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进财专利>正文

火花塞点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916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火花塞点火装置,其是一具有陶磁体、金属体的火花塞,在陶磁体中设有正电极,在金属体上端一侧设有倒L状的负电极,正电极上端即对应负电极,而正电极形成放电区,对负电极形成的受电区放电;其特征在于:该倒L状的负电极,设成圆杆状的构造构成,形成呈弧凸面对应于正电极的上端面、直径角及侧边。(*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火花塞点火装置,使火花塞的点火作用,得以具有增进放电效率、降低积碳率,进而获得增进放电燃烧效率及耐用性更佳的实用功效。(2)其负电极4呈板片状,并处于正电极3上方,恰似一“罩片”般,当放电燃烧时,会产生烟及水气、甚至燃烧未完全的油气,其“罩片”般的负电极4,会有阻挡气流的效应,易在放电区W2造成“潮湿”的现象,即丧失放电功能(此即是,一般俗称“火嘴湿了!”)。图2的现有产品,是比较进步的,其为了改善附图说明图1的尖锥正电极3放电区W1极小的问题,而将正电极5设成非尖锥的“平面端头”,另外,为达到尖锥放电的效果,而将板片状的负电极6予设成“底面具有圆凸状”的凸点60;上述结构其实也存在有下列缺点(1)虽然正电极5放电区W1面积较大,但是,因负电极6仍呈板片状,因此,只有在“凸点60”处形成受电区W2,其受电区W2面积仍小,也会发生在凸点60处积碳M的问题。凸点60处一积满碳M,即丧失放电功能。(2)其负电极6仍呈板片状,对放电区W1、受电区W2的气流流通,也没有增进流通的效果。本技术将倒L状的负电极设成圆杆状构造,而得以具有下列的技术创意与功效其一,利用圆杆状形成“弧凸面”,而得以具有“尖锥放电”的效果。其二,利用弧凸面,形成在放电区、受电区的“两侧”,具有较大空间的“气流空间”,得以较快速排除碳粉、湿气,而获得降低积碳率、增进燃烧率的功效。其三,利用整体杆状的弧凸面,而得以增大“受电区”的面积,即使有积碳时,也能延长“可正常放电受电的时间”,耐用性较佳。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本技术是一具有陶磁体1、金属体2的火花塞,于陶磁体1中设有正电极10,在金属体2上端一侧设有倒L状的负电极11,正电极10上端即对应负电极11,而正电极10形成放电区W1,对负电极11形成的受电区W2放电其主要特征在于该倒L状的负电极11,设成圆杆状的构造构成,形成呈“弧凸面110”对应于正电极10的上端面、直径角及侧边,利用弧凸面110,得以形成尖锥放电放果,并且,此尖锥放电的受电区W2宽度面积得增大,并同时在直径角处、侧边形成有副受电区W3,及利用圆杆状的构造,得以在受电区W2、副受电区W3双侧,形成有较大开放空间的气流空间H1;利用上述的构造,本技术的作用、功效、优点,兹再细节说明如下“尖锥状”具有较佳的放电效应(此是已经证实的特性,谅不再冗述其原理),而本技术的负电极11设成圆杆状,形成有“弧凸面110”,因此,可得以具有“尖锥放电”的功效。然而,本技术的弧凸面110“尖锥放电”,不是呈“尖点”状,或“小面积的圆凸点”状,而是设成“整体”负电极110对应于正电极10面,均是“全部弧凸面110”,因此,在正电极10的上端面所形成的受电区W2,可谓呈“长直线状”的宽幅,而获得较大宽度面积的受电区W2(如图3B,图3C所示),而且,对应于正电极10的“直径角”、“侧边”,也是呈“弧凸面110”,同理,也是具有“尖锥放电”的效应,因此,可形成一“副受电区W3”(如图3B、图3的A-A所示)。由上述说明可知,本技术具有“较大宽度的受电区W2”,又增有一“副受电区W3”,因此,得以增大放电、受电的面积,如此,将产生下列的功效、优点(1)较大面积的受电区W2、W3,得以增进“受电率”,而可增进“放电成功率”,具有“点火强度增大”的功效,因此,可理解的,进而可获得“降低熄火率”、“增进燃烧强度”的功效,因此可感受到点火很顺利、启动的瞬间强度(马力)较大。(2)当使用时日久后,发生积碳问题,大面积的受电区W2,可得“较长的积满碳”的时间,而且,如果受电区W2积满碳,尚有副受电区W3可辅助放电、可供再使用一时日的积碳时间。亦即,本技术可延迟负电极积满碳不能使用的时间,而得耐用性较佳的功效。而且,如图3(C)所示,因负电极11呈“圆杆状”,因此,可在圆杆的双侧,形成一似三角状较大开口的空间,此空间即是“气流空间H1”。再细言之,当放电燃烧油时,会产生三种现象(1)需空气H补充助燃;(2)产生烟(即是碳粉);(3)产生湿气(燃烧愈不完全,湿气愈大),此三种情况未予善加因应,即会产生“严重积碳”、“点火力(强度”不佳、甚至易积满碳或过度潮湿而无法点火的问题。然而,本技术因负电极11受电区W2、W3双侧呈较大空间的气流空间H1,因此,得以增进空间H较快速补入、烟或湿气较快速挥离受电区的功效,可理解的,得以具有“降低积碳率、延长使用寿命”的功效。并因具有较快排除受电区的烟(烟粉)、湿气、及“较快补入空气H”的效果,而得以增进燃烧率,进而再降低产生烟浓度、降低积碳的功效。上述的降低积碳率功效,本技术设计人有实物可证请参阅图5的附件相片,将本技术实验样品、与现有的火花塞,同时以“新品”使用于摩托车一段时间(约一星期),放在一起对比(图中左侧为本技术样品,右侧为现有产品),可发现两者的积碳率、积碳位置不同,本技术的样品几乎不积碳,而现有产品则积碳严重。本技术在放电区、受电区处可明显看出比现有产品的积碳更少。火花塞的“功能是否良好?”、“是否耐用?”,主要在于“积碳”问题,本技术可大大改善这一问题。另外,依上述的技术手段、创意,本技术也可实施呈图4所示的型态将负电极11的前端设成卷圆状的环形部111,该环形部111也对应于正电极10上端、底面也呈“弧凸面110”,而得以具有相同的效果,属本技术等效结构创意范畴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构造,在“火花塞”物品领域,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创作,而所达成的功效,也确实具有极佳的实用性与增进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花塞点火装置,其是一具有陶磁体、金属体的火花塞,在陶磁体中设有正电极,在金属体上端一侧设有倒L状的负电极,正电极上端即对应负电极,而正电极形成放电区,对负电极形成的受电区放电;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进财
申请(专利权)人:施进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