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704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包括冲击波接收杆、活塞筒和活塞体,活塞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触发孔,触发孔分别连接有喷粉总成;喷粉总成包括通气管,以及安装在通气管上的触发机构、储粉罩和高压气腔,凸台与触发孔相对时,触发机构阻断高压气腔与储粉罩的连通;凸台移至触发孔一侧时,高压气腔与储粉罩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活塞体的移动,实现了多个储粉罩的同时喷发,且在同一喷发方向上具有两个储粉罩,从而增加了灭火粉喷出后的浓度,大幅提升了隔爆效果;触发孔组中的触发孔相对设置,使得凸台径向的受力平衡,减小了活塞体移动的阻力,提高了活塞体动作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隔爆装置的灵敏性。从而提高了隔爆装置的灵敏性。从而提高了隔爆装置的灵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隔爆
,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井下隔爆是切断爆炸火焰传播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常用的隔爆装置多是采用申请号为2019101035195,名称为一种煤矿井下自动双向隔爆装备及使用方法的专利方案,通过冲击波接收部接收爆炸冲击波的冲击力,利用冲击波接收部的传力对触发机构进行触发,触发后,高压气腔内的高压气体将储粉罩内的灭火粉喷出,实现隔爆。
[0003]但是上述结构型式的隔爆装置中,其无论是双向还是单向,储粉罩最多只能设置两个,且两个储粉罩的灭火粉喷发方向不能相同,导致了灭火粉在喷出后的集中效果较差,不利于隔爆效果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实现了储粉罩数量的增多和灭火粉的多向喷发,同时实现了两个储粉罩沿同向喷粉。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包括冲击波接收杆、活塞筒和滑设于活塞筒内的活塞体,活塞体与冲击波接收杆连接;
[0006]活塞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组沿轴向分布的触发孔组,每个触发孔组包括至少两相对设置的触发孔,两相对的触发孔分别连接有喷粉总成;所述活塞体包括芯轴,以及若干固设于所述芯轴上且分别与触发孔相对的凸台;
[0007]喷粉总成包括一端与触发孔固接的通气管,以及安装在通气管上的触发机构、储粉罩和高压气腔,凸台与触发孔相对时,限制触发机构动作,触发机构阻断高压气腔与储粉罩的连通;凸台移至触发孔一侧时,通过凸台与芯轴之间的高度差,给触发机构的动作提供空间,从而失去对触发机构动作的限制,触发机构沿触发孔动作,高压气腔与储粉罩连通。
[0008]本方案的隔爆装置安装时,活塞体沿巷道长度方向设置,通过各高压气腔存储压缩气体,通过各储粉罩存放灭火粉,通过活塞体的移动实现了对多个触发机构动作的控制,在爆炸发生后,实现了多个储粉罩的同时喷发,提高了隔爆效果。
[0009]作为优化,触发机构包括滑设在通气管内的触发轴,触发轴上设有与通气管内壁密封滑接的密封段;通气管上设有连通储粉罩的喷气孔和连通高压气腔的进气孔,且喷气孔在通气管轴线方向上位于进气孔与触发孔之间,密封段位于进气孔与喷气孔之间。本优化方案的触发机构通过触发轴沿通气管的轴向移动实现触发,在未发生爆炸时,凸台位于与触发孔相对的位置,通过凸台限制触发轴沿通气管移动,利用触发轴的密封段隔断高压气腔与储粉罩的连通;当爆炸发生时,冲击波接收杆受冲击波的推动,从而推动活塞体沿活塞筒的轴向移动,使凸台移至触发孔的一侧,失去对触发轴的阻挡作用,给触发轴的移动提
供空间,各触发轴分别在高压气腔内的高压气体作用下移动,触发轴的密封段离开进气孔与喷气孔之间,从而使高压气腔与储粉罩连通,储粉罩内的灭火粉被高压气体喷出至巷道,实现隔爆。
[0010]作为优化,所述触发孔组为两个,每个喷粉总成中的储粉罩为一个,沿活塞筒轴向相邻的两储粉罩喷发方向相反,沿活塞筒径向相邻的两储粉罩喷发方向相同。本优化方案设置四个储粉罩,在实际应用中,可实现其中两个储粉罩朝向隔爆装置前方喷发灭火粉,另外两个储粉罩朝向隔爆装置后方喷发灭火粉,不仅实现了四个位置方向的喷发,而且提高了喷发后灭火粉的浓度,提升了隔爆效果。
[0011]作为优化,触发轴与凸台之间还设有触发球,活塞体上设有位于凸台两侧的滚落槽,滚落槽的槽深大于所述触发球的直径。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触发球,利于缩短触发轴的长度,从而方便减小隔爆装置的外形尺寸,节省安装空间,同时利用触发球与凸台的点接触,减小了活塞体移动的阻力,使得本装置的触发更加灵敏,通过设置的滚落槽给触发球提供容置空间,保证触发轴的可靠移动
[0012]作为优化,活塞筒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端盖,端盖上开设有供冲击波接收杆穿过的通孔。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端盖,避免触发球从活塞筒中掉落,方便重复使用。
[0013]作为优化,凸台沿周向闭合,凸台的截面为梯形,且凸台朝向触发孔的一端为短边。本优化方案将凸台设置为沿周向闭合,通过一个凸台即可实现对两个触发轴的作用,利用梯形斜面的导向,使得触发球从触发孔通过后,沿斜面迅速滚至触发轴一侧的滚落槽,提高了触发轴沿通气管移动的灵敏性
[0014]作为优化,芯轴上设有三个凸台,两侧的凸台分别与两组触发孔对应,活塞筒的筒壁上穿设有顶至中间凸台的顶紧螺栓,顶紧螺栓与活塞筒的筒壁通过螺纹连接。本优化方案的设置,既实现了凸台对触发轴的控制效果,同时通过顶紧螺栓顶紧活塞体,实现活塞筒与活塞体之间的相对固定,避免触发轴动作,在井下安装完成后,将顶紧螺栓拆除即可。
[0015]作为优化,触发轴与触发球接触的一端为弧面,弧面与触发球相外切。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弧面,减小了触发轴与触发球的接触面积,在触发球被顶至凸台侧方的滚落槽时,使触发轴与触发球的分离更加快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触发的灵敏性。
[0016]作为优化,通气管朝向活塞筒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与触发孔通过螺纹连接,外螺纹段的内孔直径与触发球的直径适配,外螺纹段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外螺纹段,方便通气管与活塞筒的连接,同时方便对触发球进行定位,以提高触发轴对触发球推动的可靠性;还方便整体转动通气管,对储粉罩的喷粉方向进行调整。
[0017]作为优化,活塞体的两端均连接有冲击波接收杆。通过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在本装置的前后两侧的任一侧发生爆炸时,均可触发活塞体移动,达到隔爆效果。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活塞体的移动,实现了多个储粉罩的同时喷发,且在同一喷发方向上具有两个储粉罩,从而增加了灭火粉喷出后的浓度,大幅提升了隔爆效果;触发孔组中的触发孔相对设置,使得凸台径向的受力平衡,减小了活塞体移动的阻力,提高了活塞体动作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隔爆装置的灵敏性;各触发机构可以单独动作,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喷粉总成的数量,以适应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
[0021]图中所示:
[0022]1、冲击波接收杆,2、活塞筒,3、活塞体,4、通气管,5、高压气腔,6、储粉罩,7、触发轴,8、紧固螺母, 9、顶紧螺栓,10、芯轴,11、凸台,12、触发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4]如图1所示一种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包括冲击波接收杆1、活塞筒2和滑设于活塞筒内的活塞体3,活塞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冲击波接收杆,且两冲击波接收杆均通过螺纹与活塞体连接,活塞筒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端盖,端盖上开设有供冲击波接收杆穿过的通孔,端盖与活塞筒通过螺栓连接。冲击波接收杆1上安装有接收盘和吊挂装置,接收盘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包括冲击波接收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筒(2)和滑设于活塞筒内的活塞体(3),活塞体与冲击波接收杆连接;活塞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组沿轴向分布的触发孔组,每个触发孔组包括至少两相对设置的触发孔,两相对的触发孔分别连接有喷粉总成;所述活塞体包括芯轴(10),以及若干固设于所述芯轴上且分别与触发孔相对的凸台(11);喷粉总成包括一端与触发孔固接的通气管(4),以及安装在通气管上的触发机构、储粉罩(6)和高压气腔(5),凸台与触发孔相对时,限制触发机构动作,触发机构阻断高压气腔与储粉罩的连通;凸台移至触发孔一侧时,触发机构沿触发孔动作,高压气腔与储粉罩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触发机构包括滑设在通气管内的触发轴(7),触发轴上设有与通气管内壁密封滑接的密封段;通气管上设有连通储粉罩的喷气孔和连通高压气腔的进气孔,且喷气孔在通气管轴线方向上位于进气孔与触发孔之间,密封段位于进气孔与喷气孔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双开式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孔组为两个,每个喷粉总成中的储粉罩为一个,沿活塞筒轴向相邻的两储粉罩喷发方向相反,沿活塞筒径向相邻的两储粉罩喷发方向相同。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行郭超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友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