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志军专利>正文

单极变缝隙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99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花塞。它包括绝缘体、金属壳体、安装在金属壳体中并与金属壳体绝缘的中心电极,中心壳体上电连接侧电极,其特征在于:侧电极上带有电极孔,中心电极位于该电极孔中。电极孔与中心电极不同心。侧电极可以是圆片状的,也可以是矩形的。这种火花塞适用范围广,可以适应发动机不同转速的要求,并且可以适用于多种发动机。(*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火花塞。普通的侧电极火花塞利用中心电极和“L”形侧电极间的高压放电产生电火花。侧电极与中心电极的间隙是固定的。发动机在工作时的转速变化很大,高压包产生的高频脉冲电压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固定的侧电极与中心电极的间隙不能满足这种变化,于是只能采用折中的方法,即满足发动机在一定转速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但在高速或低速运转时往往燃烧不充分甚至高压击穿火花塞的绝缘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适应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单极变缝隙火花塞。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单极变缝隙火花塞包括绝缘体、金属壳体、安装在金属壳体中并与金属壳体绝缘的中心电极,金属壳体上电连接侧电极,其特征在于侧电极上带有电极孔,中心电极位于该电极孔中。为了使侧电极与中心电极的有效间隙可以适应发动机不同转速的要求,上述中心电极位于电极孔的偏心位置上。侧电极可以为圆形片状电极,其中心带有电极孔,并与金属壳体电连接。侧电极也可以为矩形片状电极,其中心带有电极孔,侧电极的两个边与金属壳体电连接。侧电极还可以为矩形片状电极,其中心带有电极孔,侧电极的一个边与金属壳体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侧电极通过位于其上的电极孔的边缘与中心电极之间的间隙放电,无放电盲区,可以避免产生积碳。中心电极位于电极孔的偏心位置上,当发动机转速低的时候,高压包产生的电压也低,中心电极在与电极孔边缘的最近距离上产生电火花,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电火花向两边扩散,直到发动机达到最高转速时电火花充满电极孔,这样就可以满足发动机在不同转速时的点火要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废气排放,改善启动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单极变缝隙火花塞包括绝缘体、金属壳体1、中心电极2,中心电极2安装在金属壳体1中并与金属壳体1绝缘,金属壳体1上带有连接螺纹,侧电极3固定连接在金属壳体1的端面上,侧电极3上带有电极孔4,中心电极2位于该电极孔4中,其末端略高于侧电极3的上表面。为了达到变缝隙的效果,电极孔4与中心电极2应该不同心,即中心电极2位于电极孔4的偏心位置上。侧电极3的形状和安装方法可以有多种,可以是如图1、图2所示的圆形片状电极,其圆周的边缘与金属壳体1连接;也可以是如图3一图6所示的矩形片状电极,其中心带有电极孔4,并与金属壳体1电连接。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侧电极3的两个边与金属壳体1电连接。图5、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侧电极3为一个边与金属壳体1电连接,另外三个边悬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单极变缝隙火花塞,包括绝缘体、金属壳体(1)、安装在金属壳体(1)中并与金属壳体(1)绝缘的中心电极(2),金属壳体(1)上电连接侧电极(3),其特征在于:侧电极(3)上带有电极孔(4),中心电极(2)位于该电极孔(4)中。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极变缝隙火花塞,包括绝缘体、金属壳体(1)、安装在金属壳体(1)中并与金属壳体(1)绝缘的中心电极(2),金属壳体(1)上电连接侧电极(3),其特征在于侧电极(3)上带有电极孔(4),中心电极(2)位于该电极孔(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变缝隙火花塞,其特征在于中心电极(2)位于电极孔(4)的偏心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极变缝隙火花塞,其特征在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龙志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