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873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古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包括音梁主体,所述音梁主体的内侧安装有右内档、中内档、左内档、弦轴板与平衡木,所述右内档与中内档的对应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葫芦形共鸣器,所述中内档与左内档的对应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二葫芦形共鸣器,所述右内档、中内档或左内档的一侧位置处均开设有榫槽,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榫头,所述右内档、中内档与左内档的前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卡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两个葫芦形共鸣器,能够增加一定的演奏音量,余音较以往变得更长,声音演奏韵味更加的细腻,使音韵古朴悠长,音色醇润柔美,该结构能进一步增大演奏的强弱和音色变化。结构能进一步增大演奏的强弱和音色变化。结构能进一步增大演奏的强弱和音色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古筝
,具体是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古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乐器的重要代表,音梁上古筝的框架,用于安装琴弦。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古筝音梁,音梁内档的共鸣性较差,传出的声音不够厚实饱满,表现力相对较差,一般古筝的余声较短,音量较低,不利于对演奏的强弱和音色变化的感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包括音梁主体,所述音梁主体的内侧安装有右内档、中内档、左内档、弦轴板与平衡木,所述右内档与中内档的对应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葫芦形共鸣器,所述中内档与左内档的对应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二葫芦形共鸣器,所述右内档、中内档或左内档的一侧位置处均开设有榫槽,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榫头,所述右内档、中内档与左内档的前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卡头。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的上侧位置处设置有上侧主孔,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的上侧两端位置处均开设有上侧辅孔,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的下侧设置有下侧主孔,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的下侧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下侧辅孔。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内档、中内档与左内档分别通过卡头固定于音梁主体的内侧位置处。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榫头与榫槽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榫头卡插于榫槽的内部位置处,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与第二葫芦形共鸣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与第二葫芦形共鸣器的外端位置处均设置有榫头,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通过榫头与榫槽卡合于右内档与中内档的对应侧位置处,所述第二葫芦形共鸣器通过榫头与榫槽卡合于中内档与左内档的对应侧位置处。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侧辅孔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上侧辅孔有四个,所述上侧辅孔与上侧主孔均由四个椭圆形小孔组成。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侧辅孔由四个椭圆孔和一个圆孔构成,所述上侧主孔与下侧主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上侧辅孔与下侧辅孔的位置相对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有两个葫芦形共鸣
器,大大释放、增加和扩展了内部音梁内档的功能,改变共鸣内部结构,木质框架面板侧边板底板组成的框架没有变,音色并没有改变,在保持古筝固有音色的基础上,丰富了古筝的音色和共鸣的韵味,使古筝的音色更加的厚实饱满优美宽广,使音韵古朴悠长,音色醇润柔美,同时扩大了它的表现力,能够使演奏者获得更为综合的音色,葫芦形共鸣器结构,同时能够增加一定的演奏音量,余音较以往变得更长,声音演奏韵味更加的细腻,该结构能进一步增大演奏的强弱和音色变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中右内档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中第一葫芦形共鸣器的上视图;
[0016]图4为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中第一葫芦形共鸣器的下视图。
[0017]图中:1、右内档;2、中内档;3、左内档;4、弦轴板;5、拉弦板;6、第一葫芦形共鸣器;7、第二葫芦形共鸣器;8、卡头;9、榫槽;10、榫头;11、上侧主孔;12、上侧辅孔;13、下侧主孔;14、下侧辅孔;15、音梁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包括音梁主体15,音梁主体15的内侧安装有右内档1、中内档2、左内档3、弦轴板4与拉弦板5,右内档1与中内档2的对应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中内档2与左内档3的对应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右内档1、中内档2或左内档3的一侧位置处均开设有榫槽9,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榫头10,右内档1、中内档2与左内档3的前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卡头8,右内档1、中内档2与左内档3分别通过卡头8固定于音梁主体15的内侧位置处,榫头10与榫槽9的大小相适配,榫头10卡插于榫槽9的内部位置处,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与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的结构相同,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与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的外端位置处均设置有榫头10,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通过榫头10与榫槽9卡合于右内档1与中内档2的对应侧位置处,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通过榫头10与榫槽9卡合于中内档2与左内档3的对应侧位置处,把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或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上的榫头10插入右内档1、中内档2或左内档3上榫槽9的内部,把右内档1、中内档2与左内档3卡到音梁主体15的内部,制作弦等配件,进行组装,然后,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弦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或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完成声音的共鸣。
[0019]在图3、4中: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上侧位置处设置有上侧主孔11,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上侧两端位置处均开设有上侧辅孔12,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下侧设置有下侧主孔13,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下侧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下侧辅孔14,上侧辅孔12设置有两组,每组上侧辅孔12有四个,上侧辅孔12与上侧主孔11均由四个椭圆形小孔组成,下侧辅孔14由四个椭圆孔和一个圆孔构成,上侧主孔11与下侧主孔13的位置相对应,上侧辅孔12与下侧辅孔14的位置相对应,使用过程中弦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上侧主孔11与上侧辅孔12进入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或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的内部,通过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或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下下侧主孔13与下侧辅孔14传出,完成声音的共鸣。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出装置,把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或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上的榫头10插入右内档1、中内档2或左内档3上榫槽9的内部,把右内档1、中内档2与左内档3卡到音梁主体15的内部,制作弦等配件,进行组装,然后,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弦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上侧主孔11与上侧辅孔12进入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或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的内部,通过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或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下下侧主孔13与下侧辅孔14传出,完成声音的共鸣。
[0021]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包括音梁主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梁主体(15)的内侧安装有右内档(1)、中内档(2)、左内档(3)、弦轴板(4)与拉弦板(5),所述右内档(1)与中内档(2)的对应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所述中内档(2)与左内档(3)的对应侧位置处安装有第二葫芦形共鸣器(7),所述右内档(1)、中内档(2)或左内档(3)的一侧位置处均开设有榫槽(9),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榫头(10),所述右内档(1)、中内档(2)与左内档(3)的前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卡头(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上侧位置处设置有上侧主孔(11),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上侧两端位置处均开设有上侧辅孔(12),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下侧设置有下侧主孔(13),所述第一葫芦形共鸣器(6)的下侧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下侧辅孔(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扩音功能的古筝音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内档(1)、中内档(2)与左内档(3)分别通过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荣熊颖熊立群薛磊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金韵乐器御工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