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平台用尿素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713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平台用尿素混合装置,进气筒与出气筒通过连接段连接,后外壳固定在进气筒、连接段、出气筒一侧,连接段、后外壳围成有内腔,进气筒、出气筒与所述内腔连通,后外壳内侧横置有下横隔板,下横隔板上穿插有混合外管,混合外管内设有上下布置的混合内管与破碎板,混合外管与混合内管之间横置有上横隔板;出气筒内竖直设有竖挡板,竖挡板与后外壳之间设置有旋流管,旋流管从竖挡板穿出;旋流管内插装有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尾气气流与尿素液滴混合后,流经多层破碎结构,使尿素液滴被破碎得更小、更充分,更容易被气流扰动,气流与尿素液滴在多个混合腔内进行充分混合,混合效果更好,尿素混合均匀性更高,尿素结晶风险更低。晶风险更低。晶风险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平台用尿素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后处理
,尤其是一种U型平台用尿素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中,通常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进行后处理,在尾气后处理混合器中喷入尿素水溶液,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把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
X
)还原成无害的氮气(N2)和水(H2O),达到降低排放物的目的。
[0003]现有的尿素混合装置的尿素混合均匀性较差,容易形成尿素结晶,影响后处理系统的性能,更甚者还会造成排放超标或后处理系统堵塞而造成车辆动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尿素混合装置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U型平台用尿素混合装置,提高尿素混合均匀性,降低尿素结晶风险。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U型平台用尿素混合装置,进气筒与出气筒通过连接段连接,后外壳固定在进气筒、连接段、出气筒一侧,连接段、后外壳围成有内腔,进气筒、出气筒与所述内腔连通,后外壳内侧横置有下横隔板,下横隔板上穿插有混合外管,混合外管内设有上下布置的混合内管与破碎板,混合外管与混合内管之间横置有上横隔板;出气筒内竖直设有竖挡板,竖挡板与后外壳之间设置有旋流管,旋流管从竖挡板穿出;旋流管内插装有孔管;在所述内腔内,位于下横隔板上侧及混合外管外侧构成第一进气腔,第一进气腔连通进气筒;混合外管与混合内管之间及上横隔板上侧构成第二进气腔;混合内管内部构成第一混合腔,混合外管内位于混合内管外侧及上横隔板下侧的腔体构成第二混合腔,下横隔板下侧及旋流管外侧为第三混合腔,旋流管与孔管之间为旋流腔;孔管的内部腔体为出气腔;混合外管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连通第一进气腔与第二进气腔;混合内管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第二进气腔与第一混合腔;混合内管的下端管口连通第一混合腔与第二混合腔;破碎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叶片孔,第一叶片孔上设置有破碎叶片,破碎叶片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一叶片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二混合腔与第三混合腔;旋流管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过流孔,第二过流孔连通第三混合腔与旋流腔,第二过流孔上设置有第三旋流叶片;孔管的圆周壁面上开设若干第三通孔,第三通孔连通旋流腔与出气腔,孔管的前端管口连通出气腔与出气筒。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孔管上套设有支撑环,支撑环上设有若干连接片,连接片焊接固定在旋流管内壁面上,相邻连接片之间形成有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连通旋流腔;旋流管的后端管口设有第一后插片,第一后插片插装在后外壳的第一后插槽内;孔管后端管口设有第二后插片,第二后插片插装在后外壳的第二后插槽内。
[0009]旋流管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第一过流孔,第一过流孔位于混合外管的正下方;第
二过流孔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一过流孔的开口面积;旋流管的第三旋流叶片沿径向向外翻。
[0010]竖挡板与后外壳之间、位于旋流管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外侧的腔体为下外腔;竖挡板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口与第三出气口,第二出气口连通第三混合腔下部,第三出气口连通下外腔下部。
[0011]导流板整体呈U形,包括两侧的内凹弧面与下部的下凸弧面;导流板的前、后侧边分别设有前插片与第三后插片,前插片插装在竖挡板的竖挡板的前插槽内,第三后插片插装在后外壳的第三后插槽内。
[0012]破碎板包括两侧弧面与过渡面,过渡面连接两侧弧面;两侧弧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叶片孔,每个第一叶片孔上设置破碎叶片,破碎叶片朝向过渡面向内、斜向上倾斜翻起,两侧弧面上的破碎叶片的翻起方向相对;过渡面上开设若干第二通孔;破碎板的两侧弧面与过渡面均为上凸的弧形,侧弧面外侧向下倾斜。
[0013]破碎板的两侧弧面外侧设置有翻边,翻边焊接固定在混合外管的内壁面上;破碎板的侧边与混合外管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4]混合外管的横截面为长圆形,混合外管的上部壁面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口,进气口上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翻的第一旋流叶片;混合外管另外两侧的壁面上分别开设有细窄的长槽。
[0015]混合内管的进气孔包括上半部管壁的若干上进气孔与下半部管壁的若干下进气孔,上进气孔上设置有导流叶片,导流叶片朝向混合内管内部向内、斜向下倾斜翻出;下进气孔上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翻的第二旋流叶片;第二旋流叶片与混合外管的第一旋流叶片的开口方向一致。
[0016]后外壳顶部设有顶盖,顶盖上设置有喷嘴座,喷嘴座上插装尿素喷嘴,尿素喷嘴正对混合内管内部;下横隔板的板面设有穿插孔与凸起部。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的尾气气流与尿素液滴混合后,流经多层破碎结构,使尿素液滴被破碎得更小、更充分,更容易被气流扰动,气流与尿素液滴在多个混合腔内进行充分混合,混合效果更好,尿素混合均匀性更高,尿素结晶风险更低。
[0019]本技术的支撑环的第一出气口连通旋流腔,旋流腔内的部分混合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气口流出,有利于降低气流背压,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旋流管的第一过流孔位于混合外管的正下方,从混合外管通过的较大颗粒的尿素液滴可以通过第一过流孔直接进入旋流管内部,与孔管再次碰撞破碎,利于尿素液滴充分破碎热解,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
[0020]本技术的第二出气口连通第三混合腔下部,第三混合腔下部的部分气流可以夹带着尿素液滴从第二出气口流出,避免尿素液滴沉积在导流板上形成尿素结晶,有利于降低气流背压,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第三出气口连通下外腔下部,从各部件连接缝隙进入下外腔的气流可以夹带着尿素液滴从第三出气口流出,避免尿素液滴沉积在出气筒与后外壳下侧壁面上形成尿素结晶,有利于降低气流背压,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
[0021]本技术的破碎板的上翻破碎叶片及若干通孔可以将尿液液滴充分破碎为细小的液滴,更利于尿素液滴充分吸热挥发热解,降低尿素结晶风险。破碎板的侧弧面与过渡面均为上凸的弧形,且侧弧面外侧向下倾斜,利于滴落在破碎板的尿素液滴在重力作用下沿弧面滑动、向下滑落,避免尿素液滴沉积形成尿素结晶,降低了尿素结晶风险;而且两侧
弧面上相对布置的破碎叶片可以使气流沿破碎叶片朝向两侧运动,对两侧的壁面进行预热,避免形成尿素结晶,降低尿素结晶风险。破碎板的左右两侧边与混合外管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滴落在破碎板上的尿素液滴可以从该间隙滑落,避免了尿素液滴沉积在破碎板上形成尿素结晶,降低了尿素结晶风险。
[0022]本技术的混合外管的横截面为长圆形,相对于传统的圆形横截面,长圆形横截面具有更大气流通流截面,气流流动更顺畅,气流背压更小。混合外管的若干第一旋流叶片可以使气流产生旋流效果,形成旋转气流。
[0023]本技术的混合内管的导流叶片可以引导气流朝斜向下的方向加速吹入混合内管内,导流叶片还可以给尿素液滴提供遮挡作用,防止气流直吹尿素液滴而将尿素液滴吹扫至混合内管的内壁面上,降低了混合内管上形成尿素结晶的风险,斜向下倾斜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平台用尿素混合装置,进气筒(1)与出气筒(10)通过连接段(11)连接,后外壳(14)固定在进气筒(1)、连接段(11)、出气筒(10)一侧,连接段(11)、后外壳(14)围成有内腔,进气筒(1)、出气筒(10)与所述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后外壳(14)内侧横置有下横隔板(6),下横隔板(6)上穿插有混合外管(2),混合外管(2)内设有上下布置的混合内管(3)与破碎板(4),混合外管(2)与混合内管(3)之间横置有上横隔板(5);出气筒(10)内竖直设有竖挡板(12),竖挡板(12)与后外壳(14)之间设置有旋流管(7),旋流管(7)从竖挡板(12)穿出;旋流管(7)内插装有孔管(8);在所述内腔内,位于下横隔板(6)上侧及混合外管(2)外侧构成第一进气腔(20),第一进气腔(20)连通进气筒(1);混合外管(2)与混合内管(3)之间及上横隔板(5)上侧构成第二进气腔(30);混合内管(3)内部构成第一混合腔(40),混合外管(2)内位于混合内管(3)外侧及上横隔板(5)下侧的腔体构成第二混合腔(50),下横隔板(6)下侧及旋流管(7)外侧为第三混合腔(60),旋流管(7)与孔管(8)之间为旋流腔(70);孔管(8)的内部腔体为出气腔(80);混合外管(2)上开设有进气口(21),进气口(21)连通第一进气腔(20)与第二进气腔(30);混合内管(3)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连通第二进气腔(30)与第一混合腔(40);混合内管(3)的下端管口连通第一混合腔(40)与第二混合腔(50);破碎板(4)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叶片孔(44),第一叶片孔(44)上设置有破碎叶片(45),破碎叶片(45)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6),第一叶片孔(44)、第一通孔(46)连通第二混合腔(50)与第三混合腔(60);旋流管(7)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过流孔(72),第二过流孔(72)连通第三混合腔(60)与旋流腔(70),第二过流孔(72)上设置有第三旋流叶片(73);孔管(8)的圆周壁面上开设若干第三通孔(81),第三通孔(81)连通旋流腔(70)与出气腔(80),孔管(8)的前端管口连通出气腔(80)与出气筒(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平台用尿素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孔管(8)上套设有支撑环(9),支撑环(9)上设有若干连接片(91),连接片(91)焊接固定在旋流管(7)内壁面上,相邻连接片(91)之间形成有第一出气口(92),第一出气口(92)连通旋流腔(70);旋流管(7)的后端管口设有第一后插片(74),第一后插片(74)插装在后外壳(14)的第一后插槽(141)内;孔管(8)后端管口设有第二后插片(82),第二后插片(82)插装在后外壳(14)的第二后插槽(142)内。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平台用尿素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流管(7)的圆周壁面上开设有第一过流孔(71),第一过流孔(71)位于混合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徐谦冯玉杰史运帅王亦群盛勇志王玉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