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885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36
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包括下腰机构和辅助机构,通过设置了下腰机构在底座板顶部,设置电动推杆和第一转轴,有利于提高对不同升高的人员的使用效果,设置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有利于提高灵活控制训练角度和强度,设置尼龙绳和魔术扣,有利于提高对身体的控制效果,设置弧形气缸和横杆架,有利于提高训练人员在训练时的姿势正确效果,通过设置了辅助机构在底座板内部,设置电磁弹簧和滑动块,有利于提高对劈叉时的速度进行控制效果,设置锥形斜面和横杆,有利于提高训练时对脚部的固定效果。的固定效果。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


[0001]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械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

技术介绍

[0002]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
[0003]目前大部分训练装置较为单一且功能不够全面,且锻炼人员较难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锻炼,他人辅助压腿锻炼容易使锻炼人员受伤,同时现有装置在大多都是进行腿部锻炼,较为缺少对腰部等其他进行锻炼,影响装置的训练使用效果,同时由于初学者掌握不好训练力度,现有装置又缺少进行保护等部件,容易造成训练者韧带拉伤或肌肉受损,导致训练者柔韧性训练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该装置包括底座板、固定框、倾斜板、防滑珠、下腰机构、辅助机构、蓄能箱、电线、控制器和受压弹簧,所述底座板顶部左侧与固定框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框内框壁与倾斜板滑动连接,所述倾斜板右端斜面与防滑珠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顶部左前侧与蓄能箱螺栓连接,所述蓄能箱后端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电线右端与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内左壁与受压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受压弹簧右端与倾斜板左端斜面弹性连接,所述蓄能箱和电线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下腰机构设于底座板顶部,所述下腰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第一转轴、扭簧、第一弧形板、铰链轴、第二弧形板、海绵垫、尼龙绳、魔术扣、第二转轴、弧形气缸、弹性架和横杆架,所述底座板顶部左侧与电动推杆底部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推杆顶部移动杆圆心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弧形板左端通孔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顶部移动杆后端与扭簧弹性连接,所述扭簧与第一弧形板前端面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顶部与海绵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右端与铰链轴铰链连接,所述铰链轴右端与第二弧形板左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顶部与海绵垫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垫顶部前后两侧均与尼龙绳弹性连接,所述尼龙绳中侧与魔术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右端连接耳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外侧面与弧形气缸顶部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气缸与底座板内部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右端连接耳与弹性架弹性连接,所述弹性架右端架臂与横杆架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和弧形气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辅助机构设于底座板内部。
[0006]优选的,辅助机构包括滑槽、电磁弹簧、滑动块、移动框、锥形斜面、第二受压弹簧、横杆和海绵层,所述底座板内部左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左端壁与电磁弹簧弹性连接,所述
电磁弹簧右端与滑动块弹性连接,所述滑动块与滑槽内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顶部与移动框螺栓连接,所述移动框内底部与锥形斜面螺栓连接,所述移动框前后两侧框壁内均与第二受压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受压弹簧底部与横杆弹性连接,所述横杆前后两侧均与移动框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框外侧面与海绵层固定连接,所述电磁弹簧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7]优选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的转动角度区间为
°

°
,且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规格尺寸均相同。
[0008]优选的,海绵垫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尼龙绳和魔术扣,且尼龙绳与第一弧形板端面呈平行关系。
[0009]优选的,第二转轴外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弧形气缸,且弧形气缸呈直径为50CM的六分之一圆弧。
[0010]优选的,弹性架与第二弧形板弧面之间的角度为45
°
,且弹性架与第二弧形板弧面呈相切关系。
[0011]优选的,移动框内底部的锥形斜面呈倾斜角度为30
°
的等腰三角形,且锥形斜面顶部设有直径为5CM的倒圆弧角。
[0012]优选的,滑动块和移动框的左右端面均与固定框呈平行关系,且移动框和固定框的高度均为30CM。
[0013]优选的,所述横杆架材质为木材。
[0014]优选的,所述受压弹簧材质为高碳钢。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6]本技术所述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通过设置了下腰机构在底座板顶部,设置电动推杆和第一转轴,有利于提高对不同升高的人员的使用效果,设置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有利于提高灵活控制训练角度和强度,设置尼龙绳和魔术扣,有利于提高对身体的控制效果,设置弧形气缸和横杆架,有利于提高训练人员在训练时的姿势正确效果。
[0017]本技术所述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通过设置了辅助机构在底座板内部,设置电磁弹簧和滑动块,有利于提高对劈叉时的速度进行控制效果,设置锥形斜面和横杆,有利于提高训练时对脚部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下腰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下腰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辅助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底座板

1、固定框

2、倾斜板

3、防滑珠

4、下腰机构

5、辅助机构

6、蓄能箱

7、电线

8、控制器

9、受压弹簧

10、电动推杆

51、第一转轴

52、扭簧

53、第一弧形板

54、铰链轴

55、第二弧形板

56、海绵垫

57、尼龙绳

58、魔术扣

59、第二转轴

510、弧形气缸

511、弹性架

512、横杆架

513、滑槽

61、电磁弹簧

62、滑动块

63、移动框

64、锥形斜


65、第二受压弹簧

66、横杆

67、海绵层

68。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包括底座板(1)和受压弹簧(10),所述底座板(1)顶部左侧与固定框(2)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框(2)内框壁与倾斜板(3)滑动连接,所述倾斜板(3)右端斜面与防滑珠(4)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1)顶部左前侧与蓄能箱(7)螺栓连接,所述蓄能箱(7)后端与电线(8)固定连接,所述电线(8)右端与控制器(9)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2)内左壁与受压弹簧(10)弹性连接,所述受压弹簧(10)右端与倾斜板(3)左端斜面弹性连接,所述蓄能箱(7)和电线(8)均与控制器(9)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腰机构(5)和辅助机构(6),所述下腰机构(5)设于底座板(1)顶部,所述下腰机构(5)包括电动推杆(51)、第一转轴(52)、扭簧(53)、第一弧形板(54)、铰链轴(55)、第二弧形板(56)、海绵垫(57)、尼龙绳(58)、魔术扣(59)、第二转轴(510)、弧形气缸(511)、弹性架(512)和横杆架(513),所述底座板(1)顶部左侧与电动推杆(51)底部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推杆(51)顶部移动杆圆心与第一转轴(5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2)与第一弧形板(54)左端通孔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51)顶部移动杆后端与扭簧(53)弹性连接,所述扭簧(53)与第一弧形板(54)前端面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54)顶部与海绵垫(5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54)右端与铰链轴(55)铰链连接,所述铰链轴(55)右端与第二弧形板(56)左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56)顶部与海绵垫(57)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垫(57)顶部前后两侧均与尼龙绳(58)弹性连接,所述尼龙绳(58)中侧与魔术扣(5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56)右端连接耳与第二转轴(5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510)外侧面与弧形气缸(511)顶部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气缸(511)与底座板(1)内部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56)右端连接耳与弹性架(512)弹性连接,所述弹性架(512)右端架臂与横杆架(513)螺栓连接,所述电动推杆(51)和弧形气缸(511)均与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辅助机构(6)设于底座板(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体育锻炼柔韧性训练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6)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佳秦鹏任超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