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结构上与火花隙相联的串联电阻器,特别是一种放电间隙,它可应用在避雷器上。授权公告号为CN2167455Y的“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放电间隙”,公开了一种由两个金属电极之间卡装一个非线性电阻环而组成的一种放电间隙。由于金属电极表面平整,放电时,弧根无处转移,无吹弧能力,在大电流冲击下,电极表面极易烧毛,从而影响间隙在工频放电电压下的稳定性。为缓冲上述问题,该专利技术采取加大间隙的方法,而加大间隙却又带来了如下几种不足之处由于需用较大阻值的电阻环与该大间隙相适配,导致这种单个放电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达26千伏以上,由于叠加级差很大,故其重叠使用无意义,只能以单间隙结构使用;间隙间距大,则电场势必不均匀,局放较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间隙间距较小,可耐受大电流冲击,不易产生电磨损的放电间隙。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放电间隙,包含电阻环以及卡接在电阻环两端的电极,其结构要点为间隔电阻环而相对分布的电极中的其中一个其电极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突兀在电极本体上的放电凸点,此电极表面与电阻环接触。这样在一个电极表面上具 ...
【技术保护点】
放电间隙,包含电阻环(1)以及卡接在电阻环(1)两端的电极,其特征在于,间隔电阻环(1)而相对分布的电极中的其中一个,其电极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突兀在电极本体上的放电凸点(2),此电极表面与电阻环(1)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放电间隙,包含电阻环(1)以及卡接在电阻环(1)两端的电极,其特征在于,间隔电阻环(1)而相对分布的电极中的其中一个,其电极表面上具有至少两个突兀在电极本体上的放电凸点(2),此电极表面与电阻环(1)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放电凸点(2)沿电极圆周方向均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极表面上的放电凸点(2)为三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放电凸点(2)为在电极本体上冲制出的凸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放电凸点(2)横截面形状或为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增容,陈绍疆,
申请(专利权)人:闽清永久避雷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