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切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730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四通切换阀的功能和根据需要绕过一个流路的主功能部的功能的流路切换阀,其具备基座构件和阀芯。基座构件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及旁通连接口。旁通连接口与旁通流路连接,该旁通流路绕过与第三连接口连接的流路的主功能部。旁通连接口在阀芯的旋转方向上与第三连接口相邻配置。阀芯具有根据旋转位置来切换连接口的连接的第一连通部及第二连通部、以及根据阀芯的旋转位置来将旁通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闭塞的第一遮挡部及第二遮挡部。连接口闭塞的第一遮挡部及第二遮挡部。连接口闭塞的第一遮挡部及第二遮挡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路切换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在多个流路中流动的流体的流动进行切换的流路切换阀。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车辆用空调装置,已知有使用热泵回路(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来进行室内供暖的装置。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大多具备通过在内部流动的液体(热介质)来加热空调空气的加热器芯、使液体在加热器芯中流动的液体循环回路、以及将外部气体作为热源的热泵回路(制冷循环)。
[0003]热泵回路具备:将吸入的气体制冷剂加压而喷出的压缩机;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膨胀的膨胀阀;安装在压缩机的喷出侧与膨胀阀之间的冷凝器;以及安装在膨胀阀与压缩机的吸入侧之间的室外热交换器。热泵回路的冷凝器以能够与在液体循环回路中流动的液体进行热交换的方式与液体循环回路相接配置。在热泵回路中,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从外部气体吸热后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和冷凝器而向液体循环回路内的液体传递热量。传递到液体循环回路内的液体的热量在加热器芯中对空调空气进行加热。
[0004]这样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热泵回路通过室外热交换器来从外部气体进行吸热,因此在外部气体的温度极端低的状况下从外部气体进行吸热时,热泵回路内的制冷剂比外部气体还降低温度而进行吸热。因此,若是在外部气体温度极端低的状况下进行供暖运转,则会由于制冷剂温度的降低而使在热泵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流量减少,无法进行加热器芯的迅速的加热。
[0005]作为其对策,提出了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7-12430号),其在热泵回路的高压侧安装高压侧热交换器(冷凝器),并且在热泵回路的低压侧安装低压侧热交换器(蒸发器),在低压侧热交换器中与在液体循环回路中流动的液体(热介质)之间进行低压侧的热交换(吸热)。
[0006]在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根据外部气体温度、车辆的运转状况等来适当切换在液体循环回路内流动的液体的流动,在蓄电池、马达驱动电路(PDU)、散热器等中选择地进行吸热或放热。液体循环回路在回路内配置多个四通切换阀、三通切换阀等的阀芯,通过这多个阀芯的切换的组合来获得各种各样的液体的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然而,上述的液体循环回路所使用的流路的切换机构需要在回路内配置多个四通切换阀、三通切换阀等的阀芯,因此向回路组装部件的组装工时增多,而且容易成为使回路整体大型化、重量化的原因。
[0008]作为其对策,目前,正在推进在能够将四个流路中的两个流路分别择一地与剩余的流路连接的四通切换阀中附加有使剩余的流路中的一方根据需要而绕过该流路的主功能部的功能的流路切换阀的开发。
[0009]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考虑到上述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备四通切换阀的
功能和根据需要绕过一个流路的主功能部的功能的流路切换阀。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0011](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流路切换阀具备:基座构件,其具有与流路连接的多个连接口;以及阀芯,其能够旋转地组装于所述基座构件,所述流路切换阀根据所述阀芯的旋转位置来切换多个所述流路的连接,其中,所述基座构件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以及旁通连接口,其与旁通流路连接,所述旁通流路绕过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接的流路的主功能部,所述旁通连接口在所述阀芯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第三连接口相邻配置,所述阀芯具有:第一连通部及第二连通部,它们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分别根据旋转位置择一地与所述第三连接口和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第一遮挡部,其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来连接的第一旋转位置时,将所述旁通连接口闭塞,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旁通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来连接的第二旋转位置时,将所述第三连接口闭塞;以及第二遮挡部,其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来连接的第三旋转位置时,将所述旁通连接口闭塞,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旁通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来连接的第四旋转位置时,将所述第三连接口闭塞。
[0012]根据上述方案,当阀芯被进行位置操作至第一旋转位置时,阀芯的第一连通部使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连通,第二连通部使第二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连通。此时,旁通连接口由第一遮挡部闭塞。其结果是,流体在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之间流动,并且,流体在第二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之间也流动。
[0013]当阀芯被进行位置操作至第二旋转位置时,阀芯的第一连通部使第一连接口与旁通连接口连通,第二连通部使第二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连通。此时,第三连接口由第一遮挡部闭塞。其结果是,流体在第一连接口与旁通连接口之间流动,并且,流体在第二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之间也流动。
[0014]当阀芯被进行位置操作至第三旋转位置时,阀芯的第二连通部使第二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连通,第一连通部使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连通。此时,旁通连接口由第二遮挡部闭塞。其结果是,流体在第二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之间流动,并且,流体在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之间也流动。
[0015]当阀芯被进行位置操作至第四旋转位置时,阀芯的第二连通部使第二连接口与旁通连接口连通,第一连通部使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连通。此时,第三连接口由第二遮挡部闭塞。其结果是,流体在第二连接口与旁通连接口之间流动,并且,流体在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之间也流动。
[0016](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阀芯在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以与旋转位置对应的比率使所述第三连接口及所述旁通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三旋转位置与所述第四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以与旋转位置对应的比率使所述第三连接口及所述旁通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
[0017]这种情况下,在阀芯位于第一旋转位置与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第一连通部以与阀芯的旋转位置对应的比率与第三连接口和旁通连接口连通。在阀芯位于第三旋转位置与第四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第二连通部以与阀芯的旋转位置对应的比率
与第三连接口和旁通连接口连通。
[0018](3):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阀芯具有以所述阀芯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形形状的外周面,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所述旁通连接口及所述第四连接口的各周缘部配置成滑动自如地与所述阀芯的所述外周面抵接,所述阀芯具有:第一连通口,其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时使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时使所述旁通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以及第二连通口,其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三旋转位置时使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四旋转位置时使所述旁通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周缘部构成所述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周缘部构成所述第二遮挡部。
[0019]这种情况下,当阀芯被进行位置操作至第一旋转位置时,阀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路切换阀,其具备:基座构件,其具有与流路连接的多个连接口;以及阀芯,其能够旋转地组装于所述基座构件,所述流路切换阀根据所述阀芯的旋转位置来切换多个所述流路的连接,所述流路切换阀的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口;以及旁通连接口,其与旁通流路连接,所述旁通流路绕过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接的流路的主功能部,所述旁通连接口在所述阀芯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第三连接口相邻配置,所述阀芯具有:第一连通部及第二连通部,它们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分别根据旋转位置择一地与所述第三连接口和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第一遮挡部,其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来连接的第一旋转位置时,将所述旁通连接口闭塞,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旁通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来连接的第二旋转位置时,将所述第三连接口闭塞;以及第二遮挡部,其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来连接的第三旋转位置时,将所述旁通连接口闭塞,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旁通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来连接的第四旋转位置时,将所述第三连接口闭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在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以与旋转位置对应的比率使所述第三连接口及所述旁通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三旋转位置与所述第四旋转位置之间的旋转位置时,以与旋转位置对应的比率使所述第三连接口及所述旁通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具有以所述阀芯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形形状的外周面,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所述旁通连接口及所述第四连接口的各周缘部配置成滑动自如地与所述阀芯的所述外周面抵接,所述阀芯具有:第一连通口,其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时使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时使所述旁通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以及第二连通口,其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三旋转位置时使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四旋转位置时使所述旁通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部连
通,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周缘部构成所述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周缘部构成所述第二遮挡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具有:有底筒状的阀芯主体,其向轴向的一侧开口;以及分隔壁,其将所述阀芯主体的内部分隔为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所述基座构件具有滑动自如地与所述阀芯的开口侧的端面和所述分隔壁的端面抵接的阀座部,在所述阀座部以面向所述阀芯的开口内的方式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所述旁通连接口及所述第四连接口,并且,所述旁通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在以所述阀芯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大致同心圆上相邻配置,在所述阀芯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遮挡壁和第二遮挡壁,所述第一遮挡壁滑动自如地与所述阀座部抵接,所述第一遮挡壁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时,将所述旁通连接口闭塞且使所述第三连接口打开,并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时,将所述第三连接口闭塞且使所述旁通连接口打开,所述第二遮挡壁滑动自如地与所述阀座部抵接,所述第二遮挡壁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三旋转位置时,将所述旁通连接口闭塞且使所述第三连接口打开,并且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第四旋转位置时,将所述第三连接口闭塞且使所述旁通连接口打开,所述第一遮挡壁构成所述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遮挡壁构成所述第二遮挡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路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构件具有阀芯罩,所述阀芯罩覆盖所述阀芯主体的在轴向的另一侧配置的端部壁的外侧,在所述阀芯罩与所述端部壁之间形成流路室,所述端部壁具有:第一贯通孔,其将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义之山崎和实小岛淳近藤良弘泽田光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