机和提拉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现有技术中生物滞留系统在低温情况下的处理难度,包括净化雪融水携带的更多地表污染和解决滞留层土壤冻结导致的雪水难以下渗的问题,提高水体净化效率,更有效地降低入河面源污染,改善河流水质。流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面源污染是指污染物以颗粒态或溶解态的形态,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或径流的冲刷作用下随径流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污染。面源污染物毒性大、种类复杂,带来的危害较大。而河道面源污染主要是以降雨引起的雨水径流的形式产生,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雨水对河流周边道路表面的沉积物、无植被覆盖裸露的地面、垃圾等的冲刷,因此,降低河道面源污染也可以理解成降低河道周边降雨径流的污染。目前,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江河湖泊水质恶化的主要成因,也已成为当前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0003]生物滞留系统具有滞水作用,可以净化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起到蓄水、净水作用,但在寒冷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时间长达数月,受低温气候条件的限制,传统下凹式绿地、生态护岸、缓冲带等生物滞留系统不能有效发挥其海绵体功能,必须结合寒地气侯和土壤特点,在滞留池构造、植物选择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设置于驳岸(22)边的生物滞留池(1)和设置于河道(23)河岸上的组合滑轮装置(2);所述生物滞留池(1)包括提拉环(16)、定向轮(10)、外池体(11)、内池体(13)、海绵粘条(12)和设置于池体内的填料层,填料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融雪层(3)、蓄水层(5)、种植换土层(6)、砂土过滤层(7)、过渡净化层(8)和排水层(9);所述组合滑轮装置(2)包括定滑轮(19)、尼龙绳(18)、滚筒(20)、固定电机(21)和提拉钩(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轮(10)设置于所述生物滞留池(1)池体靠近驳岸(2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池体(11)和内池体(13)是生物滞留池(1)在外部设置的双层池体,由PVC板材料制成,厚度均为30mm;所述海绵粘条(12)为外池体(11)和内池体(13)中间的夹层,由橡塑海绵材料制成,厚度为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雪层(3)厚度为200~300mm,填充环保融雪填料;所述环保融雪填料为直径3mm~5mm的球形颗粒,由水、丙烯酸与丙烯磺酸钠的共聚物合成:质量比为2: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雪层(3)与所述蓄水层(5)中间铺设穿孔排水板(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寒地降低河道面源污染的生物滞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排水板(4)平面形状为正方形,平面面积为6.25

,厚度为50mm,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妍曹兴佳赵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茂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