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848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即使在气体不循环的封闭空间内也能有效除去气体中的臭气成分的除臭装置。该除臭装置(9)是在管道(26)的内部配置直流放电机构(27)、光催化剂模块(28)及臭氧分解催化剂过滤器(29)而构成。直流放电机构(27)由线状的放电电极(30)和一对对极(31)所构成。在所述对极(31)的左右方向中心线A的左侧配置偏置所述放电电极(30)。对所述放电电极(30)加上直流高压电位,在电极(30、31)之间产生高电压放电,产生离子风,产生沿箭头B方向在管道(26)内流动的气流。结果是,冰箱内的冷气从流入口(26a)流入管道(26)内,在通过光催化剂模块(28)及臭氧分解催化剂过滤器(29)时被除臭,从流出口(26b)被排出到冰箱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除去气体中的臭气成分对气体除臭的除臭装置。作为延长除臭性能的方法,采用的方法是在除霜加热器的附近装入铂催化剂,吸附冰箱内空气中所含臭气物质,除霜时利用加热器加热分解臭气物质。另外,近年来,作为具有更强除臭效果的装置,开发出了利用臭氧的氧化力的除臭装置,以及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00-181518所提出的、将放电产生的光与光催化剂组合的除臭装置。上述的除臭装置均是通过提高臭气物质与吸附剂、催化剂及臭氧分子的接触效率来提高除臭效果的。因此,进行的方法是将所述除臭装置安装在冰箱内的冷气循环路径之中,使包括臭气在内的冷气在装置内流通。因此,例如将上述除臭装置应用于冷气(气体)在冰箱内不进行循环的直冷式电冰箱或下层箱时,就必须设置除臭装置专用的送风风扇,使气体在除臭装置内流通,这样就存在整个装置体积相应增大的问题。此外,即使是利用送风风扇使冷气循环的这种形式的电冰箱,也因为除臭装置的设置部位限于冷气的循环路径,所以存在除臭装置的设置自由度低的问题。还有,当送风风扇停止、冷气不循环时,除臭效率就下降。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对极和放电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对极和放电电极、在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对极之间加上直流高电压引起高压放电而产生离子风的离子风发生手段,以及,除去气体所含臭气成分用的除臭手段。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11-20 352885/001.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对极和放电电极、在所述放电电极与所述对极之间加上直流高电压引起高压放电而产生离子风的离子风发生手段,以及,除去气体所含臭气成分用的除臭手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内部有气体的流通路径并内装有离子风发生手段和除臭手段的管道,所述离子风发生手段是将放电电极配置在偏离对极的气流方向中心的上游侧而构成,且所述除臭手段配置在所述离子风发生手段的下游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手段由光催化剂模块构成,该光催化剂模块包括通过高电压放电产生紫外线的紫外线发生用放电手段,以及利用照射所述紫外线而产生的光催化剂作用来分解气体中所含臭气成分和有害物质等的光催化剂过滤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剂模块的光催化剂过滤器是在多孔陶瓷构成的基体表面固定光催化剂粒子而构成的,并且所述紫外线发生用放电手段是由隔着所述光催化剂过滤器相对配置的放电电极和对极所构成的,所述紫外线发生用放电手段的对极面对离子风发生手段配置,并且所述紫外线发生用放电手段的对极及所述离子风发生手段的对极为接地电位。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手段由臭氧除臭手段构成,该臭氧除臭手段包括通过高电压放电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用放电手段,以及分解所述臭氧的臭氧分解催化剂过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隆雄及川巧岡田大信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