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细长轴加工校直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55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校直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细长轴加工校直治具,其便于调节第二校直轮与第一校直轮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不同直径的细长轴进行校直,降低装置的使用局限性;包括底座、两组第一固定块、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一校直轮、两组支撑块、顶板、动力机构、两组螺套、两组螺杆、两组第一连接块、两组第二连接块、第二转动轴、动力传输结构和第二校直轮,两组第一固定块分别对称固定在底座顶端的左右两侧,第一电机固定在右侧的第一固定块上,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轴与两组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第一校直轮固定在第一转动轴的中部。一校直轮固定在第一转动轴的中部。一校直轮固定在第一转动轴的中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密细长轴加工校直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校直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细长轴加工校直治具。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制造中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二十五的轴叫细长轴,如车床上的丝杠,光杠等,由于细长轴刚性很差,车削加工时受切削力,切削热和振动等的作用和影响,极易产生变形,出现直线度,圆柱度等加工误差,不易达到图样上的形位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使切削加工很困难,目前采用细长轴校直治具对其出现弯曲细长轴进行校直,而现有的校直治具难以调节两组校直轮之间的距离,导致装置只能对特定直径的细长轴进行校直,导致装置的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第二校直轮与第一校直轮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不同直径的细长轴进行校直,降低其使用局限性的精密细长轴加工校直治具。
[0004]本技术的一种精密细长轴加工校直治具,包括底座、两组第一固定块、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一校直轮、两组支撑块、顶板、动力机构、两组螺套、两组螺杆、两组第一连接块、两组第二连接块、第二转动轴、动力传输结构和第二校直轮,两组第一固定块分别对称固定在底座顶端的左右两侧,第一电机固定在右侧的第一固定块上,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轴与两组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第一校直轮固定在第一转动轴的中部,并且两组支撑块分别对称固定在底座顶端的左右两侧,并位于两组第一固定块的外侧,顶板固定在两组支撑块的顶端,并且两组螺套通过安装在顶板顶端的动力机构与顶板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螺杆与螺套螺装连接,两组螺杆上的螺纹相反,并且螺杆的底端与第一连接块连接,两组第一连接块分别固定在两组第二连接块的外侧端,第二转动轴与两组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转动轴通过动力传输机构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二校直轮固定在第二转动轴的中部,并且第二校直轮位于第一校直轮的正上方;通过动力机构带动两组螺套转动,使得螺杆带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上下移动,并使得第二连接块带动第二转动轴和第二校直轮上下移动,调节完第二校直轮的位置后,将细长轴输送到第一校直轮与第二校直轮之间,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一校直轮转动,同时通过第一转动轴驱动动力传输机构使得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二校直轮转动,通过第一校直轮与第二校直轮的配合使用对细长轴进行校直,通过调节第二校直轮的位置,便于调节第二校直轮与第一校直轮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不同直径的细长轴进行校直,降低装置的使用局限性。
[0005]优选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转动轴、两组第二固定块、两组第一主动锥齿轮和两组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二电机固定在顶板的顶端中部,第二电
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齿轮固定在第三转动轴的中部,第三转动轴与两组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两组第二固定块分别对称固定在顶板顶端的左右两侧,两组第一主动锥齿轮分别固定在第三转动轴的左右两端,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并且两组第一从动锥齿轮分别固定在两组螺套的上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使得第三转动轴带动第一主动锥齿轮转动,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两组螺套稳定的转动,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0006]优选的,动力传输机构包括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第四转动轴、第三固定块、转动板、电动推杆、第三主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固定在第一转动轴的右侧,第二从动锥齿轮与第二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并且第四转动轴固定在第二从动锥齿轮的顶端,第四转动轴与第三固定块转动连接,第三固定块固定在右侧第一固定块左端上部,并且转动板固定在第四转动轴的顶端,电动推杆固定在转动板的顶端,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三主动锥齿轮连接,第三主动锥齿轮与第三从动锥齿轮可啮合传动连接,并且第三从动锥齿轮固定在第二转动轴的右侧;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转动,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使得第二从动锥齿轮带动第四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第四转动轴带动转动板、电动推杆和第三主动锥齿轮转动,并且通过控制电动推杆,使得第三主动锥齿轮与第三从动锥齿轮啮合,进而使得第三从动锥齿轮带动第二转动轴稳定的转动,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0007]优选的,还包括推手和多组万向轮,推手固定在底座的右端,多组万向轮均匀固定在底座的底端,并且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制动片;通过设置推手和万向轮,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提高装置的灵活使用性。
[0008]优选的,还包括两组加强座,两组加强座分别对称固定在顶板底端的左右两侧,并且两组加强座分别与两组螺套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加强座,确保螺套转动时的稳定性,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
[0009]优选的,还包括两组限位块,两组限位块分别固定在两组螺杆的顶端;通过设置限位块,对螺杆进行限位,避免螺杆与螺套脱离,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0010]优选的,推手上设置有防滑套;通过设置防滑套,避免操作人员推动装置移动时出现打滑现象,避免出现磕碰损伤,提高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动力机构带动两组螺套转动,使得螺杆带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上下移动,并使得第二连接块带动第二转动轴和第二校直轮上下移动,调节完第二校直轮的位置后,将细长轴输送到第一校直轮与第二校直轮之间,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一校直轮转动,同时通过第一转动轴驱动动力传输机构使得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二校直轮转动,通过第一校直轮与第二校直轮的配合使用对细长轴进行校直,通过调节第二校直轮的位置,便于调节第二校直轮与第一校直轮之间的距离,便于对不同直径的细长轴进行校直,降低装置的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1、底座;2、第一固定块;3、第一电机;4、第一转动轴;5、第一校直轮;6、支撑块;7、顶板;8、螺套;9、螺杆;10、第一连接块;11、第二连接块;12、第二转动轴;13、第二校直轮;14、第二电机;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三转动轴;18、第二固定块;19、第一主动锥齿轮;20、第一从动锥齿轮;21、第二主动锥齿轮;22、第二从动锥齿轮;23、第四转动轴;24、第三固定块;25、转动板;26、电动推杆;27、第三主动锥齿轮;28、第三从动锥齿轮;29、推手;30、万向轮;31、加强座;3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密细长轴加工校直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两组第一固定块(2)、第一电机(3)、第一转动轴(4)、第一校直轮(5)、两组支撑块(6)、顶板(7)、动力机构、两组螺套(8)、两组螺杆(9)、两组第一连接块(10)、两组第二连接块(11)、第二转动轴(12)、动力传输结构和第二校直轮(13),两组第一固定块(2)分别对称固定在底座(1)顶端的左右两侧,第一电机(3)固定在右侧的第一固定块(2)上,并且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轴(4)连接,第一转动轴(4)与两组第一固定块(2)转动连接,第一校直轮(5)固定在第一转动轴(4)的中部,并且两组支撑块(6)分别对称固定在底座(1)顶端的左右两侧,并位于两组第一固定块(2)的外侧,顶板(7)固定在两组支撑块(6)的顶端,并且两组螺套(8)通过安装在顶板(7)顶端的动力机构与顶板(7)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螺杆(9)与螺套(8)螺装连接,两组螺杆(9)上的螺纹相反,并且螺杆(9)的底端与第一连接块(10)连接,两组第一连接块(10)分别固定在两组第二连接块(11)的外侧端,第二转动轴(12)与两组第二连接块(11)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转动轴(12)通过动力传输机构与第一转动轴(4)连接,第二校直轮(13)固定在第二转动轴(12)的中部,并且第二校直轮(13)位于第一校直轮(5)的正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细长轴加工校直治具,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转动轴(17)、两组第二固定块(18)、两组第一主动锥齿轮(19)和两组第一从动锥齿轮(20),第二电机(14)固定在顶板(7)的顶端中部,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15)连接,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啮合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齿轮(16)固定在第三转动轴(17)的中部,第三转动轴(17)与两组第二固定块(18)转动连接,两组第二固定块(18)分别对称固定在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鼎荣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