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5769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涉及冷却水制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水净化处理工艺工艺复杂、有排污水产生、运维难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投资费用高等问题。包括河水提升系统、加药机械混合系统,旋转混合器出水口连通于澄清池,澄清池分离出的清水通入无阀滤池,无阀滤池的滤后水通过出水口连通至产水箱,产水箱通过供水泵输送至各用水点,澄清池、无阀滤池通过排污口连通至中间水池;中间水池连通至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通过污泥泵连通于污泥脱水装置,污泥脱水装置的滤液回通入中间水池;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连通至中水池,中水池通过中水泵连通至旋转混合器。达到了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不产生排污水及排污费用的效果。污费用的效果。污费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水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型企业对于生产用水的需求日益增加,该部分生产用水除了考虑成本外还要考虑供应端的供水能力,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用水的水压、水量稳定是重中之重。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将低污染的河水,通过净化处理后达到生产用水或生产用水原水需求,使河道水实现资源化利用,降低企业对于市政自来水的依赖。
[0003]现有河水净化处理工艺基本情况是工艺复杂、有排污水产生、运维难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投资费用高,因此亟需一种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人工劳动强度低、检修难度低、不产生排污水及排污费用的经济且实用的自动化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以解决现有部分生产型企业对于生产用水的稳定和低耗能的诉求,不产生排污水及排污费用,经济且实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包括旋转混合器,旋转混合器连通于向其泵入河道水的河水提升泵、投加药剂的加药机械混合系统,旋转混合器出水口连通于澄清池,所述澄清池分离出的清水通入无阀滤池,无阀滤池的滤后水通过出水口连通至产水箱,产水箱通过供水泵输送至各用水点,无阀滤池通过排污口连通至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连通至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通过污泥泵连通于污泥脱水装置,污泥脱水装置的滤液回通入中间水池;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连通至中水池,中水池通过中水泵连通至旋转混合器。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加药机械混合系统包括投加PAC的PAC投加泵、投加PAM的PAM投加泵。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河水提升泵进口连通于河道取水口,河道取水口处还设有河水浊度计。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澄清池排泥侧通过若干电动排泥阀连通至中间水池。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无阀滤池上设有强制反冲洗电动阀,无阀滤池通过反洗音叉料位监测反洗频率,频率低于设定值后通过强制反冲洗电动阀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通过排污口排出。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无阀滤池底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承重板、不锈钢滤水帽、天然卵石、天然石英砂,其中的天然卵石按级配设有三层,天然石英砂按级配设有两层。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用水点包括加药机械混合系统。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浓缩池进泥管插入池中深度为总深度的一半,排泥管采用枝状穿孔管。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其不产生排污水及排污费用,经济且实用。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打开河水提升泵,将河道水泵至旋转混合器,先投加PAC,待PAC中和电荷、胶体脱稳形成细小絮体之后,投加PAM,进一步加大絮体体积;S2:S1中混凝后的水,通过澄清池完成絮凝并去除水中胶体,分离出的清水进入无阀滤池过滤,无阀滤池的滤后水通过出水口流至产水箱,自动反洗水流至中间水池;S3:中间水池内的水通过提升泵泵至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内的泥水经污泥脱水装置处置,泥饼外运,滤液回中间水池;S4: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进入中水池,再次提升至旋转混合器。
[0015]更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澄清池为水力循环澄清池,混凝后的河水从水力循环澄清池底部进入,先经喷嘴喷入喉管,在喉管下部喇叭口附近形成真空吸入活性悬浮泥渣,原水与回流泥渣在喉管中快速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在第一、第二反应室中完成絮凝过程,通过接触絮凝,脱稳杂质被活性泥渣阻留下来,第二反应室的泥水混合物通过沉淀区,泥水分离后,清水在清水区上升经集水槽收集进入重力式无阀滤池;而分离后的活性泥渣一部分通过回流进入第一反应室,另一部分剩余泥渣通过第一超声波泥位计、污泥浓度计判定污泥高度及污泥浓度,通过若干电动排泥阀排泥。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集合单独的成熟工艺单元和新型设备,性能稳定可靠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单独系统在排泥、反冲洗、超负荷运行时不影响整套系统的连续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设备制造难度低,项目建设成本低,且生产过程中无需外部水源,系统产物只有合格产水和脱水污泥,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优化了各工艺处理单元,保证产水效果更稳定,在解决用水要求的同时,通过设备、电动阀门、仪表的逻辑程序实现了工艺全过程自动运行,极大的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和药剂使用;并通过河水浊度计来根据来水水质的波动性调节加药量,避免运行过程中会过度加药造成药剂的浪费,以此减少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设备结构示意图(PID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8]图中,1、河水提升系统;1.1、河水提升泵;1.2、旋转混合器;1.3、流量计;1.4、河道取水口;1.5、第一出水口;1.6、供水阀;1.7、河水浊度计;2、加药机械混合系统;2.1、PAM自动溶药箱;2.2、PAM投加泵;2.3、PAM进料阀;2.4、PAC自动溶药箱;2.5、PAC投加泵;2.6、PAC进料阀;2.7、PAM进料口;2.8、PAC进料口;
3、水力循环澄清池;3.1、第一超声波泥位计;3.2、第一电动排泥阀;3.3、第二电动排泥阀;3.4、第二出水口;3.5、第一排泥口;3.6、第二排泥口;3.7、污泥浓度计;4、无阀滤池;4.1、强制反冲洗电动阀;4.2、反洗音叉料位;4.3、进水浊度计;4.4、产水浊度计;4.5、第三出水口;4.6、排污口;5、产水恒压供水系统;5.1、产水箱;5.2、产水液位计;5.3、恒压供水泵;5.4、第四出水口;6、污泥脱水系统;6.1、中间水池;6.2、污泥提升泵;6.3、污泥浓缩池;6.4、第一超声波液位计;6.5、第二超声波液位计;6.6、污泥泵;6.7、PAM泵;6.8、旋压脱水机;6.9、第五出水口;6.10、第六出水口;6.11、第七出水口;6.12、污泥出口阀;6.13、PAM供料阀;6.14、第二超声波泥位计;7、中水提升系统;7.1、中水池;7.2、中水泵;7.3、第八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河水提升系统1,河水提升系统1包括旋转混合器1.2,旋转混合器1.2为下进上出,设有低速搅拌桨叶,延长了混凝沉淀时间,中部单独设有PAM投加口,与PAC加药点分开,节约药剂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混凝效果;旋转混合器1.2通过连通管道连通于向其泵入河道水的河水提升泵1.1、投加药剂的加药机械混合系统2,河水提升泵1.1进口连通于河道取水口1.4,河道取水口1.4处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混合器(1.2),旋转混合器(1.2)连通于向其泵入河道水的河水提升泵(1.1)、投加药剂的加药机械混合系统(2),旋转混合器(1.2)出水口连通于澄清池,所述澄清池分离出的清水通入无阀滤池(4),无阀滤池(4)的滤后水通过出水口连通至产水箱(5.1),产水箱(5.1)通过供水泵输送至各用水点,无阀滤池(4)通过排污口(4.6)连通至中间水池(6.1);所述中间水池(6.1)连通至污泥浓缩池(6.3),污泥浓缩池(6.3)通过污泥泵(6.6)连通于污泥脱水装置,污泥脱水装置的滤液回通入中间水池(6.1);污泥浓缩池(6.3)的上清液连通至中水池(7.1),中水池(7.1)通过中水泵(7.2)连通至旋转混合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机械混合系统(2)包括投加PAC的PAC投加泵(2.5)、投加PAM的PAM投加泵(2.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水提升泵(1.1)进口连通于河道取水口(1.4),河道取水口(1.4)处还设有河水浊度计(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排泥侧通过若干电动排泥阀连通至中间水池(6.1)。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阀滤池(4)上设有强制反冲洗电动阀(4.1),无阀滤池(4)通过反洗音叉料位(4.2)监测反洗频率,频率低于设定值后通过强制反冲洗电动阀(4.1)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通过排污口(4.6)排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阀滤池(4)底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承重板、不锈钢滤水帽、天然卵石、天然石英砂,其中的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洪菊陆军赵锦程韩飞飞曹小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