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灭火功能的液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790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灭火功能的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内循环的热交换媒质为灭火材料。该液冷系统的液冷板所连接的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上设置有若干喷洒器,并且在液冷板的进液管路的进口端设置有增压泵。喷洒器包括相连的控制阀和喷嘴。喷嘴朝向液冷板内侧。控制阀和增压泵连接控制器。液冷板的换热管、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均有熔点温度450度至660度的铝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液冷系统自身的制冷媒质释放后进行灭火,节约电池箱以存储灭火材料的空间,并且增压泵使得喷洒器所喷出的灭火材料更为分散,喷洒距离更远,喷洒面更宽,从而使得所喷出的灭火材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覆盖整个电池箱。盖整个电池箱。盖整个电池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灭火功能的液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包的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电动车提供足够动力,需要将若干电池密集连接成电池包。由于电动车震动、短路、电池管理不善等原因,动力电池容易出现过热,乃至出现热失控,甚至起火爆炸。由于电池排列密集,当其中一个电池出现热失控时,容易导致其他电池的热失控连锁反应。从安全角度考虑,电动车需要为动力电池配备液冷系统,以避免电池过热,更有甚者,需要为动力电池配置自动灭火装置。
[0003]自动灭火装置至少需要一个能够存储灭火材料的压力罐。一方面,压力罐本身也是个不安全因素,需要定时检测压力罐的压力。另一方面压力罐需要占用较大空间,由此降低了电池包能量密度。此外,还需要为压力罐配置配件,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电动车起火灭火。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
[0006]一种自带灭火功能的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内循环的热交换媒质为灭火材料;该液冷系统的液冷板的边缘通过其所连接的进液管路和/或出液管路上设置有若干喷洒器,并且在液冷板的进液管路的进口端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喷洒器用于热失控时喷洒所述液冷系统内的热交换媒质进行降温灭火,包括相连的控制阀和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液冷板内侧。
[0007]进一步,该液冷系统还包括换热器和循环泵;所述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和循环泵。
[0008]进一步,该液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阀和增压泵。
>[0009]进一步,所述液冷板包括若干换热管和两根汇流管;两根汇流管平行设置;所述换热管平行设置于两根汇流管之间,并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汇流管;两根汇流管分别连接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设置在所述汇流管上方,并与所述汇流管相平行。
[0010]进一步,所述喷洒器等间距地设置在进液管路和/或出液管路上;所述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汇流管。
[0011]进一步,所述换热管为扁平管;所述换热管内设置有若干并排设置的媒质通道。
[0012]进一步,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缓冲卡板;所述缓冲卡板上设置有若干卡接块;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卡接块与所述缓冲卡板卡合。
[0013]进一步,所述灭火材料包括氢氟烃类化合物或氢氟烃类混合物;所述氢氟烃类化合物包括R134A、R125、R32、R152、HFC

236fa、HFC

227ea、全氟己酮、全氟乙烷。
[0014]进一步,所述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由熔点温度450度至660度的铝合金制成。
[0015]进一步,所述换热管和汇流管由熔点温度450度至660度的铝合金制成。
[0016]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7]1、利用液冷系统自身的制冷媒质释放后进行灭火,节约电池箱以存储灭火材料的空间;
[0018]2、增压泵使得喷洒器所喷出的灭火材料更为分散,喷洒距离更远,喷洒面更宽,从而使得所喷出的灭火材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覆盖整个电池箱;
[0019]3、采用主动触发灭火和被动触发灭火相结合的方式,当电池箱内起火时,熔点温度450度至660度的铝合金制成的进液管路、出液管路、换热管和汇流管熔化,而释放灭火材料。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液冷系统实施例电池箱内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液冷系统实施例的管道连接和电气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液冷系统实施例中喷洒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液冷系统实施例中换热管和缓冲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是液冷板,11是换热管,111是媒质通道,12是汇流管,121是接头管,13是缓冲卡板,131是卡接块, 21是进液管路,22是出液管路,23是三通管, 24是喷洒器,241是控制阀,242是喷嘴,243是控制线,244是控制接头,25是增压泵,31是循环泵,32是换热器,33是蓄液仓,4是控制器,41是电池管理系统,42是车辆管理单元,5是电池采集接口;
[0025]箭头Fi和Fo为热交换媒质流动方向,其中,箭头Fi表示流入液冷板,箭头Fo表示流出液冷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如图2所示,一种液冷系统,应用于电动汽车中,用于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制冷或加热,包括液冷板1、控制器4、循环泵31和换热器32。其中,液冷板1、循环泵31和换热器32通过管道相连而连接成液冷管道循环系统。该液冷管道循环系统内密封有热交换媒质。循环泵31用于为液冷管道循环系统内热交换媒质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液冷管道循环系统内的热交换媒质在循环泵31的驱动下,在液冷板1和换热器32之间循环流动。热交换媒质在液冷管道循环系统中循环时,为气态或液态,优选为液态。循环泵31连接控制器4,并在控制器4的控制下启动或关闭。只有在电池箱内的电池需要加热或制冷时,控制器4才会启动循环泵31实现热交换媒质的循环流动。液冷板1设置在电池包的电池箱内,紧贴电池,通过液冷板1和电池箱内电池的热交换,实现对电池箱内电池的制冷或加热。换热器32用于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以由风扇和散热片所组成的散热器,也可以是与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甚至,当电池箱内温度过低需要加热时,换热器32还可以是一个加热器。本说明书中换热器32是前述散热器、加热器和热交换器的上位概括,可以是散热器、加热器或热交换器,也可以是散热器、加热器和热交换器之组合。作为换热器32的散热器、热交换器、加热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其具体结构不是本技术所讨论的范畴,本说明书不再赘述。
[0028]参照图1,本实施例液冷板1有两个,两个液冷板1并排设置,并且管道并联方式连接。液冷板1包括若干换热管11、两根汇流管12以及至少一块缓冲卡板13。参照图3和图4,汇流管12为方形管,呈方形。两根汇流管12平行并相对设置。换热管11等间距平行设置于两根汇流管12之间,与汇流管12相垂直。换热管1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汇流管12相连,并与两根汇流管12相连通。换热管11为扁平管,呈扁平状,内设置有若干并排设置的媒质通道111。热交换媒质通过流经媒质通道111与电池实现热交换。缓冲卡板13设置在换热管11的下方,用于为换热管11提供底部支撑。缓冲卡板上13设置有若干卡接块131。换热管11通过卡接块131与缓冲卡板13卡合。缓冲卡板13通过结构胶与换热管11粘连,并结合卡接块131的卡合与换热管11相固定。液冷板1的两端设置有进液管路21和出液管路22。进液管路21和出液管路22分别位于两根汇流管12的上方,并与汇流管12相平行。汇流管12上设置有若干接头管121。进液管路21和出液管路22通过三通管23连接接头管121,从而连接汇流管12。液冷板1通过进液管路21和出液管路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灭火功能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冷系统内循环的热交换媒质为灭火材料;该液冷系统的液冷板的边缘通过其所连接的进液管路和/或出液管路上设置有若干喷洒器,并且在液冷板的进液管路的进口端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喷洒器用于热失控时喷洒所述液冷系统内的热交换媒质进行降温灭火,包括相连的控制阀和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液冷板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带灭火功能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冷系统还包括换热器和循环泵;所述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和循环泵。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带灭火功能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液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阀和增压泵。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带灭火功能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若干换热管和两根汇流管;两根汇流管平行设置;所述换热管平行设置于两根汇流管之间,并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汇流管;两根汇流管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问月邓江南刘晨南姜斌杜俊丰桂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