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软管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34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软管接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软管接头结构,包括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右连接管位于左连接管右端,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外侧均开有环形连接槽,且环形连接槽内部上下端均滑动连接有夹板,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上下两端且位于环形连接槽的外围均螺纹连接有锁紧杆,且每块夹板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限位块,环形连接槽内部且位于每块夹板的内侧均开有若干个与限位块相同数量的防滑槽;由于环形连接槽内部呈倾斜状,因此便于使多种直径的软管插入环形连接槽内,保证了适用范围,再通过限位块挤压弹性带及软管,软管及弹性带则被压紧至防滑槽内,从而使软管难以与左连接管或右连接管分离,保证了安装后的稳固性。保证了安装后的稳固性。保证了安装后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软管接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管接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软管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金属软管接头是现代工业管路中的一种高品质的柔性管道。它主要由波纹管、网套和接头组成。它的内管是具有螺旋形或环形的薄壁不锈钢波纹管,波纹管外层的网套,是由不锈钢丝或钢带按一定的参数编织而成。
[0003]现目前金属软管接头结构,连接管难以连接多种直径的软管,导致适用范围受限,而且软管与连接管进行安装连接后,使用时间一长,由于水带来的冲击力,软管易与连接管产生分离,导致安装后的稳固性不佳,且两个连接管进行螺纹连接后,也会因为使用时间太长而产生螺纹松动,易导致两个连接管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软管接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连接管难以连接多种直径的软管,且连接管易与软管分离,导致稳固性不佳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软管接头结构,包括左连接管和右连接管,所述右连接管位于所述左连接管右端:
[0006]所述左连接管和所述右连接管外侧均开有环形连接槽,且所述环形连接槽内部上下端均滑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左连接管和所述右连接管上下两端且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槽的外围均螺纹连接有锁紧杆,且每块所述夹板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限位块,所述环形连接槽内部且位于每块所述夹板的内侧均开有若干个与所述限位块相同数量的防滑槽,每个所述防滑槽的开口处均相接有弹性带,且所述左连接管右端固定连接内螺纹对接管,所述内螺纹对接管外围右侧的上下端均开有定位槽,且所述右连接管左端开有外螺纹对接槽,所述右连接管内部上下端且位于所述外螺纹对接槽的外侧均开有活动腔,且所述活动腔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首端贯穿出所述右连接管的外壁,且所述定位杆,末端贯穿出所述右连接管的内壁,所述定位杆外围且位于所述活动腔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每个所述固定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夹板呈弧形状,且所述夹板内侧和所述环形连接槽内部均呈倾斜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防滑槽相对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杆末端贯穿进所述环形连接槽,且所述锁紧杆末端与所述夹板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管右端且位于所述内螺纹对接管内侧及所述右连接管左端且位于所述外螺纹对接槽的内侧均开有环形卡槽,且两个所述环形卡槽之间卡接有密封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对接管与所述外螺纹对接槽螺纹连接,且所述内螺纹对接管右端外围呈倾斜状,所述定位杆末端与所述定位槽卡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穿插过所述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腔内,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右连接管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首端固定连接有拉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
[0013]通过将软管一端插入环形连接槽内,由于环形连接槽内部呈倾斜状,因此便于使多种直径的软管插入环形连接槽内,保证了适用范围,再通过夹板将软管进行夹紧,且使限位块与防滑槽进行对接,限位块则挤压弹性带及软管,软管及弹性带则被压紧至防滑槽内,从而使软管难以与左连接管或右连接管分离,保证了安装后的稳固性,而弹性带没被压缩前,弹性带使得环形连接槽内部呈相对光滑状,以免软管进入环形连接槽内时被防滑槽限位,使软管插入环形连接槽内时更加的顺畅,保证了安装便捷性,且通过内螺纹对接管与外螺纹对接槽进行螺纹固定,便于将左连接管与右连接管固定在一起,再使定位杆插入定位槽内,防止产生螺纹松动,更好的防止了左连接管与右连接管由于螺纹松动而导致分离的情况发生,减少维护麻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连接管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1-5中:左连接管1、右连接管2、密封圈3、环形连接槽4、夹板5、锁紧杆6、环形卡槽7、限位块8、防滑槽9、弹性带10、定位杆11、活动腔12、固定环13、复位弹簧14、定位槽15、内螺纹对接管16、外螺纹对接槽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请参阅图1至图5:
[0022]一种金属软管接头结构,包括左连接管1和右连接管2,所述右连接管2位于所述左连接管1右端:
[0023]所述左连接管1和所述右连接管2外侧均开有环形连接槽4,且所述环形连接槽4内部上下端均滑动连接有夹板5,所述左连接管1和所述右连接管2上下两端且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槽4的外围均螺纹连接有锁紧杆6,且每块所述夹板5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限位块8,所述环形连接槽4内部且位于每块所述夹板5的内侧均开有若干个与所述限位块8相同数量的防滑槽9,每个所述防滑槽9的开口处均相接有弹性带10,所述夹板5呈弧形状,且所述夹板5内侧和所述环形连接槽4内部均呈倾斜状,所述限位块8与所述防滑槽9相对接,所述锁紧杆6末端贯穿进所述环形连接槽4,且所述锁紧杆6末端与所述夹板5转动连接;
[0024]具体的,将软管的一端插入环形连接槽4内,直到软管在环形连接槽4内难以移动为止,然后拧紧锁紧杆6,锁紧杆6带动夹板5靠近软管,此时夹板5及限位块8则挤压软管,由于软管及弹性带10具有一定的柔性,当限位块8对接至防滑槽9内时,因此软管及弹性带10
则被限位块8挤压至防滑槽9内,此时软管则被稳固安装至环形连接槽4内,保证了安装后的稳固性,由于环形连接槽4内部呈倾斜状,因此便于多种直径的软管插入环形连接槽4内,保证了适用范围,而弹性带10没被压缩前,弹性带10使得环形连接槽4内部呈相对光滑状,以免软管进入环形连接槽4内时被防滑槽9限位,使软管插入环形连接槽4内时更加的顺畅,保证了安装便捷性。
[0025]且所述左连接管1右端固定连接内螺纹对接管16,所述内螺纹对接管16外围右侧的上下端均开有定位槽15,且所述右连接管2左端开有外螺纹对接槽17,所述右连接管2内部上下端且位于所述外螺纹对接槽17的外侧均开有活动腔12,且所述活动腔12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定位杆11,所述定位杆11首端贯穿出所述右连接管2的外壁,且所述定位杆11,末端贯穿出所述右连接管2的内壁,所述定位杆11外围且位于所述活动腔12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3,每个所述固定环13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所述内螺纹对接管16与所述外螺纹对接槽17螺纹连接,且所述内螺纹对接管16右端外围呈倾斜状,所述定位杆11末端与所述定位槽15卡接;
[0026]进一步的,当需要使左连接管1与右连接管2进行连接时,使内螺纹对接管16与外螺纹对接槽17进行螺纹固定,因此便于将左连接管1与右连接管2固定在一起,由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软管接头结构,包括左连接管(1)和右连接管(2),所述右连接管(2)位于所述左连接管(1)右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管(1)和所述右连接管(2)外侧均开有环形连接槽(4),且所述环形连接槽(4)内部上下端均滑动连接有夹板(5),所述左连接管(1)和所述右连接管(2)上下两端且位于所述环形连接槽(4)的外围均螺纹连接有锁紧杆(6),且每块所述夹板(5)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限位块(8),所述环形连接槽(4)内部且位于每块所述夹板(5)的内侧均开有若干个与所述限位块(8)相同数量的防滑槽(9),每个所述防滑槽(9)的开口处均相接有弹性带(10),且所述左连接管(1)右端固定连接内螺纹对接管(16),所述内螺纹对接管(16)外围右侧的上下端均开有定位槽(15),且所述右连接管(2)左端开有外螺纹对接槽(17),所述右连接管(2)内部上下端且位于所述外螺纹对接槽(17)的外侧均开有活动腔(12),且所述活动腔(12)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定位杆(11),所述定位杆(11)首端贯穿出所述右连接管(2)的外壁,且所述定位杆(11),末端贯穿出所述右连接管(2)的内壁,所述定位杆(11)外围且位于所述活动腔(12)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3),每个所述固定环(13)外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黃健智黃渝闳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新月电子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