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850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包括雨液收集机构,包括集液盒、储液箱以及安装座,集液盒与储液箱相连通,安装座安装于集液盒与储液箱的连通处;淋液机构,与储液箱相连通以对植物进行喷淋;入光机构,贯穿安装座以对植物进行光照,入光机构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入光端位于安装座靠近集液盒的一侧,出光端位于安装座靠近储液箱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入光机构将建筑外墙的光线转移到室内,以供室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通过雨液收集机构收集自然界的雨液,用于浇灌植物,通过淋液机构控制浇灌植物的液量,以避免出现浇液过多引起的植物烂根问题。以避免出现浇液过多引起的植物烂根问题。以避免出现浇液过多引起的植物烂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做图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候条件如光照、雨液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因子不仅直接影响着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同化,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和保存;光照条件不仅影响光合作用,也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雨液将养分溶于液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液分还能调节土壤通气状况。因此,天气干旱时植物难以从土壤中汲取养分,但雨液或灌液过多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在长期积液条件下,还会产生有害物质,造成烂根。
[000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种植一些植物,这些往往植物因长期不接受光照或长期未浇液造成的植物枯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植物因长期不接受光照或长期未浇液造成的植物枯死的现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包括:
[0006]雨液收集机构,包括集液盒、储液箱以及安装座,所述集液盒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集液盒与所述储液箱的连通处;
[0007]淋液机构,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以对植物进行喷淋;
[0008]入光机构,贯穿所述安装座以对植物进行光照,所述入光机构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入光端位于所述安装座靠近集液盒的一侧,所述出光端位于所述安装座靠近储液箱的一侧。
[0009]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对应的固定安装于所述集液盒的一侧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侧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所形成的壁面与所述第三安装板平行且间隔设置。
[0010]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入光机构包括呈预设角相连通的第一入光筒和第二入光筒;
[0011]所述入光端位于所述第一入光筒上,所述出光端位于所述第二入光筒上。
[0012]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入光筒悬设于所述集液盒的顶部,所述第一入光筒和所述第二入光筒的连通处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入光筒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三安装板滑动连接。
[0013]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入光机构还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一反光镜位于所述入光端,所述第二反光镜位于所述第一入光筒和所述第二入光筒的连通处,所述第一反光镜和所述第二反光镜的镜面相向且平行设置,以使得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光镜和
所述第二反光镜的反射于所述光端射出。
[0014]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入光机构还包括第三反光镜,所述第三反光镜倾斜设于所述第一入光筒和所述第二入光筒的连通处,以使得光线经所述第三反光镜的反射于所述光端射出。
[0015]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入光机构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设于所述入光端处且与所述第一入光筒可拆卸连接。
[0016]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以和所述第三安装板,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集液盒和所述储液箱连通。
[0017]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连接座,其一端与所述出光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箱可拆卸连接。
[0018]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淋液机构包括淋液器、阻隔片及挡圈,所述淋液器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过液孔,所述阻隔片转动安装于所述淋液器内,所述阻隔片上设有第二过液孔;
[0019]所述第一过液孔与所述第二过液孔错位时,以阻隔液体流出;
[0020]所述第一过液孔与所述第二过液孔对接时,以使得液体流出。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该装置通过安装座安装于建筑墙上,通过入光机构将建筑外墙的光线转移到室内,以供室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另外通过集液盒所收集的自然界的雨液,流动至储液箱储存,通过与储液箱连通的淋液机构对植物进行喷淋,从而降低人为的干预,提高室内植物的自然生长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的入光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的入光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雨液收集机构100、集液盒110、储液箱120、安装座130、第一安装板131、第二安装板132、第三安装板133、连接管140、连接座150、淋液机构200、入光机构300、入光端310、出光端320、第一入光筒330、第二入光筒340、第一反光镜350、第二反光镜360、第三反光镜370、建筑墙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9]实施例一
[0030]请参照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该建筑外
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包括雨液收集机构100、淋液机构200以及入光机构300,其中雨液收集机构100包括集液盒110、储液箱120以及安装座130,集液盒110与储液箱120相连通,安装座130安装于集液盒110与储液箱120的连通处。淋液机构200与储液箱120相连通以对植物进行喷淋。入光机构300贯穿安装座130以对植物进行光照,入光机构300包括入光端310和出光端320,入光端310位于安装座130靠近集液盒110的一侧,出光端320位于安装座130靠近储液箱120的一侧。
[0031]上述方案中,该装置通过安装座130安装于建筑墙400上,通过入光机构300将建筑外墙的光线转移到室内,以供室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另外通过集液盒110所收集的自然界的雨液,流动至储液箱120储存,通过与储液箱120连通的淋液机构200对植物进行喷淋,从而降低人为的干预,提高室内植物的自然生长存活率。
[0032]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安装座130可适于安装不同厚度的建筑墙400上,安装座130包括第一安装板131、第二安装板132以及第三安装板133,第一安装板131和第二安装板132分别对应的固定安装于集液盒110的一侧壁的顶部和底部,第一安装板131、侧壁以及第二安装板132所形成的壁面与第三安装板133平行且间隔设置,其中,间隔的距离可调。通过调节第三安装板133与集液盒110之间的距离,可使得该装置通过安装座130安装于不同厚度的建筑墙400上。
[0033]进一步地,安装座130通过第一安装板131和第三安装板133均与建筑墙400固定连接,以将该装置固定安装于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液收集机构,包括集液盒、储液箱以及安装座,所述集液盒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集液盒与所述储液箱的连通处;淋液机构,与所述储液箱相连通以对植物进行喷淋;入光机构,贯穿所述安装座以对植物进行光照,所述入光机构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入光端位于所述安装座靠近集液盒的一侧,所述出光端位于所述安装座靠近储液箱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对应的固定安装于所述集液盒的一侧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侧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所形成的壁面与所述第三安装板平行且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机构包括呈预设角相连通的第一入光筒和第二入光筒;所述入光端位于所述第一入光筒上,所述出光端位于所述第二入光筒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筒悬设于所述集液盒的顶部,所述第一入光筒和所述第二入光筒的连通处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入光筒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三安装板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外墙光照及雨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机构还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一反光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玉璇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