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束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91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束管夹,包括支架主体、底板、固定座和绕线轴,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一体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顶端中间位置通过旋转轴与固定座相连接,并且固定座的外部一体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旋转杆,且旋转杆的顶端与把手相连接,并且旋转杆的外部设置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下管夹的上方中间位置通过紧固螺栓与上管夹相连接,且下管夹的上方一侧镶嵌有安装槽,所述绕线轴的外部绕卷有拉线,且拉线的顶端与限位座的一侧相连接。该重型束管夹,从动齿轮会带动整个管夹的角度发生变化,配合上述的位置移动工作,还可以达到在不同角度上进行对位工作,操作非常方便。常方便。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束管夹


[0001]本技术涉及抗震支架
,具体为一种重型束管夹。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场上的束管夹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存在着以下问题;
[0003]1、传统的束管夹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辅助管道安装的定位工作,导致管道在进行安装的时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对位工作,导致安装的效率较低;
[0004]2、一般的束管夹在进行使用之前,不能对管道进行定位工作,导致在进行在对管道进行铺设定位然后调节整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辅助人员机进行辅助工作,操作较为麻烦,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便提出一种方便解决上述问题的束管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束管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重型束管夹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不能方便对管道进行快速精确的定位工作,以及不方便进行管道铺设操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束管夹,包括支架主体、底板、固定座和绕线轴,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一体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顶端中间位置通过旋转轴与固定座相连接,并且固定座的外部一体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旋转杆,且旋转杆的顶端与把手相连接,并且旋转杆的外部设置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外部与主动锥形齿轮相互啮合,且主动锥形齿轮的一侧通过传送带与从动盘相连接,并且从动盘的一侧与丝杆之间同轴连接,所述丝杆设置在固定座的内部,且丝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旋转套,并且旋转套的上方通过连接杆与下管夹相连接,所述下管夹的上方中间位置通过紧固螺栓与上管夹相连接,且下管夹的上方一侧镶嵌有安装槽,所述绕线轴的外部绕卷有拉线,且拉线的顶端与限位座的一侧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的外部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与旋转小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下管夹上方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2组拉线,且拉线顶端连接的限位座与下管夹顶端上方之间为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杆与连接板之间为过渡配合的卡合安装结构,且旋转杆外部设置的从动锥形齿轮与主动锥形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0010]优选的,所述旋转杆在连接板的内部为上下移动结构,且旋转杆上下移动的距离高于旋转小齿轮上的齿块高度。
[0011]优选的,所述拉线的材质与松紧带的材质相同,且拉线外部的绕线轴与安装槽通过扭簧相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重型束管夹;
[0013]1、旋转轴在连接板的中间可以进行上下移动工作,在旋转轴上的锥形齿轮相互啮
合的时候,会使得整个管夹带动管道进行前进和移动工作,方便对管道进行位移,达到方便进行对位的效果,同时在整个旋转轴下降的时候,还会使得旋转小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使得从动齿轮会带动整个管夹的角度发生变化,配合上述的位置移动工作,还可以达到在不同角度上进行对位工作,操作非常方便;
[0014]2、在下管夹的下方还设置有拉线,且拉线顶端的限位座可以对下管夹的底部进行螺纹连接,由此便可以在拉线的作用下对管道进行初步的定位工作,方便单个工作人员便可以完成管道的铺设工作,使得束管夹在进行操作的时候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底板与固定座连接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上下管夹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下管夹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架主体;2、底板;3、旋转轴;4、固定座;5、传送带;6、从动盘;7、丝杆;8、旋转套;9、连接杆;10、下管夹;11、上管夹;12、紧固螺栓;13、把手;14、连接板;15、旋转杆;16、主动锥形齿轮;17、从动锥形齿轮;18、旋转小齿轮;19、从动齿轮;20、绕线轴;21、拉线; 22、限位座;23、安装槽;24、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重型束管夹,包括支架主体1、底板2、旋转轴3、固定座4、传送带5、从动盘6、丝杆7、旋转套8、连接杆9、下管夹10、上管夹11、紧固螺栓12、把手13、连接板14、旋转杆15、主动锥形齿轮16、从动锥形齿轮17、旋转小齿轮18、从动齿轮 19、绕线轴20、拉线21、限位座22、安装槽23和扭簧24,支架主体1的底部一体安装有底板2,且底板2的顶端中间位置通过旋转轴3与固定座4相连接,并且固定座4的外部一体安装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旋转杆15,且旋转杆15的顶端与把手13相连接,并且旋转杆15的外部设置有从动锥形齿轮17,从动锥形齿轮17的外部与主动锥形齿轮16相互啮合,且主动锥形齿轮16的一侧通过传送带5与从动盘6相连接,并且从动盘6的一侧与丝杆7之间同轴连接,丝杆7设置在固定座4的内部,且丝杆7的外部螺纹连接有旋转套8,并且旋转套8的上方通过连接杆9与下管夹10相连接,下管夹10的上方中间位置通过紧固螺栓12与上管夹11相连接,且下管夹10的上方一侧镶嵌有安装槽23,绕线轴20的外部绕卷有拉线21,且拉线 21的顶端与限位座22的一侧相连接。
[0023]旋转轴3的外部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19,且从动齿轮19与旋转小齿轮 18之间相互啮合,使得旋转小齿轮18可以带动从动齿轮19进行旋转,完成旋转轴3旋转的效果,进而达到带动整个固定座4进行角度调节的效果。
[0024]下管夹10上方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2组拉线21,且拉线21顶端连接的限位座22与下管夹10顶端上方之间为螺纹连接,方便对限位座22的位置进行固定,达到对管道进行初步限位的效果。
[0025]旋转杆15与连接板14之间为过渡配合的卡合安装结构,且旋转杆15外部设置的从动锥形齿轮17与主动锥形齿轮16之间相互啮合,方便使得旋转杆15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位置可以进行固定工作,不会出现晃动严重的现象发生。
[0026]旋转杆15在连接板14的内部为上下移动结构,且旋转杆15上下移动的距离高于旋转小齿轮18上的齿块高度,使得旋转杆15上下移动的时候可以分别带动从动锥形齿轮17和从动齿轮19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旋转工作。
[0027]拉线21的材质与松紧带的材质相同,且拉线21外部的绕线轴20与安装槽23通过扭簧24相连接,方便在拉线21的作用下对管道进行初步的固定工作。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重型束管夹时,首先,将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束管夹,包括支架主体(1)、底板(2)、固定座(4)和绕线轴(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的底部一体安装有底板(2),且底板(2)的顶端中间位置通过旋转轴(3)与固定座(4)相连接,并且固定座(4)的外部一体安装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中间贯穿设置有旋转杆(15),且旋转杆(15)的顶端与把手(13)相连接,并且旋转杆(15)的外部设置有从动锥形齿轮(17),所述从动锥形齿轮(17)的外部与主动锥形齿轮(16)相互啮合,且主动锥形齿轮(16)的一侧通过传送带(5)与从动盘(6)相连接,并且从动盘(6)的一侧与丝杆(7)之间同轴连接,所述丝杆(7)设置在固定座(4)的内部,且丝杆(7)的外部螺纹连接有旋转套(8),并且旋转套(8)的上方通过连接杆(9)与下管夹(10)相连接,所述下管夹(10)的上方中间位置通过紧固螺栓(12)与上管夹(11)相连接,且下管夹(10)的上方一侧镶嵌有安装槽(23),所述绕线轴(20)的外部绕卷有拉线(21),且拉线(21)的顶端与限位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同臣朱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泰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