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845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包括第一管夹,所述第一管夹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第一管夹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管夹,所述第二管夹的一侧设置有凸块,且凸块的一侧连接有拉绳,所述第二管夹的上方连接有第一丝杆,且第一丝杆的下方连接有贴合块,并且第一丝杆的上方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上方连接有第二丝杆,且第二丝杆的上方设置有卡合机构。该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在第二管夹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丝杆,通过第一丝杆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管夹向下移动,从而紧密贴合需要固定的管道,且在第一丝杆下方设置了贴合块,加强固定效果,便于防止管道位移,有利于提高抗震管夹的固定效果。有利于提高抗震管夹的固定效果。有利于提高抗震管夹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


[0001]本技术涉及抗震支架
,具体为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

技术介绍

[0002]抗震支架在地震中应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可靠的保护,承受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在施工中抗震支架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抗震支架的主要构成零件之一即为抗震管夹,抗震管夹的主要目的是为固定抗震支架或者管道等于墙壁的连接关系,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抗震支架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目前市场上的抗震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多为简单的对管道进行固定,完全依靠其摩擦对管道进行保护,使得对管道的固定效果无法达到最大化,从而在使用过程中管道容易发生位移,影响抗震支架的使用效果;
[0004]2、在抗震管夹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固定管道与抗震支架或者墙壁,固定大多数为螺纹钉对其进行固定,在没有限制的过程中螺纹钉固定过程中十分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固定时长降低,不利于管夹的使用。
[0005]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抗震支架的抗震管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抗震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多为简单的对管道进行固定,完全依靠其摩擦对管道进行保护,使得对管道的固定效果无法达到最大化,从而在使用过程中管道容易发生位移,影响抗震支架的使用效果,在抗震管夹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固定管道与抗震支架或者墙壁,固定大多数为螺纹钉对其进行固定,在没有限制的过程中螺纹钉固定过程中十分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固定时长降低,不利于管夹的使用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包括第一管夹,所述第一管夹的一侧开设有凹槽,且第一管夹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管夹,所述第二管夹的一侧设置有凸块,且凸块的一侧连接有拉绳,所述第二管夹的上方连接有第一丝杆,且第一丝杆的下方连接有贴合块,并且第一丝杆的上方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上方连接有第二丝杆,且第二丝杆的上方设置有卡合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管夹呈“U”型,且第一管夹的一侧均匀等距分布有凹槽,并且凹槽与凸块相互卡合,所述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卡合板、限位块、固定螺钉和联动块,所述卡合板的上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钉,所述卡合板与第二丝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卡合板的上方均匀等距分布有连接块,所述卡合板与固定螺钉的连接方
式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呈尖锥形。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下方连接有联动块,所述限位块与联动块呈一体化安装,所述限位块关于第二丝杆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所述限位块贯穿卡合板,所述联动块与联动杆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凸块与第二管夹相互卡合,且凸块与拉绳呈一体化安装,并且拉绳呈“T”型,所述第二管夹与第一丝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第一丝杆与贴合块呈一体化移动。
[0012]优选的,所述联动杆与第一丝杆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联动杆与第二丝杆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
[0014]1、在第二管夹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丝杆,通过第一丝杆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管夹向下移动,从而紧密贴合需要固定的管道,且在第一丝杆下方设置了贴合块,加强固定效果,便于防止管道位移,有利于提高抗震管夹的固定效果;
[0015]2、在抗震管夹的上方设置了卡合机构,通过连接块固定卡合板与墙壁的连接关系,同时通过第二丝杆强化卡合板与墙壁的固定,最后再安装固定螺钉,有利于防止固定螺钉移动,便于提高管夹的固定时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卡合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管夹与第二管夹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拉绳与凸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卡合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管夹;2、卡合机构;201、卡合板;202、限位块; 203、固定螺钉;204、连接块;205、联动块;3、凹槽;4、凸块;5、拉绳;6、第二管夹;7、第一丝杆;8、联动杆;9、第二丝杆;10、贴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包括第一管夹1,为了提高管夹夹持管道的固定效果,防止管道位移,可使得第一管夹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且第一管夹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管夹6,第二管夹6的一侧设置有凸块4,且凸块4的一侧连接有拉绳5,第二管夹6的上方连接有第一丝杆7,且第一丝杆7的下方连接有贴合块10,第一管夹1呈U型,且第一管夹1的一侧均匀等距分布有凹槽3,并且凹槽3与凸块4相互卡合,第一管夹1与第二管夹6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凸块4与第二管夹6相互卡合,且凸块4与拉绳5呈一体化
安装,并且拉绳5呈T型,第二管夹6与第一丝杆7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第一丝杆7与贴合块10呈一体化移动,联动杆8与第一丝杆7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联动杆8与第二丝杆9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通过第一管夹1与第二管夹6对管道进行固定,第一丝杆7带动第二管夹6下降,强化固定效果,同时凸块4与贴合块10相互配合,使得固定效果最大化,防止管道移动,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联动杆8与第一丝杆7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联动杆8与第二丝杆9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有利于第一丝杆7与第二丝杆9相互不影响,从而保证管夹的正常运行。
[0024]请参阅图1

5,为了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固定螺钉203发生移动,同时加强固定时长,可使得第一丝杆7的上方连接有联动杆8,联动杆8的上方连接有第二丝杆9,且第二丝杆9的上方设置有卡合机构 2,卡合机构2包括卡合板201、限位块202、固定螺钉203和联动块 205,卡合板201的上方连接有连接块204,连接块20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钉203,卡合板201与第二丝杆9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卡合板201的上方均匀等距分布有连接块204,卡合板201与固定螺钉20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连接块204呈尖锥形,限位块202的下方连接有联动块205,限位块20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包括第一管夹(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3),且第一管夹(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管夹(6),所述第二管夹(6)的一侧设置有凸块(4),且凸块(4)的一侧连接有拉绳(5),所述第二管夹(6)的上方连接有第一丝杆(7),且第一丝杆(7)的下方连接有贴合块(10),并且第一丝杆(7)的上方连接有联动杆(8),所述联动杆(8)的上方连接有第二丝杆(9),且第二丝杆(9)的上方设置有卡合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夹(1)呈“U”型,且第一管夹(1)的一侧均匀等距分布有凹槽(3),并且凹槽(3)与凸块(4)相互卡合,所述第一管夹(1)与第二管夹(6)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紧固的抗震支架用综合抗震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2)包括卡合板(201)、限位块(202)、固定螺钉(203)和联动块(205),所述卡合板(201)的上方连接有连接块(204),所述连接块(20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钉(203),所述卡合板(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同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泰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