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安瓿瓶的运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49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安瓿瓶的运输机构,包括第一运输区段、第二运输区段、滑道、拦截气缸、推动组件和止位组件;第一运输区段的终端与第二运输区段的始端相接;第二运输区段的终端与滑道的始端相接,且第二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大于第一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第二运输区段的终端与滑道的始端相接。通过将第二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设计成大于第一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实现差速运输。如此,当位于第一运输区段末端的联排塑料安瓿瓶接触到第二运输区段时,该联排塑料安瓿瓶向前运输的速度大于其它在第一运输区段上的联排塑料安瓿瓶,增大该联排塑料安瓿瓶与其后一个的联排塑料安瓿瓶之间的间距,实现将连续排列的联排塑料安瓿瓶转换成间隔运输。转换成间隔运输。转换成间隔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安瓿瓶的运输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涉及医用包装容器的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安瓿瓶的运输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安瓿瓶是用于盛装药液小型玻璃容器,容量一般为1~25ml,常用于存放注射用的药物以及疫苗、血清等,也用于口服液的包装。随着制造行业的发展,如今已出现塑料安瓿瓶,塑料安瓿瓶由于材质的延展性高,折断时不会产生碎屑,能克服玻璃安瓿瓶的缺点。而现有的塑料安瓿瓶产线中,塑料安瓿瓶生产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普遍是多个安瓿瓶相连生产构成联排塑料安瓿瓶,具有生产速度快,且产量大,因此现有安瓿瓶运输机构普遍是前后相贴地紧密运输。这样的运输方式尽管能节省运输空间,但存在的问题是联排塑料安瓿瓶之间的间隙小,在视觉检测线上,难以对联排塑料安瓿瓶进行标记,且不方便全面的对联排塑料安瓿瓶进行视觉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塑料安瓿瓶的运输机构,以解决现有运输过程中联排塑料安瓿瓶之间的间隙小,在视觉检测线上,难以对联排塑料安瓿瓶进行标记,且不方便全面的对联排塑料安瓿瓶进行视觉检测。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安瓿瓶的运输机构,包括第一运输区段、第二运输区段、拦截气缸、滑道、推动组件和止位组件;
[0005]所述第一运输区段的终端与所述第二运输区段的始端相接;所述第二运输区段的终端与所述滑道的始端相接,且所述第二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大于第一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
[0006]所述拦截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运输区段的终端一侧,所述拦截气缸的活动端朝第一运输区段的终端另一侧伸出;
[0007]所述第二运输区段的终端与所述滑道的始端相接;所述推动组件用于逐个地推动所述滑道上的联排塑料安瓿瓶移动至滑道的终端;所述止位组件用于将联排塑料安瓿瓶止位于滑道的终端。
[000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件和回转部;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回转部传动连接,所述回转部用于驱动推动件从滑道的始端推动联排塑料安瓿瓶至滑道的终端,且用于将推动件回转至所述滑道的始端。
[000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转部包括回转带、辅助侧板和第一驱动件;
[0010]所述辅助侧板竖立设置在滑道的一侧,且所述辅助侧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滑道的长度方向;
[0011]所述回转带水平回转地设置在滑道设有辅助侧板的同一侧,且所述回转带的部分内侧面相贴于所述辅助侧板靠近所述滑道的一侧面板;
[0012]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回转带回转;
[0013]多个所述推动件等间距地安装在所述回转带上。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动件呈L形,所述推动件的转角处水平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回转带的顶面;
[0015]所述辅助侧板的顶面高于所述回转带的顶面;
[0016]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设置在辅助侧板的后方,所述第二传动轮设置在辅助侧板的前方,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分别与回转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辅助侧板之间设有转向缺口;
[0017]所述第一传动轮上设有转向滚轮,所述转向滚轮转动设置在第一传动轮的顶部,且所述转向滚轮的顶面高于所述回转带的顶面。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止位组件包括挡块和第二驱动件;
[0019]所述挡块活动设置在所述滑道的终端;
[0020]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挡块活动,以使挡块堵塞和打开滑道的终端。
[00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连杆和凸轮驱动部,所述连杆的中部垂直转动连接于滑道的下方,所述凸轮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滑道的下方;所述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杆的后端,所述连杆的前端与所述凸轮驱动部传动连接,以构成凸轮机构。
[002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动组件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回转部的顶部。
[002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运输区段、第二运输区段和滑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导杆。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设计成大于第一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实现差速运输。如此,当位于第一运输区段末端的联排塑料安瓿瓶接触到第二运输区段时,该联排塑料安瓿瓶向前运输的速度大于其它在第一运输区段上的联排塑料安瓿瓶,增大该联排塑料安瓿瓶与其后一个的联排塑料安瓿瓶之间的间距,实现将连续排列运输的联排塑料安瓿瓶转换成有规律地逐个间隔地运输,利于推动组件推动滑道上联排塑料安瓿瓶移动至滑道的终端。将本技术应用在视觉检测线上,将联排塑料安瓿瓶有规律地逐个间隔地运输,利于对各个联排塑料安瓿瓶进行标记,且方便全面的对联排塑料安瓿瓶进行视觉检测。
[0026]其中,拦截气缸用于拦截和放行第一运输区段终端的联排塑料安瓿瓶。具体地,首先,拦截气缸伸出其活动端,以拦截第一运输区段终端的联排塑料安瓿瓶,使联排塑料安瓿瓶不能进入到第二运输区段中,当推动组件可以推动下一个联排塑料安瓿瓶时,拦截气缸缩回其活动端,以放行第一运输区段终端的联排塑料安瓿瓶,被放行的联排塑料安瓿瓶则会在第二运输区段的带动下加速向前运输,以实现与后一个联排塑料安瓿瓶拉开间距。当被放行的联排塑料安瓿瓶完全经过拦截气缸后,拦截气缸再次伸出其活动端进行拦截后一个联排塑料安瓿瓶。如此循环,以利于在高速运输的产线中实现联排塑料安瓿瓶有规律地逐个间隔地运输至滑道。
[0027]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推动组件逐个地推动滑道上的联排塑料安瓿瓶,并利用止位组件止位于滑道的终端,达到联排塑料安瓿瓶静置在滑道终端的效果,以方
便联排塑料安瓿瓶在后续的处理转运。例如,联排塑料安瓿瓶静置在滑道终端时,方便对联排塑料安瓿瓶进行图像采集或夹起搬运。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推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止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中:100

第一运输区段、200

第二运输区段、300

滑道、400

推动组件、410

推动件、420

回转部、421

回转带、422

辅助侧板、423

转向缺口、424

第一驱动件、425

第一传动轮、426

转向滚轮、427

第二传动轮、500

止位组件、510

挡块、520

第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安瓿瓶的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运输区段、第二运输区段、滑道、拦截气缸、推动组件和止位组件;所述第一运输区段的终端与所述第二运输区段的始端相接;所述第二运输区段的终端与所述滑道的始端相接,且所述第二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大于第一运输区段的运输速度;所述拦截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运输区段的终端一侧,所述拦截气缸的活动端朝第一运输区段的终端另一侧伸出;所述第二运输区段的终端与所述滑道的始端相接;所述推动组件用于逐个地推动所述滑道上的联排塑料安瓿瓶移动至滑道的终端;所述止位组件用于将联排塑料安瓿瓶止位于滑道的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安瓿瓶的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件和回转部;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回转部传动连接,所述回转部用于驱动推动件从滑道的始端推动联排塑料安瓿瓶至滑道的终端,且用于将推动件回转至所述滑道的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安瓿瓶的运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部包括回转带、辅助侧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辅助侧板竖立设置在滑道的一侧,且所述辅助侧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滑道的长度方向;所述回转带水平回转地设置在滑道设有辅助侧板的同一侧,且所述回转带的部分内侧面相贴于所述辅助侧板靠近所述滑道的一侧面板;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回转带回转;多个所述推动件等间距地安装在所述回转带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安瓿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钊强陈天生谢振华王维民邓晓陈思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读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