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1658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储能装置。该电池极组具有背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电池极组包括:正极片,正极片包括正极片本体和正极引脚,正极引脚从正极片本体向外延伸出;负极片,负极片包括负极片本体和负极引脚,负极引脚从负极片本体向外延伸出;正极片本体和负极片本体具有沿从第一端到第二端方向的侧边,且侧边向第一端和/或第二端收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极组,侧边收窄,这样,在将电池极组安装在电池壳体内部时,侧边的收窄处与电池壳体之间形成较宽的排气通道,便于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时将气体迅速通过排气通道排出去,从而降低热失控电池对周边电池的影响,进而降低电池包发生整体热失控的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极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储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极组及具有该电池极组的电池包和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车领域,锂电池是当前广泛应用的动力电池。为了提升储能装置的续航里程,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需求越来越高,随着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其热失控过程释放的能量也越多,电池的安全性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性。
[0003]对于动力电池来说,通常由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的形式组成电池包,并将其应用到电动车辆上,单体电池内具有电池极组。当单体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内部会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气体的快速逸散会带走大量的热。因此单体电池内通常会设置有排气通道,以便在单体电池热失控后及时排出高热气体带走热失控电池产生的热量,降低对周边电池的影响。
[0004]为了追求高能量密度,可以通过增加电池的尺寸、体积来增加电池内部活性成分占用的空间比例,进而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在相关技术中,随着电池尺寸、体积的增加,热失控产生的气体向外逸散的路径会越长,阻力会越大,热量散发得越慢,进而导致热失控周边电池接收到过多的热量,增加相邻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池极组,便于将电池热失控的气体排出去。
[0006]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极组的电池包。
[0007]本技术又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储能装置。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极组具有背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池极组包括: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本体和正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从所述正极片本体向外延伸出;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片本体和负极引脚,所述负极引脚从所述负极片本体向外延伸出;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具有沿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方向的侧边,且所述侧边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收窄。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极组,侧边向第一端和第二端二者中的至少一个收窄,由此,在将电池极组安装在电池壳体内部时,侧边的收窄处与电池壳体之间形成较宽的排气通道,便于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时将气体迅速通过排气通道排出去,从而降低热失控电池对周边电池的影响,进而降低电池包发生整体热失控的风险。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具有宽段,所述宽段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且在从所述宽段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以及在从所述宽段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所述侧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收窄,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宽度均逐渐减小。
[0011]具体地,在从所述宽段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所述侧边呈第一角度向内收拢,所述第一角度的范围为0.001
°‑
45
°
;在从所述宽段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所述侧边呈第二角度向内收拢,所述第二角度的范围为0.001
°‑
45
°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所述侧边向所述第一端收窄,且在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宽度逐渐减小。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所述侧边向所述第一端收窄,且在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宽度先维持不变后逐渐减小。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极组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至少设置在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之间,所述隔膜还包覆在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背离彼此的表面。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宽度以连续减小的形式逐渐减小。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宽度以多个阶梯递减的形式逐渐减小,且相邻两个阶梯的宽度差异范围为0.01mm

50mm。
[0017]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阶梯的邻接处设置有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阶梯隔开的绝缘条,每个所述阶梯外包覆有隔膜,相邻两个所述阶梯的所述隔膜在所述绝缘条处相互断开。
[001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以及电池,所述电池包壳体内形成容纳腔,所述电池包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防爆阀,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壳体以及上述的电池极组,所述电池极组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且所述侧边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侧边与电池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较宽的排气通道,便于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时将气体迅速通过排气通道排出去,从而降低热失控电池对周边电池的影响,进而降低电池包发生整体热失控的风险。
[0020]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0021]所述储能装置与上述的电池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极组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电池极组的负极片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所示电池极组的正极片的示意图;
[0026]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电池极组的示意图;
[0027]图5是图4所示电池极组的负极片的示意图;
[0028]图6是图4所示电池极组的正极片的示意图;
[0029]图7是根据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电池极组的示意图;
[0030]图8是图7所示电池极组的负极片的示意图;
[0031]图9是图7所示电池极组的正极片的示意图;
[0032]图10是根据本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电池极组的示意图;
[0033]图11是根据本技术第五个实施例的电池极组的示意图;
[0034]图12是根据本技术第六个实施例的电池极组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电池极组10、正极片1、正极片本体11、正极引脚12、正极第一端边13、正极第二端边14、正极第一侧边15、第一正上侧边151、第二正上侧边152、第三正上侧边153、第四正上侧边154、第五正上侧边155、正极第二侧边16、第一正下侧边161、第二正下侧边162、第三正下侧边163、第四正下侧边164、第五正下侧边165、第一正阶梯段171、第二正阶梯段172、第三正阶梯段173、第四正阶梯段174、第一正绝缘条181、第二正绝缘条18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组具有背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池极组包括: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本体和正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从所述正极片本体向外延伸出;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片本体和负极引脚,所述负极引脚从所述负极片本体向外延伸出;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具有沿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方向的侧边,且所述侧边向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收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具有宽段,所述宽段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且在从所述宽段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以及在从所述宽段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所述侧边向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收窄,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宽度均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宽段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所述侧边呈第一角度向内收拢,所述第一角度的范围为0.001
°‑
45
°
;在从所述宽段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所述侧边呈第二角度向内收拢,所述第二角度的范围为0.001
°‑
4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本体和所述负极片本体的所述侧边向所述第一端收窄,且在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所述正极片本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川苏家磊李文成张旺魏恒谦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