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6335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单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用于校正导流筒,包括均采用石墨材料制成的阳模和阴模,导流筒置于阳模和阴模之间,阳模的外侧面底部与导流筒的内侧面底部贴合,阴模位于最下方,阴模的内侧面底部与导流筒的外侧面底部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阳模、导流筒与阴模之间的底面紧密贴合,通过在阳模底部施加压力,由此产生阳模和阴模之间的夹紧力来校正导流筒底部圆弧面;阳模外侧面与导流筒内侧面、阴模内侧面与导流筒外侧面均未接触,避免校正后导流筒与校正工装完全贴合,利于更换导流筒;阳模顶部吊装槽口与阴模底部定位槽口利于产品吊装与定位。品吊装与定位。品吊装与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单晶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耐烧蚀、比强度高、比热容高、密度低、抗热冲击能力强等优良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医学领域,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应用于单晶生产过程中,位于液面上方,起导气控制单晶棒直径等作用。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底部圆弧面在预制体阶段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变形,简单便捷地校正导流筒外形以保证产品外观及后续加工效率是制造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解决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底部圆弧面在预制体阶段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变形的问题,旨在简单便捷地校正导流筒外形以保证产品外观及后续加工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方案为:
[0005]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用于校正导流筒,包括均采用石墨材料制成的阳模和阴模,所述导流筒置于阳模和阴模之间,所述阳模的外侧面底部与导流筒的内侧面底部贴合,所述阴模位于最下方,所述阴模的内侧面底部与导流筒的外侧面底部贴合。
[0006]所述阳模的外侧面形状与导流筒的内侧面形状一致,且顶部开设有吊装槽口,所述吊装槽口的槽深为50~60mm。
[0007]所述阳模的顶部直径小于导流筒的内径。
[0008]所述阳模的外侧面与导流筒内侧面未贴合,之间留有阳模缝隙。
[0009]所述阳模缝隙的宽度为3~6mm。
[0010]所述阴模内侧面与导流筒的外侧面未贴合,之间留有阴模缝隙。
[0011]所述阴模缝隙宽度为5~8mm
[0012]所述阴模的内侧面形状与导流筒的底部外侧面形状一致,其底部开设有定位槽口,所述定位槽口的槽深为40~50mm。
[0013]所述阴模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通孔,所述底部通孔的孔径小于导流筒底部设有的通孔的孔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阳模、导流筒与阴模之间的底面紧密贴合,通过在阳模底部施加压力,由此产生阳模和阴模之间的夹紧力来校正导流筒底部圆弧面;阳模外侧面与导流筒内侧面、阴模内侧面与导流筒外侧面均未接触,避免校正后导流筒与校正工装完全贴合,利于更换导流筒;阳模顶部吊装槽口与阴模底部定位槽口利于产品吊装与定位;由此实现简单便捷地校正导流筒外形以保证产品外观及后续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8]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用于校正导流筒2,包括阳模1、阴模3,阳模1位于最上方,其外侧面形状与导流筒2内侧面形状一致,顶部有吊装槽口11,且顶部直径小于导流筒2内径;阴模3位于最下方,其内侧面形状与导流筒2底部外侧面形状一致,底部有定位槽口31。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2置于阳模1和阴模3之间,阳模1外侧面底部与导流筒2内侧面底部贴合,侧面有阳模缝隙;阴模3内侧面底部与导流筒2外侧面底部贴合,侧面有阴模缝隙;通过在阳模1底部施加压力,由此产生阳模1和阴模3之间的夹紧力来校正导流筒2底部圆弧面。
[0019]阳模1的外侧面形状与导流筒2的内侧面形状一致,且顶部开设有吊装槽口11,吊装槽口的槽深为50~60mm。阳模1的顶部直径小于导流筒的内径。阳模1的外侧面与导流筒2内侧面未贴合,之间留有阳模缝隙,阳模缝隙的宽度为3~6mm,阴模3内侧面与导流筒2的外侧面未贴合,之间留有阴模缝隙,阴模缝隙宽度为5~8mm。
[0020]阴模3的内侧面形状与导流筒1的底部外侧面形状一致,其底部开设有定位槽口31,定位槽口的槽深为40~50mm。
[0021]阴模3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通孔的孔径小于导流筒2底部设有的通孔的孔径。
[0022]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固定和吊装,操作简便,能比较快捷地实现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2底部圆弧面的校正。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侧”、“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用于校正导流筒(2),其特征在于:包括均采用石墨材料制成的阳模(1)和阴模(3),所述导流筒(2)置于阳模(1)和阴模(3)之间,所述阳模(1)的外侧面底部与导流筒(2)的内侧面底部贴合,所述阴模(3)位于最下方,所述阴模(3)的内侧面底部与导流筒(2)的外侧面底部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模(1)的外侧面形状与导流筒(2)的内侧面形状一致,且顶部开设有吊装槽口(11),所述吊装槽口(11)的槽深为50~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模(1)的顶部直径小于导流筒(2)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碳复合材料导流筒的校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模(1)的外侧面与导流筒(2)内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志陈小飞严加虎柳辉王仕集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紫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