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座椅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33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靠背下部、与座椅靠背下部活动连接的座椅靠背中部和与座椅靠背中部活动连接的座椅靠背上部,所述座椅靠背下部的中部固定安装中心件,所述座椅靠背中部的下侧面两侧固定安装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夹装在中心件的两侧,所述夹持件与中心件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所述座椅靠背中部的一端垂直固定安装竖轴,所述竖轴上活动套装座椅靠背上部,所述座椅靠背下部与竖轴相对的侧面开设调节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靠背不仅可以翻转下去,让车厢内前后排相连通的空间大大增加,方便物品的传递,而且还能作为后排的临时桌面使用,同时兼具遮光防透功能,一次操作,解除两重限位,设计简单而巧妙。而巧妙。而巧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座椅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智能座椅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车辆座椅是固定结构的,前排和后排相互传递物品存在不便,尤其是小型车,由于车厢内部空间狭窄,东西从前排很难递到后排位置,而要打开前后排之间的空间,需要将前排座椅的靠背放下来,这样对于行车途中的人来说存在不便,也很危险,如果能够将前排的车辆座椅改为活动结构的,那么就能够扩大前后排之间连通的空间,满足行车途中物品传递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座椅调节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车厢内部空间狭窄,东西从前排很难递到后排位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智能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靠背下部、与座椅靠背下部活动连接的座椅靠背中部和与座椅靠背中部活动连接的座椅靠背上部,所述座椅靠背下部的中部固定安装中心件,所述座椅靠背中部的下侧面两侧固定安装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夹装在中心件的两侧,所述夹持件与中心件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所述座椅靠背中部的一端垂直固定安装竖轴,所述竖轴上活动套装座椅靠背上部,所述座椅靠背下部与竖轴相对的侧面开设调节槽,与所述调节槽位置对应的所述夹持件贯穿开设卡槽,所述卡槽的位置卡装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内侧插入安装导向调节杆,所述导向调节杆的下端固定安装在调节槽的底部,所述导向调节杆位于限位柱下方的杆体上套设弹簧,所述限位柱的外侧垂直固定安装把手,所述座椅靠背上部的外侧活动安装限位卡条,所述限位卡条的下部卡在把手上。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中心件的上部与夹持件的下部均为弧形结构。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夹持件的下部与座椅靠背下部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座椅靠背下部、座椅靠背中部和座椅靠背上部的侧面齐平设置,所述限位卡条贴合座椅靠背中部和座椅靠背上部的侧面卡固。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限位卡条的下部贯穿开设限位卡槽,所述把手位于限位卡槽内。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限位卡槽的宽度与把手的直径长度相同。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座椅调节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中,将靠背整个拆分,一分为三,分别为座椅靠背下部、座椅靠背中
部和座椅靠背上部,座椅靠背下部与座椅靠背中部活动连接,座椅靠背中部与座椅靠背上部活动连接,座椅靠背中部与座椅靠背上部可以前后旋转,而座椅靠背上部可以左右旋转,从而使得靠背不仅可以翻转下去,让车厢内前后排相连通的空间大大增加,方便物品的传递,而且还能作为后排的临时桌面使用,同时兼具遮光防透功能;
[0018]2.本技术中,把手不仅可以操作限位柱,实现座椅靠背中部与座椅靠背下部的限位脱开和限位卡固,而且将座椅靠背上部的旋转限位结构也设计在把手的一侧,将限位卡条卡装在把手上,从而实现座椅靠背上部的限位,一次操作,解除两重限位,设计简单而巧妙。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限位柱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座椅靠背下部;2、座椅靠背中部;3、座椅靠背上部;4、夹持件;5、中心件;6、调节槽;7、卡槽;8、限位柱;9、导向调节杆;10、弹簧;11、把手;12、限位卡条;13、竖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靠背下部1、与座椅靠背下部1活动连接的座椅靠背中部2和与座椅靠背中部2活动连接的座椅靠背上部3,座椅靠背下部1的中部固定安装中心件5,座椅靠背中部2的下侧面两侧固定安装夹持件4,夹持件4夹装在中心件5的两侧,夹持件4与中心件5通过轴杆活动连接,座椅靠背中部2的一端垂直固定安装竖轴13,竖轴13上活动套装座椅靠背上部3,座椅靠背下部1与竖轴13相对的侧面开设调节槽6,与调节槽6位置对应的夹持件4贯穿开设卡槽7,卡槽7的位置卡装限位柱8,限位柱8的内侧插入安装导向调节杆9,导向调节杆9的下端固定安装在调节槽6的底部,导向调节杆9位于限位柱8下方的杆体上套设弹簧10,限位柱8的外侧垂直固定安装把手11,座椅靠背上部3的外侧活动安装限位卡条12,限位卡条12的下部卡在把手11上。
[0027]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中心件5的上部与夹持件4的下部均为弧形结构,活动不卡顿。
[0028]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件4的下部与座椅靠背下部1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便于夹持件4的旋转移动。
[0029]具体的,如图1所示,座椅靠背下部1、座椅靠背中部2和座椅靠背上部3的侧面齐平设置,限位卡条12贴合座椅靠背中部2和座椅靠背上部3的侧面卡固,防止限位卡条12放下后产生斜角导致稳定性差。
[0030]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限位卡条12的下部贯穿开设限位卡槽,把手11位于限位卡槽内,避免限位卡条12脱开把手11。
[0031]具体的,如图1所示,限位卡槽的宽度与把手11的直径长度相同,卡装后稳定性强。
[0032]工作原理:
[0033]使用的时候,先将限位卡条12打开,这样座椅靠背上部3就失去了限位固定,借助竖轴13就可以实现座椅靠背上部3的左右旋转,手握住把手11向下压,使得弹簧10压缩,限位柱8可以下移,这样限位柱8与夹持件4的卡槽7脱开,夹持件4失去限位,这样使得座椅靠背中部2也失去限位,座椅靠背中部2通过夹持件4与中心件5的活动连接,实现座椅靠背中部2自身的前后旋转,座椅靠背中部2前后旋转,可以将座椅靠背中部2与座椅靠背上部3作为后排的临时桌面使用,座椅靠背上部3左右旋转,可以将座椅靠背上部3移动到最外侧,不仅使得前后排之间的空间连通最大化,而且不压迫后排的乘客,同时还具有遮光的作用。
[00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座椅调节机构,包括座椅靠背下部(1)、与座椅靠背下部(1)活动连接的座椅靠背中部(2)和与座椅靠背中部(2)活动连接的座椅靠背上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下部(1)的中部固定安装中心件(5),所述座椅靠背中部(2)的下侧面两侧固定安装夹持件(4),所述夹持件(4)夹装在中心件(5)的两侧,所述夹持件(4)与中心件(5)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所述座椅靠背中部(2)的一端垂直固定安装竖轴(13),所述竖轴(13)上活动套装座椅靠背上部(3),所述座椅靠背下部(1)与竖轴(13)相对的侧面开设调节槽(6),与所述调节槽(6)位置对应的所述夹持件(4)贯穿开设卡槽(7),所述卡槽(7)的位置卡装限位柱(8),所述限位柱(8)的内侧插入安装导向调节杆(9),所述导向调节杆(9)的下端固定安装在调节槽(6)的底部,所述导向调节杆(9)位于限位柱(8)下方的杆体上套设弹簧(10),所述限位柱(8)的外侧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是沁包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睿熠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