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平台翻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729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列车检测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平台翻板。走人平台的下方设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气缸、固定座以及驱动铰链,所述驱动气缸位于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平台翻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气缸的缸体的末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一端铰接;平台翻板与走人平台之间还设有从动铰链;平台翻板远离走人平台一侧的翻板纵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缓冲垫;每两根所述栏杆立柱之间设有软质的围栏绳索,所述平台翻板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距离报警传感器,所述走人平台的一侧设有报警灯。改进后的三层平台翻板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而且翻板底部与车顶最低的列车顶部之间的间隙变小,大大降低了检修过程中的风险系数。了检修过程中的风险系数。了检修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平台翻板


[0001]本技术涉及列车检测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平台翻板。

技术介绍

[0002]地铁电客车检修用的三层作业平台有两种,一种是最早的全混凝土结构三层作业平台,它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立柱和主承载结构,在平台上安装楼梯和护栏,这种平台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但是前期安装时对土建的承建方施工要求较高,设备整体精度不高,不易集成其它安全附件,慢慢被钢制结构平台所取代。
[0003]钢结构三层作业平台的第一层平台为地面层,主要用于检查维修电客车的车体下部、转向架、下部悬架等附件;第二层平台与电客车的底面平齐,主要供检修人员进入车辆内部检查维修,同时有楼梯通向第三层平台;第三层平台与电客车的车顶平齐,主要供检修人员进行登顶作业,在三层平台与车顶之间设有翻板机构,当车辆停到位时,翻板机构打开,翻板一端与第三层平台相连,另一端靠近车顶。
[0004]现有的第三层平台的翻板部分其上表面与第三层平台的上表面齐平,导致某些车型的检修过程中翻板的底面与待检修列车顶部的间隙过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三层平台翻板结构复杂,不易维修,还易出现翻板下放不到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三层平台翻板,改进后的三层平台翻板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而且翻板底部与车顶最低的列车顶部之间的间隙变小,大大降低了检修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三层平台翻板,包括走人平台,所述走人平台的一侧设有平台翻板,所述平台翻板由若干根翻板横梁、翻板纵梁拼焊而成,所述翻板横梁位于所述平台翻板的短边,所述翻板纵梁位于所述平台翻板的长边。走人平台的下方设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气缸、固定座以及驱动铰链,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走人平台的下方且位于远离所述平台翻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气缸位于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平台翻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气缸的缸体的末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一端铰接。所述平台翻板靠近所述走人平台一侧的翻板纵梁的一侧通过驱动铰链铰接在所述走人平台上,所述驱动铰链位于所述走人平台上靠近所述走人平台下底面的位置处,所述驱动铰链靠近所述驱动气缸一侧的末端与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平台翻板与所述走人平台之间还设有从动铰链,所述从动铰链位于所述驱动铰链的两侧,所述驱动铰链、从动铰链均设置在与所述翻板横梁对应的位置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平台翻板远离所述走人平台一侧的翻板纵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软质材料,所述缓冲垫包裹在所述翻板纵梁的外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走人平台远离所述平台翻板的一侧焊接固定有若干栏杆立柱,所
述栏杆立柱沿着所述走人平台的长边间隔分布,所述栏杆立柱的上部开设有螺栓孔,每两根所述栏杆立柱之间设有软质的围栏绳索,所述围栏绳索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栏杆立柱的螺栓孔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平台翻板远离所述走人平台一侧的翻板纵梁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距离报警传感器,所述走人平台的一侧设有报警灯,所述报警灯通过立柱安装于报警灯支座上,所述报警灯支座固定在所述走人平台上,所述报警灯与所述距离报警传感器连锁。所述报警灯为红黄双色显示灯。
[0012]进一步的,所述走人平台及所述平台翻板上均铺设有花纹板。
[0013]本技术的使用原理如下:
[0014]所述走人平台供检修人员行走。
[0015]当不需要所述平台翻板时,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所述平台翻板立起。
[0016]当遇到车顶较高的列车时,若需要所述平台翻板展开,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所述平台翻板底部通过所述缓冲垫搭接在车顶上,所述距离报警传感器向所述报警灯以及驱动气缸的控制器发出信号,所述驱动气缸停止运动,同时所述报警灯显黄色以起到警示作用。
[0017]当遇到车顶最低的列车时,若需要所述平台翻板展开,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当距离报警传感器检测到车顶时,所述距离报警传感器向所述报警灯以及驱动气缸的控制器发出信号,所述驱动气缸停止运动,同时所述报警灯显黄色以起到警示作用。
[0018]当所述距离报警传感器检测到车顶时,而且车顶与所述平台翻板下底面的距离超出预设值时,所述距离报警传感器向所述报警灯的控制器发出信号,所述报警灯显红色以起到报警作用,提示检修人员对所述平台翻板进行相应的检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所述驱动铰链位于所述走人平台上靠近所述走人平台下底面的位置处,当所述平台翻板展开为水平状态时,所述平台翻板的下底面与车顶最低的列车的顶部距离大大减小,可有效防止人员、工具在车顶与平台翻板的间隙处滑落,安全系数较高。
[0021](2)所述平台翻板的底部设有缓冲垫,能够对车顶进行有效的保护。
[0022](3)所述距离报警传感器能够对所述平台翻板的底部与车顶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当所述平台翻板下放不到位时,可以起到报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系数。
[0023](4)每两根所述栏杆立柱之间设有软质的围栏绳索,所述围栏绳索通用性更强,受所述栏杆立柱间距的影响较小,且方便更换。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种三层平台翻板的平台翻板收起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种三层平台翻板的平台翻板下放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中平台翻板下放时的结构示意图车顶最低的列车顶部。
[0028]图5为图3中平台翻板下放时的结构示意图车顶稍高的列车顶部。
[0029]图中:1、平台翻板,1.1、翻板横梁,1.2、翻板纵梁,2、栏杆立柱,3、走人平台,4、从动铰链,5、驱动部件,5.1、驱动气缸,5.2、固定座,5.3、驱动铰链,6、缓冲垫,7、距离报警传
感器,8、报警灯,9、报警灯支座,10、围栏绳索,11、花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三层平台翻板,包括走人平台3,所述走人平台3的一侧设有平台翻板1,所述平台翻板1由若干根翻板横梁1.1、翻板纵梁1.2拼焊而成,所述翻板横梁1.1位于所述平台翻板1的短边,所述翻板纵梁1.2位于所述平台翻板1的长边;走人平台3的下方设有驱动部件5,所述驱动部件5包括驱动气缸5.1、固定座5.2以及驱动铰链5.3,所述固定座5.2固定在所述走人平台3的下方且位于远离所述平台翻板1的一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平台翻板,包括走人平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走人平台(3)的一侧设有平台翻板(1),所述平台翻板(1)由若干根翻板横梁(1.1)、翻板纵梁(1.2)拼焊而成,所述翻板横梁(1.1)位于所述平台翻板(1)的短边,所述翻板纵梁(1.2)位于所述平台翻板(1)的长边;走人平台(3)的下方设有驱动部件(5),所述驱动部件(5)包括驱动气缸(5.1)、固定座(5.2)以及驱动铰链(5.3),所述固定座(5.2)固定在所述走人平台(3)的下方且位于远离所述平台翻板(1)的一侧,所述驱动气缸(5.1)位于所述固定座(5.2)朝向所述平台翻板(1)的一侧,所述驱动气缸(5.1)的缸体的末端与所述固定座(5.2)的一端铰接;所述平台翻板(1)靠近所述走人平台(3)一侧的翻板纵梁(1.2)的一侧通过驱动铰链(5.3)铰接在所述走人平台(3)上,所述驱动铰链(5.3)位于所述走人平台(3)上靠近所述走人平台(3)下底面的位置处,所述驱动铰链(5.3)靠近所述驱动气缸(5.1)一侧的末端与所述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末端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平台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翻板(1)与所述走人平台(3)之间还设有从动铰链(4),所述从动铰链(4)位于所述驱动铰链(5.3)的两侧,所述驱动铰链(5.3)、从动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曲夏冰心唐崇邦张长友曾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聚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